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影涵空,山光浮水,画楼直倚东城。落叶声稀,归鸿声杳,晚风却递钟声。去天咫尺,只疑是、齐云摘星。阑干凝伫,愁见垂杨,烟絮萦萦。
官梅冷笑相迎。□怕繁枝,容易凋零。因念□□,吟仙鹤去,断桥谁赋疏清。染云如黛,这雪意、看看做成。有谁知得,庾信闲愁,陶令闲情。

诗句释义与译文

原文:

江影涵空,山光浮水,画楼直倚东城。落叶声稀,归鸿声杳,晚风却递钟声。去天咫尺,只疑是、齐云摘星。阑干凝伫,愁见垂杨,烟絮萦萦。

译文:

江面映照着天空,山峰倒映在水面上,画楼高耸,直接靠在古城的东侧。秋天落叶稀疏,归鸿声音渺茫,晚风吹来送来寺院的钟声。离天如此之近,仿佛能摘下星辰一般。栏杆上凝视沉思,看到飘动的杨柳,烟雾中的柳絮缭绕。

注释:

  1. 江影涵空:江面上的倒影映照在空旷的天空中。
  2. 山光浮水:山的倒影浮动于水面之上。
  3.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4. 东城:古城东部。
  5. 落叶声稀:指秋天树叶落下的声音稀疏。
  6. 归鸿:南飞的大雁。
  7. 阑干凝伫:栏杆上站立着凝望。
  8. 齐云:指天上的云朵。
  9. 摘星:形容非常遥远。
  10. 烟絮:柳树的细长柔丝像烟雾一样缭绕。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景色的怀念。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思索。通过这些景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宋代的某次旅途中,诗人因离别而产生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对自然美景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这种情感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许多文人墨客都有类似的经历。

名家点评

  • 陈德武:《庆春宫/高阳台》是宋代诗人陈德武的作品。此诗词句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及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作品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宋代诗人善于运用自然元素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感悟。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呈现,更是对生活哲理的一种探索。

结语

《庆春宫/高阳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了宋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古汉语诗词,更能从中领悟到古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