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
后儒多致疑,真赝说凭臆。
篆疑汉代书,石指丹阳勒。
风雷怒赫然,特为显而出。
顷刻碎复完,初不假人力。
迄今无缝衣,丰碑江上植。
聚讼障先贤,神来解尔惑。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介绍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是一首清代的诗歌。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 作者背景:缪徵甲是清朝的一位学者,他的作品《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收录于清代文献《惠帝传逊荒》,其中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古代贤人及其墓地的怀念之情。
- 文学风格:该诗以简洁明了的风格著称,其内容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贤人高尚品德的赞美。
- 文化价值: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该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历史遗迹的态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追忆,诗人试图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道德和理想的共鸣。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寄托。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
【注释】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即《和陶诗》二十首。 吴延陵君子之墓:指三国魏尚书令华歆,字子鱼(一说华歆是春秋时陈国人,名华),封延陵侯,故称吴延陵。 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呜呼,表示哀悼。有吴,这里指东晋。表,通“标”,标明、显示。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延陵,指吴延陵,这里用他的美名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意思是说“四句”的诗句含义很深远。“褒”,称赞。“麟经”
【注释】: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指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中的“暨阳怀古”七十二首,每篇都是一首五言律诗。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此句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吴王夫差为报越王勾践之仇,亲率军队进攻越国,被越王勾践打败,被迫求和,并到晋国去进见晋文公。晋文公对吴王说:“你的儿子没有德行,不能做国君。”吴王说:“我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诸樊,已死;另一个就是我的小儿子夫差。”晋文公说:“我们与你盟誓
【注释】 暨阳:即浙江绍兴,因春秋时越王勾践葬于此地而名。 吴延陵:即吴王寿梦之孙,名光,字延陵。 雠:《左传》载:“楚申包胥乞师于吴王,曰:‘吴与越同舟,有虞灭之,必无宁岁。’” 处宫复鞭墓:春秋时吴王夫差杀忠臣伍子胥,并鞭尸三日。 夷考:考察。 楚弃疾:指楚平王杀太子建,立其弟弃疾为君。 新台:指秦穆公筑“雍城”时,曾将美女进献给晋献公的夫人,后被郑文公所逐,郑人作《清人歌》以讽刺之。
【注释】 1. 吴延陵:指吴王孙和。 2. 善于谋国论纵横:善于用智谋治理国家,纵横交错的谋略。 3. 上书能止十万兵:指孙权能上书请求刘备归还荆州,使得十万曹军不敢进攻。 4. 闇于谋己亡其身,食客空有三千人:暗于自谋,最终导致自身灭亡,门下的宾客却有三千人。 5. 即无李园祸亦大:即使没有李园那样的阴谋也有很大的危险。 6. 君不见,吕仲父,于国何亲蜀道苦:你没有见过吕蒙吗
诗句翻译及赏析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 注释:这首诗是《暨阳怀古二十三首》的开始,表达了对一个名叫延陵的君子墓地的怀念。 - 赏析:诗的开篇即表达了对古人的尊敬和怀念,通过提及延陵,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道德和仁德的尊崇。 "许公仁者非神仙" - 注释:这句表达了许公(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仁德之君)虽然以仁慈著称,但却不是传说中的神仙。 - 赏析:通过与神仙的形象作对比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世訾郭景纯,所学任术数。 身卒蹈危机,任数为数误。 吾谓郭求仁,任数理即具。 当其对逆敦,顺逆冀一悟。 臣命尽今日,殉国无他顾。 若有趋避心,生死先失度。 闻昔葬母昆,江上来封墓。 葬经失真传,后人多依附。 宣城并归魂,太真复短祚。 幽冥负伯仁,忠义争竖树。 淮水有时竭,衔刀上天诉。 如何中吴人,耑祀短主簿。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年间所作,诗中提到了郭景纯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朝如传舍君奕棋,南北纷纷曾几时。萧衍老公手篡逆,佛果有灵不佑之。 同泰为奴得复失,天心不使存佳儿。佳儿仁孝勤学问,馆开博望延宾师。 萧郎若早传贤子,江东磐石安无危。伤哉蜡鹅等巫蛊,燕雀衔土千载悲。 台城血水呼荷荷,湘东一目何能为。梁家寸土竟安在,书台选楼到处遗。 池扬二州既志胜,江阴亦复传下帷。帷空犹照青宫月,书带纷披绿满墀。 楼角山茶覆如伞,劫灰烧尽生孙枝
