曳起珠帘,纤纤微露,才到妆残。
正思量日暖,欲拈绣线,分明意懒,暗拍花阑。
云鬓重扶,粉腮半托,香盥蔷薇露乍干。
聪明甚,制瑶琴一曲,十指轻弹。
携来佩玉珊珊,要乘兴,探春日未阑。
当绮窗明处,湘裙理折,画廊转过,翠袖笼寒。
爱折新花,低呼侍婢,扶上香肩步曲栏。
攀枝笑,偏钏金微露,深怕人看。
【解析】
“沁园春”是词牌名,“其三”表明这是一首词的第三首。
手:指弹琴的手。
曳起珠帘,纤纤微露,才到妆残。正思量日暖,欲拈绣线,分明意懒,暗拍花阑。云鬓重扶,粉腮半托,香盥蔷薇露乍干。聪明甚,制瑶琴一曲,十指轻弹。
曳起珠帘,纤纤微露,才到妆残。正思量日暖,欲拈绣线,分明意懒,暗拍花阑。云鬓重扶,粉腮半托,香盥蔷薇露乍干。聪明甚,制瑶琴一曲,十指轻弹。
译文:
珠帘被拉起来,露出她娇嫩的手,才到妆残。
正在思量着太阳暖洋洋的,想要拈线缝衣,却又分明地觉得意兴阑珊,暗拍花阑。
云鬓重新梳起,粉腮半遮,香盥蔷薇露已干了。
聪明得很,制了一副瑶琴,双手轻弹。
携来佩玉珊珊,要乘兴,探春日未阑。
当绮窗明处,湘裙理折,画廊转过,翠袖笼寒。
爱折新花,低呼侍婢,扶上香肩步曲栏。
攀枝笑,偏钏金微露,深怕人看。
赏析:
这首词是咏赏春景之作。词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通过写女子在春风拂面、阳光和煦时,手执瑶琴弹奏的优雅情态,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上片先描写女子的装束打扮。珠帘被拉起来,露出她娇嫩的手,才到妆残。正在思量着太阳暖洋洋的,想要拈线缝衣,却又分明地觉得意兴阑珊,暗拍花阑。“云鬓重扶”,以“云鬓”代指鬟髻,说明女子的头发已经梳好。“粉腮半托”,以“粉腮”代指面颊,说明女子的脸颊已经涂抹好胭脂。两句都是写女主人公刚刚起床,正在梳妆打扮。
过片后三句写女子弹琴。“制瑶琴”,即准备弹瑶琴;“十指轻弹”,即用左手弹琴,右手按弦(古琴有左、右两弦),所以这里用“十指”指代左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准备弹奏一曲美丽的瑶琴,让手指轻轻弹出美妙的音韵。”
下片写女主人公出游。“携来佩玉珊珊”,意思是说女主人公拿着玉制的佩饰。“要乘兴”,意为趁着兴致去游览。“探春日未阑”,是说趁着春光明媚,趁游兴未尽去探索。
接着三句写女主人公在春光照耀下的景色中漫步。“当绮窗明处”,意思是说正当华丽的窗户明亮的地方;“湘裙理折”,意思是说正在整理穿着细腰长裙的湘江之女。“画廊转过”,意思是说沿着画廊转过;“翠袖笼寒”,意思是说袖子里裹着寒冷的气息。这三句意思是说女主人公在春光照耀的绮窗明处,整理着穿着细腰长裙的湘江之女,沿着画廊转过,裹着寒冷的气息。
最后五句写女主人公在游玩中的情趣活动。“爱折新花”,意思是说喜欢折取新的花朵;“低呼侍婢”,意思是大声呼唤服侍的女子;“扶上香肩”,意思是扶着侍者的香肩;“步曲栏”,意思是在曲折的栏杆上缓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女主人公一边折花欣赏,一边大声地呼唤服侍的女子,并且扶着她的香肩,在曲折的栏杆上缓步。这五句意思是说女主人公在游玩时,喜爱折取新的花朵,大声呼唤服侍的女子,并且扶着她的香肩,在曲折的栏杆上缓步。
全词以女子的游春活动为线索,从梳妆打扮开始描写,再写到游春时的动作与情趣,最后以游春结束,层次清晰、有条不紊,充分体现了古代女子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