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行功,按时打坐,奈何不得惺忪。睡魔返倒,头点点占胸。鼻气如雷响亮,才惊觉、眼又朦胧。予自劝,恁般修进,怎炼虎和龙。
斯言如不信,偷观同辈,定是心通。见摇船身分,自愧梢翁。好认无为大道,心清净、神气和冲。灵光结,三丹踊跃,晃朗五明宫。
诗句解释:
- 执法行功,按时打坐 - 描述某人遵循某种规则或方法进行修行和修炼。
- 奈何不得惺忪 - 表示尽管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困倦和迷茫的状态。
- 睡魔返倒,头点点占胸 - 形容由于睡眠而失去自我控制,头部轻轻摇晃,感觉沉重。
- 鼻气如雷响亮 - 形容打坐时鼻孔呼出的气息很大声,可能是为了集中精神或调整呼吸。
- 眼又朦胧 - 描述眼睛因打坐或冥想而感到模糊不清。
- 予自劝,恁般修进 - 自我提醒并鼓励继续修行,提升自己的修为。
- 斯言如不信,偷观同辈,定是心通 - 如果这些话被认为是不真实的,那么只有观察同辈才能证明其真实性,表明需要有智慧和洞察力来理解这些教导。
- 见摇船身分 - 指看到别人像摇船的样子,可能是一种比喻,表达某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自愧梢翁 - 惭愧于自己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 好认无为大道 - 认为简单、自然的生活就是最高的真理。
- 心清净,神气和冲 - 心灵平静,气息顺畅。
- 灵光结 - 灵魂的光辉聚集。
- 三丹踊跃,晃朗五明宫 - 形容身体内部有三颗丹砂(通常指内丹),在修炼过程中活跃起来,整个身体感觉明亮如宫阙一般。
译文:
执法行功,按时打坐,奈何不得惺忪。
睡魔返倒,头点点占胸。
鼻气如雷响亮,才惊觉、眼又朦胧。
予自劝,恁般修进,怎炼虎和龙。
斯言如不信,偷观同辈,定是心通。
见摇船身分,自愧梢翁。
好认无为大道,心清净、神气和冲。
灵光结,三丹踊跃,晃朗五明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修行的过程和体验,反映了道教或类似修行文化的理念。诗中描绘了修行者在修行中的不同阶段和状态,以及他们的内心感受。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诗人传达了修行不仅是身体上的修炼,更是心灵上的净化和提升。诗中的一些句子,如“执法行功,按时打坐”和“眼又朦胧”,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诱惑和困惑时的挣扎和坚持。整首诗体现了一种对自然、平和与内在修养的追求。
注释:
- 执法行功: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修炼。
- 按时打坐: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进行打坐。
- 惺忪:形容人困顿、迷糊的状态。
- 鼻气如雷响亮:形容通过深呼吸使得呼吸声音大而有力。
- 眼又朦胧:表示眼睛由于打坐或冥想而感到模糊不清。
- 予自劝,恁般修进:自我鼓励并继续努力修行以提升自身。
- 斯言如不信,偷观同辈,定是心通:如果这些话被认为是不真实的,那么只有通过观察同辈的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
- 见摇船身分:看到别人像摇船一样轻松自在的状态。
- 自愧梢翁:感到自己不如别人。
- 好认无为大道:认为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
- 心清净,神气和冲:心灵和神气都很平和顺畅。
- 灵光结:指的是内心的光芒聚集。
- 三丹踊跃:形容身体内部的三颗丹砂(内丹)在修炼中活跃起来。
- 晃朗五明宫:形容整个身体明亮如同宫殿一般。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追求内在平和与提升的旅程。它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颂扬,也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家修行理念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