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罢登高,杖藜惜腰脚。
园荒少秋菊,无以慰寂莫。
两株木芙容,红白正联萼。
忽然失明镜,萍涨水将涸。
坐使双婵娟,影妍无处著。
空持好颜色,脉脉自开落。
应得主人怜,新晴走赴约。
吾衰减情累,于物何厚薄。
不忍废重阳,逢花还命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雨后罢登高,杖藜惜腰脚。
译文:雨后停止了登高,拿着拐杖怜惜自己的腰脚。
注释:杖藜,即拐杖。园荒少秋菊,无以慰寂莫。
译文:园中荒芜,缺少秋天的菊花,无法安慰寂寞的心情。
注释:园荒,即园子荒凉。两株木芙蓉,红白正联萼。
译文:两株木芙蓉花,红色和白色花瓣相互连接。
注释:木芙蓉,即荷花。忽然失明镜,萍涨水将涸。
译文:突然失去了明亮的镜子,浮萍上涨了,水面快要干涸了。
注释:忽然,意为突然之间。坐使双婵娟,影妍无处著。
译文:使得两个美丽的月亮(象征荷花)在水中摇曳,影子美丽但无处显现。
注释:婵娟,指美丽的月亮。空持好颜色,脉脉自开落。
译文:徒然保持着美好的颜色,默默地开放又凋零。
注释:脉脉,意指默默无声。应得主人怜,新晴走赴约。
译文:应该得到主人的喜爱,趁着天气晴朗去赴约。
注释:主人,指赏花的人。吾衰减情累,于物何厚薄。
译文:我已经厌倦了情感的纷扰,对于万物没有厚此薄彼。
注释:衰减,意指疲惫、厌倦。不忍废重阳,逢花还命酌。
译文:不忍心废弃这个节日,遇到鲜花还要举行宴会。
注释:重阳,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秋季节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雨后独自在园中观赏木芙蓉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雨后的萧条与盛开的荷花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荷”、“菊”等意象,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