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日脚欲没山,湖东新月牙梳弯。
南北两峰船里看,却比阿侬双髻鬟。
西湖竹枝词
介绍
《西湖竹枝词》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杨维桢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与表达,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西湖竹枝词》的创作背景是杨维桢于至正初年携妻儿到杭州,并居吴山友人处。在此期间,他常与友人游览西湖,目睹其美景,心中涌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杨维桢以“西湖竹枝词”作为抒发内心情感的载体,创作了九首作品。这些诗歌内容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受到广泛欢迎,迅速传播开来,并汇编成《西湖竹枝集》。
相关推荐
【注释】 1.湖西:在西湖的西边。 2.日脚:太阳的光线,此处代指太阳。 3.欲:将近的意思。 4.没:消失。 5.湖东:在西湖的东边。 6.新月牙梳:形容月亮的形状像弯月。 7.南北两峰:指西湖南北的两个山头,即南高峰和北高峰。 8.船里看:坐船时欣赏。 9.阿侬:我,我自己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小诗。诗人站在湖上,看到太阳快要下山了(湖西),又看到了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湖东)
【译文】 苏小门前骑着马经过,白发的宫娥与我相遇。 她对我说起过去的事情,说是曾经见过贾十八(一说是指贾至)。 【赏析】 此诗写诗人偶遇老宫娥,听其言及前朝旧事。 首两句“苏小门前骑马过,相逢白发老宫娥。”交代了诗人与老宫娥相逢的时间、地点及人物,也写出了两人的年岁差别。“苏小”,指春秋时苏秦之女苏蕙。据《太平御览》引《吴录》云:“苏伯玉妻,乃秦州女子也。秦州出美玉,故号之曰‘苏小’。…
【注释】官河:即汴水,流经开封。绕湖:指环绕着西湖的护城河。湖水清:与河水相对,以显湖水之清澈。不用千金:不用花费重金酬谢。郎恩才重妾身轻:意思是说,丈夫的情义比妻子重要,所以不必花重金来报答丈夫。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夫君深深的爱恋之情。她看到汴水环绕着西湖,湖水比河水更清澈,就感叹说,这湖水比河水更清,而自己却不如湖水清。她认为,丈夫对她的情义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注释:西湖上,双双鸳鸯在湖面上相对飞翔。春天的寒气让人有些寒冷,郎君却还没有回来。不要去卷起帘子看那些行人们吧。那些杨花乱飞,会扑到人的身上。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春天西湖边一对鸳鸯鸟相互依偎,相互取暖的和谐景象。但在这宁静美好的画面中,又暗含着对远方郎君的思念之情。作者以“春寒”为切入点,描绘出鸳鸯相对而飞的情景,表达了对郎君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描写杨花乱飞的场景
【注释】 挽郎衣:为男子整理衣服。郎,指女子所爱之男子。黄金台:传说中的地方,传说者为春秋战国时齐人宁戚。宁戚家贫,曾行路至齐国郊外黄金台,因身上无饭食,饿得不能起身,宁戚就唱起歌曲《击筑歌》。后因以“黄金台”比喻富贵之地。倘回首:倘若回头。南高峰顶: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南面。白云飞:意即白云飘飘,形容景色优美。 【赏析】 这是一首别致的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每句押平声韵,读起来节奏感强
南高北高峰顶齐, 钱塘江水隔湖西。 不得潮头到湖口, 郎船今夜泊西溪。 注释翻译: - 南高北高峰顶齐:描述杭州的地理位置,南高峰与北高峰相对,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 - 钱塘江水隔湖西:钱塘江流经杭州,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 - 不得潮头到湖口:潮水在此处无法到达西湖的湖口,意味着潮水被阻挡。 - 郎船今夜泊西溪:男子的船今晚停泊在西溪,表达了一种期待或计划。 赏析:
西湖竹枝词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 译文: 回忆把明珠买来买妾时, 女子梳妆打扮,男子描眉画眼。 注释: - 《西湖竹枝词》是杨维桢于至正初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这首词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和男女间的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同时也通过男女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关注和赞美
西湖竹枝词 美人绝似董娇娆,家住南山第一桥。 不肯随人过湖去,月明夜夜自吹箫。 译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美丽女子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诗中的女子住在南山第一桥边,不愿意与人同流合污,而是选择在月光下独自吹箫,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的独立和坚强。全诗语言优美流畅,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优秀的乐府民歌作品。 注释: 1. 美人绝似董娇娆
