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深碧。
数里寻香积。
入门径通幽,只斜照、花阴寂寂。
凿池注水,环绕小亭空,翻玉虹,动凉云,洗我题诗笔。
心随境远,此乐真何极。
世外契琴言,便茶罢、风清两腋。
翠禽幽哢,谁解证闻根,夜迷漫,听晨钟,定里应相忆。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
极乐寺僧:指在极乐寺居住的僧人。
辨色蚤起:天刚亮就起床了。
万绿阴:形容树荫浓密,遮天蔽日。
百鸟调舌:各种鸟儿齐声鸣叫。
尘外之想:出世的遐想。
一林深碧: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数里寻香积:走很远的路才找到香积寺。
径通幽:小路上曲径通幽。空:空荡荡的。
玉虹:彩虹。
凉云:清凉的云彩。
洗我题诗笔:用水洗掉我的诗笔上的灰尘。
心随境远:心情随着外界环境而变化。此乐真何极: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契琴言:与琴瑟为友。
便茶罢:喝完茶就放下。
风清两腋(xiá):微风轻拂着肩膀和腋下。
翠禽幽哢(kòng),谁解证闻根,夜迷漫,听晨钟,定里应相忆:翠鸟的啼鸣声清脆悦耳,谁会理解它的叫声?夜晚朦胧,听着晨钟的声音定会思念亲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情趣的小令。上片开头写清晨到万绿丛中聆听百鸟的啼声,觉得有超尘脱俗的感受;下片写来到香积寺后,心境更加宁静,与琴瑟为友、喝茶聊天时心情愉快,听到晨钟时更觉亲近亲人。全词通过写自己隐逸生活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词的上片首句“蓦山溪”三字是入调处,它既提示了这首词是咏物词,又标明了全词的基调,即以自然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极乐寺僧言入夏来”几句,描写的是寺院中的环境。“极乐寺僧”指居住在寺院中的僧人,“入夏来”表明时间是在初夏时节。夏日炎炎,暑气逼人,所以诗人选择了一个凉爽的早晨,来到寺院中,准备去聆听鸟语虫鸣。“一林深碧”,“数里寻香积”,都是描绘了寺院周围的景色。“深碧”二字写出了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数里寻香积”,说明寺院周围有许多林木,而且非常茂密。“香积”二字,既是指寺院中供佛之用的香炉积聚的残渣剩饭,也是指香炉本身,这里指的是寺院的庭院,也就是香积寺。“径通幽”一句,写出了山路曲折、幽深。“只斜照”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环境。“花阴寂寂”,是说寺院内花木成荫,显得十分幽静。“凿池注水”,是说在寺院的庭院中凿了一个水池,用来蓄水灌溉花草。“环绕小亭空”,是说这个小亭子被水池环绕着,四周空旷无人。“翻玉虹”,是说水池的水波像天上的彩虹一样翻涌流动。“动凉云”,是说凉风吹拂着水面使云朵飘动起来。“洗我题诗笔”,意思是说用水洗净了我手中的笔,这里的“洗”字不仅是指洗笔,也暗示了诗人要写下这首诗。“心随境远,此乐真何极”,是说随着眼前的景色变化,心情也随之舒展开来,这种乐趣真是无法穷尽的。
下片开始两句“世外契琴言,便茶罢、风清两腋”,写的是诗人来到寺院后的活动。“世外”一词表明了诗人所处的境界是远离尘世的,“契琴言”是说诗人与琴瑟为友,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来到寺院后就与琴瑟为友,一边品茶一边谈心。这两句虽然写的是诗人与琴瑟为友,但并不是真的去弹琴,而只是在品茶之余聊些闲话而已。“翠禽幽哢”,是说翠鸟的鸣叫声很悠扬动听。“谁解证闻根,夜迷漫,听晨钟”,意思是谁能理解这鸟儿的叫声呢?夜晚里,我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听着寺院的晨钟暮鼓。“定里应相忆”,意思是我在倾听晨钟的时候,心中不禁想念起故乡的亲人来。“谁解”、“迷漫”两句是说自己对这鸟儿的歌声已经熟悉了,因此能准确地分辨出其声音。“听晨钟”两句则是写自己在倾听晨钟时的心情。“里”指家乡,“应”就是应当的意思,“相忆”就是互相思念。整首词从作者隐逸生活的所见所闻出发,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