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惹红情,频搔绿发,一夜春声催起。
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
罗帐外、漏滴沈寒,宝奁畔、粉香添腻。
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
西园歌舞乍歇,抛得秋千易冷,影迷蒙里。
吟遍啼莺,湿上几痕苔纸。
谁送却、飞絮时光,只费尽、惜花心计。
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
绮罗香:
又惹红情,频搔绿发,一夜春声催起。
- 绮罗香: 一种香气的名字,常与美丽、优雅联系在一起。
- 又惹红情: “红情”在这里指的是红色的情感或欲望,可能指爱情。
- 频搔绿发: 这里描述的是一种对红色的频繁触摸和渴望。
- 一夜春声催起: “春声”可能指的是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的声音,如鸟鸣、花开等。”催起”表示这些声音激励了某种行为或情感的觉醒。
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
- 寂历凄清: 寂静而凄凉,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冷清和寂寞。
- 忆到下帘风细: 当一个人想起过去时,可能会回忆起那些细微的、不引人注意的往事。这里的“下帘风细”可能是在描绘夜晚微风拂过窗帘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而温柔的感觉。
罗帐外、漏滴沈寒,宝奁畔、粉香添腻:
- 宝奁畔: “宝奁”通常指的是精美的盒子,这里可能是指女性用来存放首饰或其他物品的地方。
- 粉香添腻: “粉香”指的是女子身上散发的香味,“腻”则形容这种香味浓郁而细腻。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描写女子的妆容精致,同时她身上散发出的香气也让人感到愉悦和沉醉。
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
- 钗头: 古代女子发髻上插的装饰物,形状像簪子,但比簪子稍粗一些。
- 烛烬敲残: “烛烬”指的是燃烧过的蜡烛底部,“敲残”则意味着蜡烛已经燃烧殆尽,只剩下一小部分残渣。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那人愁思更何底: 这里的“那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其他人,他们的愁思是难以言喻的。这里的“更何底”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困惑,似乎无法找到任何答案来安慰自己。
西园歌舞乍歇,抛得秋千易冷,影迷蒙里:
- 西园歌舞乍歇: “西园”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的花园或者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歌舞”则描述了那里的欢乐景象。这里的“乍歇”可能是表示突然停止的意思,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的。
- 抛得秋千易冷: 这里的“秋千”指的是一种游乐设施,通过绳索牵引使人在空中来回荡漾。“易冷”则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突然转为失落和冷漠。
- 影迷蒙里: “影迷蒙里”描述了秋千的影子在朦胧的光线中显得模糊不清。这里的“迷蒙”可能表示光线昏暗或者景物模糊,使得影子看起来更加难以捉摸。
吟遍啼莺,湿上几痕苔纸:
- 啼莺: “啼莺”指的是黄莺,一种鸟类,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这里的“吟遍啼莺”可能是形容诗人不断地吟诵着这些美妙的诗句。
- 湿上几痕苔纸: “湿上”指的是雨水打湿了地面或物体表面,“几痕苔纸”则描述了地面上的苔藓痕迹。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描绘诗人行走在雨中的场景,雨水打湿了地面,留下了几道湿润的痕迹。
谁送却、飞絮时光,只费尽、惜花心计:
- 谁送却、飞絮时光: “飞絮”是指飘落的柳絮,它们在空中飞舞着,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情。这里的“时光”可能指的是时间或岁月。这里的“送却”可能表示某种事物的消逝或结束。
- 只费尽、惜花心计: “惜花心计”指的是为了保护花朵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里的“费尽”表达了一种无尽的付出和努力。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诗人为了挽留美好的时光而不断付出努力,却依然无法挽回逝去的时光。
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
- 最相望、隔著天涯: “最相望”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和期待之情。这里的“隔著天涯”则表示两者之间相隔遥远,无法相见。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描绘诗人与心爱的人之间距离遥远,无法相见的情景。
- 远山青拥髻: “远山青拥髻”描绘了一种美丽的景色,其中青山环抱着一座高高的山峰,山峰上覆盖着青色的云雾。这里的“拥髻”可能表示山峰的形状像女性的发髻一样紧密相连。这样的景色可能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一种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