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槛初开,宜对粉题,休笼紫纶。
记折花共剧,兰云才覆,涂妆伊始,翠钿曾安。
惯叠纤罗,微嫌短发,手袅红丝着意删。
犀梳敛护,貂茸一剪,阁住轻寒。
日斜倚小门阑。
但端正、窥人莫便还。
见障羞月扇,低时半露,吹愁梅瓣,点处成斑。
素柰看匀,小蝉比并,料是诗人想像间。
蜂黄浅,爱夕阳无限,映取遥山。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额”:即“额黄”,一种涂在额上的黄色颜料,古代女子的一种化妆方式。“犀梳敛护”:“犀”(xióng)指用犀牛角做成的梳子;“敛护”意为整理、保护;“貂茸(dāo rōng)”:一种用貂毛制成的装饰品;“阁住轻寒”:意思是用貂茸装饰的簪子将头发拢在帽冠内,挡住了轻风。“蜂黄”:这里泛指鲜艳的色彩。“素柰看匀”:指胭脂涂抹均匀。“小蝉比并”:意指用胭脂点染的蝉形图案。“爱夕阳无限”:意指喜欢夕阳的美丽。“映取遥山”:指夕阳的倒影映在远山之上,形容山色美丽。
【赏析】
《沁园春·额》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上阕写女子初上眉额的情景,下阕写其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全词语言典雅,意境优美,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上阕开头两句为起兴。“镜槛初开”,指女子刚刚打开妆盒开始化妆时的情景;“宜对粉题,休笼紫纶”则写她正在对镜修饰,准备用紫色的发带束起发髻。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梳妆打扮时的情景,生动而传神。其中,“宜对粉题”指的是女子需要用化妆品来修饰自己的脸面和眉毛;“休笼紫纶”则是说女子不想将黑色的发丝束成紫色的发髻。
接下来四句描写女子在化妆过程中的动作和感受。“记折花共剧,兰云才覆,涂妆伊始,翠钿曾安”三句分别描述了女子在化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中,“折花共剧”指的是女子与爱人一起欣赏花朵的情景,这里的“折花”可能是指女子用簪子将花朵别在鬓边的动作;“兰云才覆”指的是女子用眉笔描绘眉毛的情景,这里的“兰云”可能是指女子的眉毛颜色;“涂妆伊始”则是指女子开始使用粉底等化妆品涂抹面部的过程;“翠钿曾安”则是指女子用翡翠饰品点缀妆容的动作。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女子在化妆过程中的感受。“惯叠纤罗,微嫌短发,手袅红丝着意删”三句分别描述了女子在化妆过程中的感受。其中,“惯叠纤罗”指的是女子经常叠放细薄如丝的丝巾;“微嫌短发”则是指女子觉得自己的头发太短;“手袅红丝着意删”则是指女子在梳理头发时特意将发丝挽得高高的,以便露出额头和脸颊。
最后两句描写女子对美好景象的欣赏。“犀梳敛护,貂茸一剪,阁住轻寒”三句分别描述了女子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情境。其中,“犀梳敛护”指的是女子用犀牛角梳子整理头发;“貂茸一剪”则是指女子用貂毛制作的簪子梳理头发;“阁住轻寒”则是指女子将头发拢在帽子里面,以抵御寒冷的天气。
下阕开头两句继续描写女子对美好景物的欣赏。“日斜倚小门阑”指的是夕阳西下,女子靠在小门栏杆上欣赏风景的景象;“但端正、窥人莫便还”则是指女子虽然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但却不敢轻易离开,担心错过良机或是被其他人看到。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女子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见障羞月扇,低时半露”两句分别描述了女子见到美丽的月亮和扇子时的羞涩之情;“吹愁梅瓣,点处成斑”则是指女子用手指点染梅花时产生的点点墨迹,如同悲伤的情绪一般。
结尾两句写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素柰看匀,小蝉比并”分别指的是女子用胭脂涂抹嘴唇和用蝉形图案点缀面颊的动作;“料是诗人想像间”则是指女子认为这些美好的事物就像是诗人所想象的一样,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梳妆打扮过程中的优雅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