``` 《牛迹山》 舜过山下隐君子,饥饫山云渴江水。 杜门不出三十年,世事营营任朝市。 注释: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缪徵甲的一首古诗。诗中赞美了一位隐居于山林的贤者,他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隐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隐者虽然身处深山,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的
【注】: 1.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作者于唐大历五年至九年(768-774)任常州司户参军时作,共二十三首。《全唐诗》编次为卷五。 2. 吴延陵公子墓: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字延陵,死后葬于延陵,故称吴延陵公子。 3. 毗陵:今江苏宜兴市。 4. 屐(jī):一种鞋,底较宽,有齿,穿时可登涉小石山。 5. 田舍:乡村的居处。 6. 擘窠(bò kē):雕刻在器物上,用刀斧刻成方口或圆形。
【注释】 《诗·小雅·北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郑玄笺:“言我东行而归,则心在西方之悲。” 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疏:“我徂东山,谓往者从东山之役也……我来自东,谓今从东方还也。我东曰归,谓今将返于故乡也。我心西悲,犹言我心向西方而悲也。” 朱熹集传:“言我东行而归,则心在西方,犹《诗》所谓‘我徂东山’也。……言我将返于故乡,则心向西方而悲也。”
【诗句】 1.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这句描述了诗人在吴地(今浙江一带)怀念古代的贤人君子。"暨阳"是古代地名,此处泛指吴地。"延陵"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国君公子季札的封号,这里代指吴地的贤人。"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2. 孝宗嗣南渡,未能骤复雠:孝宗皇帝继承了南宋政权,未能迅速恢复中原。"南渡"是指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偏安于江南一隅,与北方的金朝对峙。"骤复雠"是指迅速报复敌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暨阳怀古二十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暨阳:地名,位于现在的上海市。 2. 怀古:怀念古代的人或事。 3. 吴延陵君子之墓: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延陵季子(又称季札)。 4. 半间堂:可能是一个庭院的名字,“半间”可能是指一半的空间。 5. 朝无人:早上没有人,可能意味着朝堂上没有官员。 6. 边尘:北方的战尘。 7. 都尉:汉代的官职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文选》作“有吴延陵季子”,延陵,春秋时吴国的地名,在今江苏无锡。季子,即吴季札,春秋时吴的公子) 空谷先生神仙姿(空谷:山间清幽寂静之处;神仙姿:指仙人般的风采)。生当扰攘不遇时(生:活着的时候;扰攘:纷乱、骚扰;不遇时: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或时代。)。啸歌一室乐其乐(啸歌:长啸和歌唱;乐:快乐。一室:一个人住的房间);里中人士尊为师(里中:当地邻里;人士
【注释】: 1. 暨阳:即今浙江绍兴,古称暨。延陵:春秋时吴国延陵季子,也称季子墓,在今江苏常熟县东北。 2. 元至正间:元朝末年。 3. 暨阳成盗薮:暨阳这个地方成为强盗聚居之地。 4. 乡民多胁从:当地百姓多数受到胁迫,被迫参与盗匪活动。 5. 帅欲骈民首:首领想要把百姓的头颅砍下来。 6. 徵士为帅言:被征聘的士人向首领进言。 7. 民特失父母:百姓们失去了父母。 8. 本无乐祸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赠别二首》,其中第二首的内容如下: 读书不求仕,赈饥不居功。 有诏拜副使,辞辟何从容。 藏书及万卷,披吟老此中。 峨峨百尺楼,千古陈元龙。 译文: 读书不是为了谋求仕途,救济饥荒不是为了夸耀功劳。 皇帝下诏书任命我为副使,我为何能如此从容? 家中的书架上堆满了书籍,我在此处吟诵诗歌,享受着晚年时光。 高大的百尺高楼矗立在那里,千年前它的主人陈元龙也在这里。 赏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延陵君子之墓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家族命运的感慨。通过描绘一系列事件,诗人展现了忠诚、牺牲和勇气的主题。 1. 诗句翻译及注释: -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此句表明这是关于吴延陵君子(即吴重元)的墓志铭。 - “彦古侍郎七世孙,姓吴名重元隐沦”:彦古侍郎是吴重元的七代孙,吴重元隐居未显。 - “伪吴窃据党朱定,借粮不许族重门”
