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风悄寂。
藓满侍官袍帻。
冷一角、松阴晚照,抹过龙蛇坏壁。
市羯巫螺曾赛社,银烛底、荔丹蕉碧。
邀神福,饱豚啼,老稚共欢剧。
堪惜。
尘荒雉尾,雨雕鸱脊。
闹暗月、琼铺走叶,定有夔魖寄迹。
一自青溪鹃树老,可唤转、小姑兰魄。
只半堵、傀儡台场,谁听絮虫烟夕。
【注释】
灵风:清风。侍官:古代宫廷中侍奉君王的官员的服饰,此处指代道士或僧人。僧衣:僧袍和僧帽。
藓满侍官袍帻(zé):苔藓长满了僧袍和头巾。
冷一角、松阴晚照,抹过龙蛇坏壁:在寺庙的一角,有松树荫凉,晚光照进来,照亮了破败的墙壁。
市羯巫螺曾赛社:过去市场上祭祀神灵时,女巫用贝壳做的笙螺声震响,祭祀神灵。
银烛底、荔丹蕉碧:在蜡烛的光下,荔枝鲜红如丹,芭蕉绿如碧。
邀神福:邀请神灵保佑。豚啼:小猪的叫声,这里指祭祀用的猪。
堪惜:可惜。尘荒雉尾,雨雕鸱(chi qiú)脊:尘土污染了雉尾装饰,雨水侵蚀了鸱鸟的脊背。雉尾和鸱鸟都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神祇。
闹暗月、琼铺走叶:月光下,树叶被踩得发出声响。
定有夔魖寄迹:一定有夔魖神寄居在这里。夔魖,神话里的水兽名。
一自青溪鹃树老,可唤转、小姑兰魄:自从青溪畔的杜鹃树老了之后,可以呼唤那小姑女的灵魂来。小姑女是传说中的仙女之一,以兰花为化身。
只半堵、傀儡台场,谁听絮虫烟夕:只有半堵残垣断壁的地方,谁还在乎那袅袅升起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词写于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当时,诗人从江西吉州到湖南郴州,路过衡山(在湘南),登高远眺,见一古庙,遂题此词于壁上。全词写景细腻逼真,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上片写“破庙”。起首两句点出庙的冷落荒凉。“藓满”,说明时间之久;“侍官袍帻”,点明寺中道士和尚的身份。“冷一角”、“松阴晚照”两句描写寺庙一角的松荫,以及晚照中的寺庙,烘托出一片凄凉冷落的气氛。“抹过龙蛇坏壁”句,写庙内破壁龙蛇般纵横交错的裂痕,更显出这座庙的破败不堪。“市羯巫螺曾赛社,银烛底、荔丹蕉碧”两句,写过去祭祀神灵时的热闹场景。“市羯巫螺”即女巫所吹奏的芦管乐器;“荔丹蕉碧”是说祭祀用的瓜果都红艳夺目。这几句写得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听到了那芦管的响声,看到了那些色彩鲜艳的果品。
下片写“破庙”中的道士们的生活。“邀神福,饱豚啼,老稚共欢剧”三句写他们请来神仙享受香火,而那些小猪则吃饱了肚子,高兴地叫个不停。这些小猪与“老稚”一起,共同享受着祭祀带来的欢乐。这几句写出了道士们的虔诚与乐观,也写出了他们生活的清贫。
末句“堪惜”二字总收全篇。“尘荒雉尾,雨雕鸱脊”二句写庙宇的破败不堪。“雉尾”和“鸱脊”都是古代用于仪仗的装饰物;“尘荒”和“雨雕”则分别形容这些装饰物因长期积尘和风吹雨蚀而变得破旧不堪。“闹暗月、琼铺走叶”一句写月光下树叶被踩得发出声响,进一步渲染出庙堂的凄凉气氛。最后“定有夔魖寄迹”、“谁听絮虫烟夕”两句,既感叹庙堂无人问津,又写出了自己对这座破庙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写景细腻逼真,情景交融,富有诗意。全词语言质朴自然,不加修饰,却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