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
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
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
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
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
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
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声声慢
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
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
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
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
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
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
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注释:
- 编篱簇树:用篱笆围起来种植的树木。
- 篆径通花:像篆字一样曲折的小路通向花朵。
- 阴阴但觉新凉:微风吹来感觉清凉宜人。
- 受得风多:能承受大风的洗礼。
- 况又水净荷香:何况荷花在清澈的水中散发香气。
- 暮蝉几回咽处:傍晚时分蝉叫声几度回荡。
- 挂残声、都在垂杨:蝉的鸣叫似乎被杨柳垂下的枝条吸引。
- 如此境,问如何不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怎能不流连忘返。
- 负了鸥乡:辜负了栖息的地方。
- 却忆鸥边雨过:回想曾经在鸥鸟栖息的地方下过雨。
- 载茶炉酒具:带着茶叶和酒器。
- 小沙棠:小巧的沙棠木船。
- 略似浮家:好像像漂泊在外的生活。
- 烟景半入苍茫:烟雾景色一半笼罩在朦胧之中。
- 谁教画师写出:是谁教画师画出这样的景色。
- 写斜波、还写斜阳:描绘斜着的波浪和斜照的阳光。
- 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亭子的一角,映着莓苔,依然没有被荒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全诗以“编篱簇树,篆径通花”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氛围;接着通过“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两句展示了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