【诗句释义】 1.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指《吴延陵君子之墓》一诗,是作者于元代天历二年(1329)所作,共二十首。 2. 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吴,泛指吴国;延陵,地名,即今江苏无锡一带;君,对已死者的尊称;墓,墓地。此句意谓在吴地延陵有一个死去的君子的墓葬。 3. 倪迂隐诗画,乱世全其躬:倪迂,指作者自己;隐,隐居;诗画,指诗文书画;乱世,指战乱年代;躬,自身、身体
这首诗的原文是: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思善死贼舅存孤,如杭母子失穷途。 义仆承信鞠呱呱,其姑得之育姑苏。 承信为主刃贼逋,明祖代元开康衢。 孝子还乡血泪枯,先赘海虞幸生雏。 别妻寻母走越吴,三年濒死焦发肤。 后得牛商载与俱,昼锦坊前鄞县居。 有妪似儿痛貌癯,十八年前述旧符。 迎母归养一纪逾,得终天年首正狐。 孝子不愿旌门闾,愿葬先陇砂山墟。 译文: 思念善良的儿子为敌人而死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其一 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是清代诗人缪徵甲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以“延陵”指代吴国,赞颂了吴国君子的高尚品质和卓越德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诗句解读: - “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吴国的哀悼以及赞扬吴国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强调了吴国君子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所共同具备的美德。 2. 关键词注释: -
这是一首描绘吴延陵君子之墓的古诗。诗人首先感叹吴延陵君子之墓的壮丽,接着表达了对英宗的不满和批评,认为其被宦官所惑。然后描述了曹、汪、刘、魏相继生,义子干儿势逾横的情况。最后表达了对严刑的不满和对李与文贞的赞扬,认为这是二十四罪中最为严重的罪行。 注释: 1.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 暨阳,指吴国,因为吴王曾在这里居住过,后来成为江南的一部分。 - 君子之墓,指吴延陵君的墓地。
诗句 1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这是诗的开篇,表达了对古代吴地(今江苏一带)延陵君墓的怀念。 2. 惠帝传逊荒,今疑大师墓:这里提到的“惠帝”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而“逊”可能是指孙皓的儿子孙和。诗中质疑这是否是孙和的墓地。 3. 有国走苍皇,终少君人度:这里的“国”可能指的是国家的动乱,而“苍皇”则形容国家动荡不安的状态。诗人感叹这种局势下
这首诗是明代官员应元在《暨阳怀古》系列作品的一部分,共有23首。每首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 我朝定鼎越周汉,救民水火平暴乱。 我的朝廷平定了乱世,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顽民义敢昧壶浆,自取灭亡死糜烂。 那些顽固的民众敢于挑战朝廷,最终却自取灭亡,死于战乱之中。 深仁厚泽宥殷遗,各为其主纶音垂。 朝廷深施仁德,宽恕了殷商的遗留问题
这首诗名为《悼念延陵君子之墓》,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吴国延陵的忠臣的哀悼。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1. 大雨兼旬炮不发,满城士卒称神明 - 译文:连续下了十天的大雨,但城中的士兵们却毫不畏惧,他们称颂这位英勇的延陵为“神明”。 - 注释:这里的“神明”指的是延陵的勇敢和智慧。 2. 阎公负伤守益急,登城惨见中秋月 - 译文:阎公(可能是指一位将领或官员)受伤后防守变得更加紧急,他登上城墙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无名氏,一女郎。殉国难,骨尚香。亭五里,诗两行。拟配享,露筋旁。 彼女子,知纲常。 注释: 1.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共有23句,每句七个字,共23句,所以被称为“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2. 吴延陵君子:吴延陵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寿梦的儿子、吴国的第二任国君夫差。延陵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3. 无名:作者没有留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