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枝,未曾经谢,黄时早如子。
霜帘卷处。
较金缕衣痕,多些香味。
面面圣檀风外缀。
萼蹙微笼紫。
似昨夜、侯门烛灭,铜盘堆蜡泪。
传闻鄢陵战场多,问花何偏傍,荒城废垒。
拈花嗅,形容遍,几番不似。
多分安陵年少客,半醉后、金丸抛叶里。
想天上、故人乡梦,惺惺长记此。
【注释】
花犯:词牌名。又名“花犯慢”、“花犯·腊前梅”。单调三十六字,五仄六平韵,有小令、中调两种格式。
咏鄢陵腊梅花并寄梁曰缉侍御:题咏鄢陵腊梅花,并寄给梁曰缉侍御(即梁章矩)的人。
一枝枝:形容梅花枝干挺直。
未曾经谢:指梅花还未凋谢。
黄时:指冬天的早春时节。
子:名词作动词,如“子为父师”中的“为父师”。
霜帘卷处:寒气透过帘幕。
金缕衣痕:指金线绣制的衣裙上留下的花纹痕迹(比喻梅花)。
面面:处处,到处;形容香气遍布各处。
圣檀风外缀:香风吹拂到圣檀树下,仿佛圣檀树被梅花点缀。
萼蹙:花萼弯曲的样子。
微笼紫:花萼微微笼罩着紫色。
昨夜、侯门烛灭:昨晚在皇宫里,宫灯熄灭。
铜盘堆蜡泪:形容蜡烛燃烧后的残渣堆积如蜡泪。
传闻:传说,传闻。
鄢陵战场多:说鄢陵这个地方战乱比较多。
偏傍:偏于一方。
荒城废垒:荒芜的城垣和营垒。
拈花嗅:用鼻去闻。
形容遍:闻了又闻。
安陵年少客:安陵县的年轻客人。
半醉后、金丸抛叶里:喝醉了酒后,把金丸丢进落叶堆里。
想天上、故人乡梦:想念天上的故乡梦境。
故人:过去的朋友;乡梦:家乡的梦境。
惺惺:惺松,惺忪,迷糊,不清醒。
长记此:常常记住这件事。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的词作。词中以咏物起兴,然后由咏物转入怀友,最后归结到对友人的思念上。全词从咏梅写到怀人,由远及近,层层深入,步步铺展,构思缜密。
上片写腊梅的形貌和香气。首句写梅花枝条挺直而未经雪霜的摧残,下句写梅花虽经霜雪,但依然清香四溢。三四两句写梅花盛开时,香气随风飘荡,满院都是。接着写梅花的香味弥漫到檀香木做的佛像旁边,甚至比佛像上的花纹还要香一些。五六两句写梅花在寒风中傲然独立,将梅花与佛像对比,赞美梅花的坚韧不屈。七八句写梅花的花瓣紧紧裹住花蕊,如同昨夜宫殿中蜡烛燃尽,只剩下一地的蜡泪。
下片写腊梅的生长环境和历史渊源。“传闻鄢陵战场多”,说听说鄢陵这个地区战乱比较多,所以那里的梅花就比较特别。“问花何偏傍,荒城废垒”,问为什么这些梅花总是长在荒凉的城墙上、废弃的堡垒边?这两句是说这些梅花之所以生长得这样旺盛,是因为那里战争频繁。“拈花嗅,形容遍,几番不似”,反复闻着梅花的香味,好像已经嗅了几十次一样,说明这些梅花生长得非常旺盛。“多分安陵年少客,半醉后、金丸抛叶里”,推测可能是那些年轻游子们在这里喝酒的时候,不小心将金丸抛进了叶子里,使得梅花得以生存下来。
过阕承上启下,由咏梅转入怀友主题。“想天上、故人乡梦,惺惺长记此”,想象那些在外地打仗的旧友,他们一定都在梦中思念家乡,怀念自己吧!“惺惺”二字写出了作者的怀友之心,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朋友深深的关心与牵挂之情。
全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语言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