崚嶒瘦骨醒犹狂,餔醊羞随举世忙。
游倦祢衡常灭刺,客来江敩欲移床。
墦间富贵怜东郭,坐上伊优笑北堂。
未许车尘涴襟袖,岁寒自惜薜萝裳。
岁暮杂感
介绍
。
《岁暮杂感》是清末民初诗人、画家黄遵宪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10首,每首都以“岁暮”为题,反映了作者对时局和人生的态度。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多种手法:
- 对比:通过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突显出时代的变迁。
- 象征:借景抒情,如月光、霜雪等自然景象隐含着诗人的情感变化。
- 反讽: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
在思想内容上,《岁暮杂感》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之间的关系。诗中充满了忧患意识,反映了晚清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
总的来说,《岁暮杂感》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作品不仅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
相关推荐
岁暮杂感 崚嶒瘦骨醒犹狂,餔醊羞随举世忙。 译文:嶙峋的身躯瘦弱,清醒时依然狂放不羁,酒食之间却感到羞愧因为世人都在忙碌奔波。 注释:崚嶒(léng cén):形容身材高耸、突兀的样子。餔醊(wěi yǎn):泛指酒食。东郭:指《庄子·盗跖》中的人,因贫穷而卖身给盗跖。伊优:古代传说中的丑人。《汉书·古今人表》有“伊尹、伊休”。薛萝(bì lù)裳:即薜荔裳,一种植物,可制衣裳。 赏析
岁暮杂感 极目寒山落照迟,边风猎猎卷牙旗。 黄犀入贡非今日,白马驮经异昔时。 山海龙呼愁变夏,春秋麟泣戒书夷。 千年妖火弥张焰,太息流传景教碑。 【注释】: 1. 岁暮杂感:岁暮,年老之时,也指年终。杂感,多感而发。 2. 极目:极目远望。极目:尽目力所及。 3. 落照:夕阳的余晖。迟:晚,慢。 4. 边风:边境之风。猎猎:风声呼啸的样子。卷:吹卷。牙旗:古代军队用象牙装饰的旗帜。 5. 黄犀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根据其内容和韵律推测可能是一位古代的诗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电骇雷惊局屡新,梦中愁见海扬尘。 - “电骇雷惊”形容的是电闪雷鸣的景象,暗示着一种紧张、动荡的气氛;“局屡新”表示形势或局面不断变化,新的挑战接连不断。 - “梦中愁见海扬尘”意味着诗人在梦中也感到忧愁,因为看到海面上扬起的尘埃
岁暮杂感 云中鸡犬换流年,尘世讹闻劫火燃。 玉斧全功收画地,金轮馀焰起遮天。 元王故国愁宫黍,白帝新都问岳莲。 终见神符兴赤九,不应流泪到铜仙。 注释: - 岁暮:指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杂感:各种感触。 - 云中:指天空之中。鸡犬:指家禽家畜。换流年:指时间的流逝。讹闻:传闻、传言。劫火:佛教语,指灾难。 - 玉斧: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器(斧子)。全功:完成一切工作。收画地:指完成一项任务后收起它
岁暮杂感 岁月流转,天地间的时光如同车轮般急速运转,仿佛在催促着生命的终结。寒风凛冽,从天边吹拂而来,带着一丝凄凉与愁绪。 昔日辉煌的凤凰栖息地如今已残败不堪,曾经繁花似锦的地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老凋零。曾经繁华的卢龙塞也因为战乱而变得荒凉衰败。 江南水乡,驿路遥远,梅花尚未盛开,然而在河北的园林之中,李花依然绽放,生机盎然。 岁月难留。虽然月色寒冷,日头温暖,但人们总是担忧自己的寿命
【译文】: 昆仑山下的余干县,走过了沧溟大海。考察异象须要占星术,极星之外还有他星。 战争百年之久,兵气如同白色。飞机飞行万里,石头云像青色。 海中大鳌沉入海底,难以稳定三神之位。龙争虎斗,将移五岳之形。 尘世秽浊,谈论国家大势;消寒闲检赤霆经。 【注释】: 岁暮杂感:岁暮:年终。杂感:各种感触。诗人在年尾写的感想。 昆仑馀干走沧溟:昆仑山余干县一带的水路穿过沧海。 考异须占极外星
诗句释义 1 岁暮杂感:岁暮,即年末。杂感,即各种感想。 2. 一曲升平泪万行:升平,指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泪万行,形容眼泪很多,泪水如流。 3. 风尘戎马厄潜郎:风尘,指战争带来的尘土。戎马,指战争。厄潜郎,指被战争困扰的平民。 4. 民愁竞造黄天说:民愁,指人民的痛苦和不满。黄天说,一种迷信的说法。 5. 岁熟如逢赤地荒:岁熟,指丰收。赤地荒,形容土地荒芜,一片死寂。 6.
