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横一片,千家楼阁,都在雁声中。
关河牢落甚,身世飘零,烟水太蒙蒙。
旧时赤壁,周郎少、正领艨艟。
有许多、银涛雪练,相映战旗红。
江东。
我携长笛,斜倚危栏,作霜林数弄。
总则把、平生遗恨,诉与长空。
一声才入梁州破,天风下、掣入蛟宫。
嗟横竹,慎毋灭没为龙。

【注释】

孤城:指边塞的城堡。横:纵横交错的样子。千家:指许多人家。在雁声中:雁鸣声中,形容边城的萧条荒凉。关河牢落甚:关河(指边境)荒芜,十分凄凉。烟水太蒙蒙:迷蒙不清如烟似雾的江面。周郎:三国时孙权部下都督周瑜字公瑾,曾于赤壁大破曹操军。少:少壮之时,年轻的时候。银涛雪练:形容波浪白得像雪,像银子一样洁白晶莹。相映:互相映衬,相互辉映。战旗红:指战旗在风中迎风飘扬,颜色鲜红。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一带。我携长笛:我手执长笛。斜倚危栏:靠着栏杆斜倚着。作霜林数弄:在霜白的树林中吹奏几曲。总则把:总要把。平生遗恨:一生未了的心事和遗憾。诉与长空:向天空诉说。一声才入梁州破,天风下、掣入蛟宫:一曲刚奏完,天风就把它带进了蛟龙宫中。嗟横竹:感叹那横卧的竹子。慎毋灭没为龙:不要成为蛟龙而沉没消失。

【赏析】

此词是南宋辛弃疾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感慨身世之作。上片“孤城”二句写边地风光。“千家楼阁”四句,写自己凭高临眺所见之景象;“烟水”二句写所见之景。下片“旧时”四句写自己怀古之情,以周瑜自比,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词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忧虑,以及个人遭遇不幸的伤感。

这首词是辛弃疾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感慨身世之作。上片“孤城”二句写边地风光。“千家楼阁”四句,写自己凭高临眺所见之景象;“烟水”二句写所见之景。下片“旧时”四句写自己怀古之情,以周瑜自比,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词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忧虑,以及个人遭遇不幸的伤感。

“渡江云”,唐教坊曲,用韵语写情思。此词是登高临眺之作。上片开头二句写自己凭高临眺所见到的景色:“孤城横一片,千家楼阁,都在雁声中。”这是一幅边城图,但见“寒夜”“孤城”,城门之上“横”“一片”,给人以萧索之感。接着两句点出“关河牢落”,“牢落”即荒凉之意。“烟水太蒙蒙”,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茫不可测的画面,使人感到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雾,更增添了边城的萧瑟气氛。“旧时”三句,作者化用前人诗句,以周瑜年少领兵作战之事,来反观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这里运用典故,不仅表明了自己有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之志,而且突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矛盾心理。

下片开头三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城的悲凉气氛:“我携长笛,斜倚危栏,作霜林数弄。”“我”字,将作者的自我形象突出出来。这几句写自己倚栏吹笛、抚琴弹筝的情景,其中又蕴含着作者的无限感慨:“总则把平生遗恨,诉与长空。”“平生遗恨”既指作者未能实现的抱负,也暗含着作者对朝廷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不满和愤慨。“一声才入梁州破,天风下、掣入蛟宫”两句,写笛声清越激越,直冲云霄。“一声”承上启下;“掣入蛟宫”既写笛音的高亢激越,又表现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情怀。最后两句写笛声在夜空中回荡,使天风也为之动荡,仿佛将笛声带进了神秘的龙宫。

这首词上半阕写景,下半阕抒情。上片“孤城”二句写边地风光,“旧时”三句以周瑜自比,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声才入梁州破”两句写自己倚高吹笛,笛声清越入云。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愤和壮志难酬的悲哀。

本词上片写景,由眼前实景过渡到想象中的虚景;下片抒情,由回忆历史事件到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全篇虚实相间,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