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檐燕语。
傍雕阑小立,玉阶平步。
最堪忆红雨轩前,记香径锦茵,绣衣行处。
柳絮儿童,破长日一庭清午。
望黏天细草。
委地夕阳,绿窗闲度。
流光掷人最苦。
笑红绵不冷,情寄牛渚。
问铁板谁是元戎,恐击碎珊瑚,让伊眉妩。
袖墨淋浪,倩词客重翻箫谱。
按伊凉杜娘旧曲,缓歌慢舞。
【注释】
①解连环: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六字。
②辛巳: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题寿:为词作题写寿辞。幼卿:指顾太清,字秋娘,南宋女词人。重刻:重新刊印。顾太清的《东海渔歌》,相传是北宋苏轼所作。
③风檐燕语,傍雕阑小立,玉阶平步:燕子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我倚着栏杆静静地站着,轻轻地踱到台阶上去走一圈。
④最堪忆:最值得记忆、最令人难忘。红雨轩前,记香径锦茵,绣衣行处。柳絮儿童,破长日一庭清午。
⑤望黏天细草:望着天上飘洒的细碎的春草。委地夕阳,绿窗闲度。
⑥流光掷人:光阴如箭,无情地从指间飞逝,使人感到十分痛苦。笑红绵不冷,情寄牛渚:用红丝绵比喻相思之情,寄托在牛渚矶。
⑦问铁板:请借来铁制的板子,打铁的声音震耳欲聋。谁是元戎:是谁担任主帅?元戎,古代对统兵大将的称呼。恐击碎珊瑚,让伊眉妩:怕铁制的板子会击碎珊瑚,使美人的眉毛变得妩媚动人。
⑧袖墨淋浪,倩词客重翻箫谱:袖子沾满了墨汁,请词人重新为我谱写一曲箫曲。袖,衣袖;淋浪,沾湿的意思;倩,请求;词客,文人雅士;重翻箫谱,重新谱写箫曲。
⑨按伊凉:即“按霓裳”,指根据《霓裳》乐曲改编成的《西江月》。杜娘旧曲,缓歌慢舞:按照《霓裳羽衣舞》的曲调和舞蹈步伐编排的《西江月》。杜娘,即李师师;缓,缓慢;慢舞,慢节奏舞蹈。
【赏析】
《解连环·寿幼卿》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是一首咏物词、咏叹词。这首词通过对《霓裳羽衣舞》中“软舞”一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幼卿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
首句“解连环”三字点出全篇主旨,意谓解开这副连环以表达对友人的祝贺之意。上片着重写幼卿当年在汴京时,与友人游于西湖之上的情景。起首两句“风檐燕语,傍雕阑小立,玉阶平步”,写幼卿倚风听燕语之景,傍阑干小立而沉思往事。“最堪忆红雨轩前,记香径锦茵,绣衣行处。”这三句写幼卿曾与友人游于杭州西湖之上,红雨轩前有锦茵铺地,绣衣行过之处留下痕迹。“柳絮儿童,破长日一庭清午。”写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把柳絮抛撒得满院都是。“望黏天细草,委地夕阳,绿窗闲度。”写暮色降临,幼卿独坐窗前,看着天空中的细碎柳絮随风飘扬。“流光掷人最苦,笑红绵不冷,情寄牛渚。”这三句写幼卿感叹时间流逝之快,但自己对友人的感情却永远不会冷却。“问铁板谁是元戎,恐击碎珊瑚,让伊眉妩。”这三句是幼卿对友人的祝福。她希望友人能够执掌帅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袖墨淋浪,倩词客重翻箫谱。”“按伊凉”三句是幼卿为友人所作的《霓裳羽衣舞》曲谱。《西江月》原为唐代教坊曲名。相传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创制。唐大中初,改教坊为梨园,白居易自任教师,将《霓裳羽衣舞》作为教坊新科第的考试内容。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序》中写道:“吾友元稹家青衣杨氏能为霓裳羽衣之舞,哀怨凄断,忘其身之在木上者久之。今遂书之于乐章云。”后此舞传至民间,并逐渐演化成为一种舞蹈形式。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七载:“开元十一年敕曰:‘霓裳羽衣曲者,乃开元之际,太真公主以宫人之艺也,当时谓之太平乐。后因浸广,浸被声俗。”可见《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后来传入民间成为民间舞蹈。这首词的“按霓裳”,指根据《霓裳》乐曲改编成的《西江月》。“杜娘旧曲,缓歌慢舞。”这句是说幼卿为友人演唱了《霓裳羽衣舞》中的“软舞”一段。“缓歌慢舞”即慢歌慢舞,这是舞蹈的基本特点。
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主要写幼卿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及对其才华的赞美。“袖墨淋浪,倩词客重翻箫谱。”这三句是说幼卿希望友人能够创作出优美的词章。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记载:“《霓裳》之曲,出于唐玄宗禁中……本仙音也,故其曲有‘紫府’、‘长生殿’之目。后妃贵主,乐之者甚众。”这里所说的“倩词客重翻箫谱”,即指幼卿希望友人能写出如《霓裳羽衣舞》这样的词章。“按伊凉”三句是说幼卿为友人所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曲谱。“绿窗闲度”,即绿窗掩映之中度过闲暇时光。“流光掷人最苦。”这一句写幼卿感伤岁月流逝之快。“笑红绵不冷,情寄牛渚。”这两句是说幼卿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永不冷却,她希望友人能像牛渚矶上的石头那样坚定不移。牛渚矶位于安徽当涂县西北,是一块形似卧牛的巨石。牛渚矶是长江中著名的风景区,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李白曾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是指春天美丽的景色。
整篇词作通过咏物抒发感情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幼卿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