《西湖竹枝词》是一首元代的七言绝句,出自杨维桢之手,现收录于《西湖竹枝集》。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光尧内禅罢、御舟湖上行等场景,展现了杭州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当地风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诗句原文: 光尧内禅罢言兵, 几番御舟湖上行。 东家邻舍宋大嫂, 就船犹得进鱼羹。 - 译文注释: 光尧(唐肃宗李亨)将皇位禅让给儿子,结束了长期的内战。 多次乘着御舟在西湖上游览。
【注释】 十里荷花锦一机:西湖边荷花盛开,像织锦一样。雨馀荷气扑人衣:雨水过后,荷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蒙白苎:女子穿着白色的麻纱衣。阵阵腥风鸥鹭飞:阵阵腥味的海风吹过湖面,引来成群结队飞翔的鸥鸟和鱼鹰。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时,描绘了杭州西湖六月中荷花盛开的情景。诗人抓住荷花、荷叶的特点,用白描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美景。全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注释 1.南北:这里指西湖南北两面的山,即北高峰、南高峰。 2.春色多:形容春天景色美丽迷人。 3.湖山堂下:指在西湖边修建的一座楼阁。 4.荡桨(jiǎn):划动船桨。荡,动词;桨,名词。 5.细寒:形容小雨点细小,寒冷。 6.绿波:绿色波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景画卷:春天的西湖山峦叠翠,湖光潋滟,美不胜收;湖边有座楼阁,名叫“湖山堂”,诗人在此欣赏着美景
西湖竹枝词 水仙祠前湖水深,岳王坟上有猿吟。 湖船女子唱歌去,月落沧波无处寻。 注释:在水仙祠前的湖面上,湖水很深。在岳王坟上,能听到猿猴的叫声。湖上的船只载着女子离去。月亮从天空落下,消失在湖面波光中,找不到了。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西湖夜色图。诗人先写水仙祠前湖水之深,再写岳王坟上猿猴哀鸣,然后描绘出湖船上的女子唱起了歌,最后写到天黑时月亮已经落在湖面深处,无法寻找。整首诗语言朴素而含蓄
湖头日日水光波, 两两吴娃打桨过。 笑隔芙蓉不相识, 向人犹自唱吴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湖头日日水光波” - 描述: 诗人描绘了湖面上每日重复的光影变化。 - 情感表达: 通过“波光”一词,表现了西湖水面上波纹层层叠叠的美丽景象。 - 象征意义: 光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景的永恒。 2. “两两吴娃打桨过” - 描述: 描述了两位女子在湖畔划船的动态画面。 - 情感表达:
注释: 1. 西湖竹枝词:用竹枝词的形式来表达对郎君的思念之情。 2. 记郎别时风飕飕:回忆起当初离别时,湖面上吹过的冷飕飕的风。 3. 银鼠帽子黄鼠袍:形容郎君当时穿着银鼠毛制成的帽子和黄色鼠皮做的袍子。 4. 别来辙迹不可见:自从离别后,他的身影已经消失,无法找到。 5. 湖边青草如人高:湖边的青草长得很高,好像一个人的身高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
诗句释义 阿侬心似湖水清,愿郎心似湖月明。南山云起北山雨,云雨朝朝何处晴? 译文 阿侬的心如同清澈的湖水一般纯净,而你的心则如同明亮的月亮一样皎洁无暇。每当南山的云起而北山的雨来的时候,我们便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晴朗的天空。 赏析 此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与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首句“阿侬心似湖水清”形象地表达了阿侬内心的纯净无暇
【诗词原文】 西湖竹枝词 牡丹开时花满阑,芍药开时春已残。等过三春今半夏,重楼日日倚阑干。 【注释】 ①“牡丹”和“芍药”:《诗经·国风·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毛诗》作“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古诗十九首》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微动涟漪,荷花映其面
【注释】 杨白:杨花。 杨花飘满天空,纷纷扬扬,像棉絮一样,但不成簇不连续。 不如落向西湖,化为浮萍,随波逐流,任其漂转。 【赏析】 《西湖竹枝词》是一首写杨花的诗。诗人抓住杨花的特征,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杨花随风飘扬、纷飞乱舞的情态。“杨白花开风满天”,起首二句,便以轻灵飘逸之笔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杨白”即杨花,又名柳絮。“风满天”,形容杨花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西湖竹枝词》之月夜风篁 风篁岭下月色凉,无数竹枝官道旁。东家为爱青青节,截作参差吹凤皇。 在杭州的一处风篁岭下,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山岭,凉爽宜人。在这宁静的时刻,无数挺拔的竹子伴随着月光,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竹子沿着官道两旁伸展开来,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东家因为喜爱那些竹子的青翠节段,于是便将它们修剪下来,制作成参差不齐的乐器,用来演奏美妙的音乐。