蘖坞栀房,一点中池,生来易惊。
笑金钗卜就,偏能断决;
犀株镇后,才得和平。
楼响登难,房空怯最,三斗除非借酒倾。
芳名早,唤狗儿吹笛,伴取歌声。
沉郁何事牵情。
消不觉、人前太息轻。
怕残灯枕外,帘旌蝙拂;
幽期夜半,窗户鸡鸣。
愁髓频寒,回肠易碎,长是心头苦暗并。
天边月,纵团栾如镜,难照分明。
【注释】
(1) 蘖坞栀房:指杜鹃花。“蘖”为“孽”,是杜鹃的别称。“栀房”为一种花,这里指杜鹃花。
(2) 一点中池:指在池塘中间,有一朵花开得特别旺盛。
(3) 笑金钗卜就:形容花朵开得特别娇嫩艳丽,好像用金钗轻轻一插就能固定住似的。
(4) 犀株镇后:比喻花朵生长在石头或土块上,被坚硬物体阻挡,难以开放。
(5) 三斗:泛指酒量。
(6) 芳名早:指花朵的香气很浓郁。
(7) 唤狗儿吹笛,伴取歌声:意思是说,当杜鹃啼鸣时,就好像有人呼唤狗来吹奏笛子一样,伴随着杜鹃的歌声一起唱响。
(8) 沉郁:这里指杜鹃的啼叫声深沉而低沉。
(9) 消不觉、人前太息轻:意思是杜鹃的啼叫声不让人察觉,却使人忍不住叹息。
(10) 怕残灯枕外,帘旌蝠拂;幽期夜半,窗户鸡鸣:意思是杜鹃的啼叫声让蜡烛燃尽,把枕巾烧破;窗帘因为杜鹃的啼叫而被风吹动;在深夜里,杜鹃的啼叫声和窗外的鸡鸣声交织在一起。
(11) 愁髓频寒,回肠易碎:意思是杜鹃的啼叫声让人感到忧愁不断加重,使得人的肠子都感到酸痛了。
(12) 天边月,纵团栾如镜,难照分明:意思是天上的月亮虽然圆得像镜子,但是杜鹃的啼叫声却无法让它变得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杜鹃鸟哀鸣的诗。诗以“胆”字统摄全篇,将鹃鸟的惊鸣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首句起笔不凡,以“蘖坞栀房”点明鹃鸟所栖息的环境,并借“一点中池”突出鹃鸟在池塘中心的位置。次句“笑金钗卜就”意谓这种杜鹃花很容易就被人赏识,就像女子用金钗轻易地将它固定下来一样。三四句写杜鹃鸟的特点:“犀株镇后,方得和平”,意为杜鹃鸟长在岩石或石块后面,很难展翅飞翔;只有当它飞到平坦的地方时,才能发出悠扬的鸣声。“楼响登难,房空怯最”则是进一步描绘杜鹃鸟鸣声之高亢、清脆,使人们难以忍受,甚至不敢靠近听其鸣声。五六句写人们对这美妙声音的反应:“三斗除非借酒倾”。言其声虽美,但人们却借酒消愁,借以排遣对鹃鸟鸣声的厌恶。“芳名早”,即杜鹃之名早闻。“唤狗儿吹笛,伴取歌声”,写人们在听到鹃鸟鸣声之后,仿佛看到了狗儿吹笛,鸟儿伴着歌声齐唱,一派和谐景象。“沉郁何事牵情”则写杜鹃鸟鸣声之所以能牵动人们的情怀,是因为杜鹃的哀鸣之声深沉而低沉,使人不禁感伤。“消不觉、人前太息轻”,写杜鹃鸟鸣声虽然深沉,但却不为人察觉,人们只是默默地叹息而已。“怕残灯枕外,帘旌蝙拂”,描写的是人们听到鹃鸟鸣声后的情景。鹃鸟的啼叫声将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使得他们不得不起身去关闭残灯,拂掉窗帘上的蝙蝠。“幽期夜半,窗户鸡鸣”写人们听到鹃鸟的啼声是在深夜,这时屋外的鸡鸣声也传来了。“愁髓频寒,回肠易碎”,描写的是鹃鸟的悲鸣声使得人们的忧愁不断加重,使得人们的肠子都感到痛苦不堪。最后一句“天边月,纵团栾如镜,难照分明”,写杜鹃鸟的啼叫声虽然美丽动人,但天空中的月光却无法使其变得明亮。整首诗通过杜鹃鸟的哀鸣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