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砧杵秋城,重来何处寻门巷。
三年一别,孤身作客,蛮江烟浪。
绿帻榕城,金尊荔浦,惯陪牙将。
自连天烽火,舞衫换了,亟为买,归吴榜。
屈指当年俦侣,旧梨园、蜂惆蝶怅。
或伴侯王,或成驵侩,或沦厮养。
纵剩柔条,也应不似,灞桥模样。
趁啼乌乍歇,霜天渐晓,拨筝琶唱。

【诗句释义】:

  1. 万家砧杵秋城,重来何处寻门巷。
  • “万家砧杵”:指秋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在敲打砧石和杵臼,这是秋天农活开始的标志。
  • “秋城”:指秋天的城市或乡村。
  • “重来何处寻门巷”:我再次来到这个地方,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曾经熟悉的门巷。
  1. 三年一别,孤身作客,蛮江烟浪。
  • “三年一别”:已经分别了三年时间。
  • “孤身作客”: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
  • “蛮江烟浪”:指的是云南的江河地区,有瘴疠之地之称,环境恶劣。
  1. 绿帻榕城,金尊荔浦,惯陪牙将。
  • “绿帻”:古代的一种头巾,绿色的。
  • “榕城”:福州,福州以榕树著称。
  • “金尊荔浦”:用金子制成的酒杯盛满荔枝酒。
  • “牙将”:这里可能是指地方官员或者有地位的人。
  1. 自连天烽火,舞衫换了,亟为买,归吴榜。
  • “连天烽火”:形容战争连绵不断,到处都是战火。
  • “舞衫换”:可能是形容因为战争的缘故,人们不得不卖掉衣服换取粮食。
  • “亟为买”:急忙去买。
  • “归吴榜”:回到家乡的榜单上。
  1. 屈指当年俦侣,旧梨园、蜂巢蝶怅。
  • “当年俦侣”:指的是以前一起做官或生活的伙伴们。
  • “旧梨园”:可能指的是以前一起学习的戏曲班社,即梨园。
  • “蜂巢蝶怅”:蜜蜂和蝴蝶都被打扰了,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1. 或伴侯王,或成驵侩,或沦厮养。
  • “伴侯王”:陪伴贵族或者君王。
  • “驵侩”:古代的商人,这里可能暗指商贾或者商人。
  • “沦厮养”:沦落到被人雇佣做下贱工作的奴隶。
  1. 纵剩柔条,也应不似,灞桥模样。
  • “柔条”:柔弱的枝条,这里指柳树。
  • “灞桥模样”: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这里的柳树也象征着分别的情景。
  1. 趁啼乌乍歇,霜天渐晓,拨筝琶唱。
  • “啼乌”:乌鸦叫声,这里指天色将亮未明的时候。
  • “霜天”:寒冷的天气,霜降之后。
  • “拨筝琶唱”:弹奏古筝和琵琶,唱出离别的歌曲。
    【译文】:
    万家的砧石声声,我在秋城寻找那曾经的门巷。
    已经三年未见,我独自在外地漂泊,如同在蛮江边等待。
    绿帽的福州,黄金杯装的荔枝酒,总是陪着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自从连天烽火燃起,我的舞衫也被换走,急于购买回家的名单。
    回忆起那些年一起做官的朋友,他们像蜜蜂一样忙碌,又像蝴蝶那样惆怅。
    有人陪伴贵族,有人成了商人,也有人沦落为奴隶。
    即使只剩下柔弱的柳树枝条,也不应该像灞桥边的柳树一样。
    趁着乌鸦叫声暂停,霜天逐渐转晴,我弹着古筝和琵琶唱出离别的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