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绝利,为甚忘名。曾观五岳真形。玉性如珠似印,灿烂光明。从斯假躯识破,便灰心、更不劳生。寻出路,恐灵光一点,落在迷坑。
割断攀援爱念,搜玄妙,无中捉个为凭。静静清清湛湛,杳默昏冥。功成七还九转,挂仙裳、鹤羽轻轻。朝元去,指瑶台阆苑云行。
【注】:
①因何绝利:为何要断绝名利之心。
②为甚忘名:为何要忘却名声。③五岳真形:五岳的真形,指五座名山。④玉性如珠似印:像珍珠和印章一样晶莹透亮。⑤灿烂光明:光彩照人。⑥假躯识破:假装成肉身来认识自我。⑦灰心:失去信心。⑧灵光一点:指佛教所说的“本源”。九转:道教炼丹术语,即九次炼化、转化。⑩仙裳:神仙所穿的衣服。⑩鹤羽轻轻:指仙人的羽毛轻盈如风。朝元去:指朝见天庭,即朝见玉皇大帝。指瑶台阆苑云行:在天上仙境遨游。
【赏析】:
此篇是一首赠诗,权知微(1147-1209),字公明,号东皋,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甚密,其诗多有感慨时事之作。这首《满庭芳》是作者赠给好友权知微的一首词作。上片写权知微对世事看破后的态度。下片写权知微修炼成仙,在天上遨游的情景。全词语言简练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耐人回味。
上阙起首二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对权知微看破世事、超脱世俗的敬佩之情。“因何绝利,为甚忘名”,这两句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作者对权知微的深深赞美。因为他知道,权知微已经看破了世间的一切名利,所以他才会如此的洒脱,如此的淡然。
作者通过描绘五岳真形的美景,表达了他对权知微的敬佩之情。他写道:“玉性如珠似印,璀璨光”;这里,他运用了比喻,把五岳真形比作了珍珠和印章,形象地描绘出了五岳真形的瑰丽美丽。
他又进一步描述了权知微的修行过程。“从斯假躯识破,便灰心、更不劳生”,这里,他把权知微比作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的心境已经达到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再接下来,他详细描写了权知微在寻找出路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写道:“寻出路,恐灵光一点,落在迷坑。”这里的“灵光一点”是指禅宗所说的“本源”,“落”则表示落入其中的意思。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权知微深深的担忧,担心他会再次陷入世俗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
下阙起首二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权知微修道成功后的景象。“割断攀援爱念,搜玄妙、无中捉个为凭”,这里的“割断攀援爱念”是指权知微在修道过程中,摆脱了世俗的牵挂,专心致志地修炼;而“搜玄妙、无中捉个为凭”则是说他在修行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他又详细描写了权知微在修炼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他写道:“静静清清湛湛,杳默昏冥;功成七还九转,挂仙裳、鹤羽轻”;这些描述都是用来形容权知微在修炼中的心境和表现。他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权知微修道成功的赞赏之情。
作者用一句“朝元去,指瑶台阆苑云行”,来表达他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权知微一旦修道成功,就能飞升至天界,遨游于瑶台阆苑之间,享受无尽的快乐和自由。这种境界是多么的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