这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湖上春归人未归, 桃花落时多结子。 杨花落处秪沾衣。 诗句解读: 1. “湖上春归人未归”: - 描述了春天时节,湖面上的景色,但人们还未归来。这里的“春归”暗示了春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而“人未归”则表达了人们的缺席和遗憾。 - 这种景象通常象征着等待和期盼的情感,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2. “桃花落时多结子”: - 通过桃花的凋谢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循环
西湖竹枝词 杨维桢咏景抒情诗鉴赏 1. 第一章内容 - 描述西京寄书三载情深,织鸳鸯锦心难弃 - 表达相思之情,愿与爱人共度风雨岁月 2. 第二章内容 - 描绘大堤杨柳絮随风飘舞场景 - 表达对爱情执着追求,不畏风浪勇往直前 3. 第三章内容 - 借物抒情,以大堤杨柳比喻爱情坚韧不屈 - 表达对爱情坚定信念,不畏风雨勇往直前 4. 第四章内容 - 借用典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结构等读懂,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和个人感悟作答即可。 “屋前小松郎手移,松高过屋郎未知。”这两句是写景抒情之句,通过写屋前的松树,抒发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屋前小松”指妻子,“松高过屋”指妻子比丈夫高大,突出了妻子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诗人用夸张的手法
西湖竹枝词 忆往昔,水乡情深,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 妾心如藕丝不断,郎意忽作随波萍。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之情。首句“西湖竹枝词”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无限眷恋和赞美。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西湖的自然景象——碧云、湖水、岳王坟上的猿吟等的描述,展示了西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水仙祠前湖水深”,描述了水仙祠前的湖水深邃,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同时
《西湖竹枝词》 杭州山水美景,激发杨维桢创作灵感 1. 诗中描述 - 描绘杭州美景及其对诗人影响 - 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 反映诗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交融 2. 诗意解析 - 分析诗句意象与象征意义 - 探讨诗中隐含哲理与生活态度 - 解读诗中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 3. 文化背景 - 了解元代文人与杭州关系 - 探索西湖竹枝词历史地位与影响 - 研究西湖竹枝词在不同朝代传播与发展 4.
西湖竹枝词,其诗云: “南山起云北山阴,暮暮朝朝晴未深。公荷拳似小儿手,虽不成莲已有心。” 注释: 南山、北山分别指杭州的雷峰塔和北高峰。公荷拳(公和尚)比喻僧人,形容他的双手如同小儿般娇小。虽不成莲而有心,即使不能成为莲花,但已经有了莲花的心。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昆山人何景明所作,以西湖为背景,描绘了杭州的两处名胜:雷峰塔与北高峰。诗中通过对这两处景点的描述
《西湖竹枝词》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和抒发情感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昨夜忆郎开绮窗 - 昨夜:指的是诗人在昨天夜晚,即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忆郎”表达了诗人对某人(郎,通常指恋人或心上人)的深切思念。这里的“开绮窗”则是指打开华丽的窗户,可能是诗人特意为了见想见的人而打开的。 - 绮窗:“绮”是精美的丝织品,这里指华丽精美的窗户。“绮窗”暗示了房间的装饰精美
西湖竹枝词 西子湖畔柳千丝,东风夜暮花如雪 01 西湖竹枝词 西子湖边杨柳枝,千条万缕尽垂丝。 东风日暮花如雪,飞入雕墙两不知。 02 注释与解析 - 西子湖:指的是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 - 杨柳枝:在古代诗词中,杨柳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或者离别的哀愁。 - 千条万缕:形容数量极多,连绵不断的样子。 - 东风日暮:东风指春风
以下是对《西湖竹枝词》逐句的翻译: 1. 涌金门外春水多: - 涌金门:杭州的一个著名城门。 - 春水:春天时河水上涨,水声潺潺。 2. 卖鱼船子小于梭: - 卖鱼船子:指卖鱼的市场或小贩。 - 梭:织布用的梭子,这里比喻快速。 3. 三三两两唱歌去: - 三三两两:形容人群稀少,不拥挤。 - 唱歌去:形容人们离开热闹的地方去唱歌。 4. 可奈何: - 可奈何:无可奈何,无法改变现状。
