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婆娑一老,记忧乐、几曾经。
算六十平头,秋烟一骑,春酒千罂。
忪惺。
海桑梦转,甚朱颜还殢少年酲。
归去田园自好,旧游空感尘缨。
怡情。
坐拥书城。
花圃事,早经营。
遍眼前生意,霜蔬剪翠,风竹敲璚。
环楹。
古香聚处,更斑斓无数篆花青。
消得东坡笠屐,个中色相休评。

木兰花慢 赠钱伊臣

看婆娑一老,记忧乐、几曾经。

算六十平头,秋烟一骑,春酒千罂。

忪惺。

海桑梦转,甚朱颜还殢少年酲。

归去田园自好,旧游空感尘缨。

怡情。

坐拥书城。

花圃事,早经营。

遍眼前生意,霜蔬剪翠,风竹敲璚。

环楹。

古香聚处,更斑斓无数篆花青。

消得东坡笠屐,个中色相休评。

注释:

  1. 婆娑:形容人或物姿态优美。
  2. 记:记得。
  3. 忧乐:指忧愁和欢乐。
  4. 六十平头:形容年纪已经很大了。
  5. 秋烟一骑:形容秋天的风景。
  6. 春酒千罂:形容春天的景色。
  7. 忪惺:迷茫、困惑的样子。
  8. 海桑梦转:海桑是指大海中的桑树,比喻岁月变迁。
  9. 甚:很、非常。
  10. 朱颜:红色的脸色,形容年轻的时候。
  11. 田园:指乡村田园生活。
  12. 尘缨:尘土飞扬的帽子,这里指官场生涯。
  13. 怡情:使人心情愉悦。
  14. 书城:指的是书籍的海洋。
  15. 花圃:花草树木丛生的地方。
  16. 生意:生机勃勃的样子。
  17. 璚(xiān):一种竹子,声音清脆。
  18. 环楹:环绕的屋檐。
  19. 古香:古代的香气,这里指书房的气息。
  20. 斑斓:色彩斑斓的样子。
  21. 东坡笠屐:苏轼的帽子和鞋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作者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自己对朋友的祝愿和期望,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首句“看婆娑一老”,诗人用“婆娑”一词来形容自己年迈的状态,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忧愁和快乐,感慨时光荏苒。最后一句“算六十平头”,诗人用“平头”一词来形容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之感。
    第二句“算六十平头,秋烟一骑,春酒千罂。”诗人用“秋烟”和“春酒”两个意象来表达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其中“秋烟一骑”形容秋天的风景如画,而“春酒千罂”则形容春天的景色生机勃勃。这两句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也表现了他对于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第三句“松惺。”诗人用“松惺”一词来表达自己的迷茫和困惑。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在离别之际,心中有许多不舍和留恋之情,因此感到有些迷茫和困惑。然而,这种迷茫并没有让诗人放弃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四句“海桑梦转,甚朱颜还殢少年酲?”诗人用“海桑梦转”来形容岁月的变迁,而“甚朱颜还殢少年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这两句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也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五至八句“归去田园自好,旧游空感尘缨。”诗人用“田园”和“旧游”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这两句诗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又表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九至十一句“怡情。坐拥书城。花圃事,早经营。”诗人用“怡情”、“坐拥书城”和“花圃事”三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于读书和园艺的兴趣和爱好。这两句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美的追求,也表现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品味。
    第十二句“遍眼前生意,霜蔬剪翠,风竹敲璚。”诗人用“生意”和“璚(xiān)”两个意象来描绘自己眼前的景色和感受。其中“霜蔬剪翠”形容秋天的蔬菜色彩鲜艳,而“风竹敲璚”则形容风吹竹林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这两句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一联“环楹。古香聚处,更斑斓无数篆花青。”诗人用“环楹”和“古香聚处”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于书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中“古香聚处”形容书房充满了古老的韵味,而“更斑斓无数篆花青”则形容书房里陈列着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这两句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房的喜爱和赞美,也表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