【诗句释义】 岁暮(岁末)杂感:指诗人在岁末时,对世事的感慨。 五洲云扰角群雄:五洲,泛指天下;云扰,比喻纷乱;角,争斗;群雄,指各地的英雄豪杰;这里指天下群雄纷争。 幻出楼台蜃气中:幻出,比喻出现;楼台,指高楼大厦;蜃气,指海市蜃楼;这里指虚幻的景象出现在现实之中。 环起杀机愁易宿:环起,环绕;杀机,指战争的危机;愁易宿,指忧愁容易长久。 饫闻怪事懒书空:饫闻,指听得太多,厌烦得不想再听;怪事
【注释】 牢落:失意。 高阳:地名,在今河北。 缶声:瓦器之声,这里指击缶之歌。 王屋:山名,在今河南登封东南。移非计:谓非明智之举。 神丛:仙人的居处。已枯:已干枯。 负车:拖着车子。折坂:翻越险峻的山路。 饥鹰驱雀下平芜:饥鹰捕雀,使群鸡惊散于原野之上。 人间剥复:指世间的更迭、兴亡。关天运:指命运或时运。 九九图:指梅花盛开的图画。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七年(812)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好问。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岁暮杂感 寒宵读史一灯深,眼底浮云变古今。 卒懦无狐篝楚火,士愚有狗斗秦金。 故应积气天难坠,何致清谈陆便沉。 上界不知人事苦,但闻开宴奏元音。 译文: 岁月将尽之际,我独自在深夜里翻阅史书,只见眼前历史的风云变幻,如同浮云一般瞬息万变。 那些懦弱的人,就像没有狐火的篝火,无法照亮前行的道路;那些愚昧的人,就像用狗争斗的金
岁暮杂感 卜居何处是南村,说虎翻怜市语喧。 铜鼓嶂高山雪盛,红罗沙近海云昏。 太阴守岁愁兵气,故国逢春怆梦痕。 熳烂桃花过残腊,人闲无路访仙源。 注释: - 卜居何处是南村:占卜自己将居住在哪个地方? - 说虎翻怜市语喧:听到人说虎声,反而觉得喧嚣的市井声音更让人怜惜。 - 铜鼓嶂高山雪盛:铜鼓嶂位于高山之上,山上的雪非常茂盛。 - 红罗沙近海云昏:红罗沙靠近海边,天空中的云彩昏暗不清。 -
【注释】 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 淹留:停留,滞留。 《西第》:指《诗经·小雅》中的《北门》,是一首讽刺卫宣公的诗。 《北门》:《诗经·国风·邶风》中的篇名。这首诗描写卫国都城的北门,讽刺卫宣公的昏聩无能,以及他的臣下们对国家的背叛。 箫鼓:乐器。 羔豚:祭祀用的猪羊。 腊夜:古代在年终时祭祖、祭天或举行宴会的一种仪式。 南枝:指凤凰的南翼。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远大前程。 【赏析】
岁暮杂感 昨晚上出征的马鞍,在冰霜中度过了一年; 汴河柳叶飘落,汴京市井里卖着椒花。 蜗角上的名利真成了误我的东西, 像蓬草一样的心却总是自叹嗟。 金饰的鞍子人们羡慕,但已不再夸示经书
【注释】 1.西清:唐时称尚书省为西清。 2.杂感:即感慨之诗。 3.寂寞西清客:寂寞,孤独;西清,指尚书省。西清客,指在尚书省中做官的人。西清客,即尚书省中的官员。 4.输他画省郎: 输,比;他,代词,指尚书省中的人。画省郎,指尚书省中负责文书绘画工作的官吏,这里指那些文采飞扬的诗人和画家。 5.抱书寒署月: 抱书,抱着书本;署(shǔ)月,指农历八月;署,指官府。 6.驱马掖门霜: 驱马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流寓秦州时所作,当时他已五十三岁。诗人以“自遭离乱”开篇,表达了自己遭受战乱之苦的哀愁和无奈。接着,他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感叹如今已经物是人非。最后一句“见说黄巾犹咫尺,扁舟何处武陵源”,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忧虑和迷茫。 译文: 干戈四起,我侥幸生存于乱世,全家都因我流泪。 风雪交加,天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时间被加速流逝。 我遭遇了战乱,感到王粲那样的悲伤
岁暮杂感 满袖炉香拜玉除,日华长捧五云居。 曾依阿阁惭凡鸟,未浥洪波感涸鱼。 魏阙觚棱空有梦,远方端绮久无书。 液池多少垂垂柳,换叶移根总不如。 【注释】 1. 岁暮:一年的最后时刻,即除夕。 2. 满袖炉香:形容诗人虔诚地焚香拜佛。 3. 玉除:指玉制的祭台,是祭祀时所设之处。 4. 日华:太阳的光辉。 5. 五云居:天上有五朵云彩的地方。 6. 阿阁:古代楼阁名,这里指华丽的宫殿。 7.
岁暮杂感 故园回首乱云低,烟雨河山正鼓鼙。 惭见市廛通负戴,尚惊道路叹流离。 沙虫劫后惊全改,海鹤归时望欲迷。 蓑笠盟言吾岂负,鬼车啼血遍溪西。 注释: 1. 故园回首乱云低,烟雨河山正鼓鼙:回忆起故乡的景色时,乱云低垂,烟雾笼罩着山河大地,而鼓声阵阵如战鼓擂动。 2. 惭愧看到市井中人们带着重负和担忧,仍感叹道路艰险让人感到疲惫与无助。 3. 沙虫在灾难之后已经彻底改变,海鹤归来时却显得迷茫
【注释】 1. 练饷:指征收的赋税。 2. 算缗:古代征收的一种税。 3. 司农:掌管国家财政的官员。 4. 纡策:指施展谋略。 5. 榷关山海:指控制关税和税收,使之成为国家的财富。 6. 款敌:指贿赂敌人,以求得和平。 7. 虚牝黄金恨有余:比喻用尽了所有金银财宝,仍然感到不足。 【译文】 在岁末的时候,人们纷纷缴纳赋税,而算缗利也早已用完了。 司农官屡次改变征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