西湖竹枝词 杏子长裙拖石榴,游春不觉四月忙。 只知今日好遨游,蚕人家中忙春耕。 注释:杏子(指杏花)长裙(指裙子),石榴(指石榴花),四月(指农历的四月份),游春(指游玩春天)、好遨游(意思是非常喜欢游玩)。 赏析: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在这个季节里的活动。首句写景,杏花盛开,长裙飘飘,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二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游玩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湖竹枝词 梅雨初晴出远山,淡烟如画水长闲。 兰舟昨日横塘去,载得春光独自还。 注释:在春天的梅雨过后,天空放晴,远山被阳光映照,显得格外清新秀丽。远处的山水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如同一幅精美的水墨画,静静地流淌着。昨天,一只小船在宁静的湖面上划过,船上的人们载着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回到了家。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西湖竹枝词》。诗中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
西湖竹枝词 感受杭州韵味,领略诗意人生 1. 二八娇娃荡桨来 - 描述两位年轻貌美女子荡桨前来,充满青春活力与生机。 2. 西陵渡口采莲回 - 描绘在西陵渡口采莲的浪漫场景,展现女子们的勤劳与喜悦心情。 3. 自怜未惯傍人见 - 表达主人公对他人接近感到害羞、不习惯的情感,增添诗中情感层次。 4. 欲拢船头又教开 - 揭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亲近的愿望又有顾虑,形成鲜明对比。 5.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注意要结合注释作答。“墓头堤上柳株株”,墓头堤是西湖的一处景点,堤上有柳。这两句是写墓头堤上的景色,“墓头堤”是地名,位于杭州西湖之畔;“柳株株”是描写墓前长着柳树
下面是对这首《西湖竹枝词》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里湖外湖春水深 - 里湖外湖:西湖被自然分成了里湖和外湖。里湖位于杭州市区,是城市水域的一部分;外湖则是指西湖的广阔湖面,与陆地相隔离,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空间。 - 春水深:春天时,外湖的水比里湖要浅些,因为春季雨水较多,水位上升,而里湖由于地势较低,所以水位较深。 2. 断桥不断入湖心 - 断桥:位于西湖孤山,因“断桥残雪”等美景而闻名
西湖竹枝词 一段可怜春,草似裙腰柳曲尘。 明镜不流山色去,画船多载醉归人。 【注释】: - 段桥:位于杭州,因杨维桢而闻名。 - 可怜春:指春天的美景。 - 草似裙腰柳曲尘:形容春天草地如裙子般柔软,柳树的枝条像舞动的长裙。 - 明镜:指清澈的湖水。 - 山色:指远山的颜色。 - 画船:形容装饰华丽的小船。 - 醉归人:形容饮酒后归家的人。 【赏析】:
【注释】 1. 鄂王祠:即鄂州城东之黄鹤楼,相传三国时孙权曾在此筑城,故称鄂州。鄂州是古武昌、今武汉市地,鄂王即指三国时的名将周瑜。 2. 于公墓:即于谦墓,在今北京阜成门外。于谦为明代名臣,谥“忠愍”。 3. 云消雨歇:云彩消散,雨水停歇。形容天气晴好。 4. 南征北守:泛指各地的征战与防守。 5. 两峰齐:山峰并排相连。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
注释:红桥曲曲,指红桥曲折蜿蜒。放生池,是西湖上的一个池子,据说这里曾救过许多鱼。春水初肥,春天的水涨起来,鱼儿吃饱了,游得更快了。何事系人情最好,用金钱买饼喂鱼,这最能体现人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杭州西湖的一处美景和当地的一种风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人情风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下面是对《西湖竹枝词》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 诗句解读 1. “烟紫莎青风力微” 注释:烟雾迷蒙,紫色的野花与青色的草地交织在一起,微风轻轻吹过。 2. “红镫水面酒船归” 注释:红色的灯笼映照在平静的水面上,一艘载满美酒的船缓缓返回。 3. “阿谁好唱伊凉曲” 注释:是谁喜欢吟唱那清凉的曲子? 4. “惊起鸳鸯相背飞” 注释:被曲子的声音惊起的鸳鸯,相互追逐着飞向相反的方向。 赏析
《西湖竹枝词》 杨维桢笔下,杭州西湖别样风情绘 1. 郎问妾从何处来 - 诗句释义:男子询问女子的来历,她来自远方。 - 注释:“郎”指的是询问的女子之夫或关心她的男子;“妾”则是古代女子对自己或对他人自称的谦称。 - 赏析: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的场景,通过询问对方的来处,展现了两人初次交流时的好奇与期待。 2. 候潮门外看潮回 - 诗句释义:在潮水涨落之际前往潮门观望潮水的动态。 -
【注释】 1. 西湖:指西湖美景。竹枝词:一种民间民谣形式,用七字句式,内容多是写妇女的情事。2. 石新妇:指西施。3. 苏小:即西施,春秋时期的美女。4. 西陵:指西施家乡吴县。5. 松柏青青:意指岁寒不凋,象征坚贞不屈的精神。 【赏析】 这首竹枝词以咏史为名,实则借古喻今,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事沉浮的感慨。 首联“西湖竹枝词”,起笔便点出地点,交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西湖之美在于其景色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