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其先韦孟,家本彭城,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风谏。后遂去位,徒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谏诗曰: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旗。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迭披大彭,勋绩惟光。至于有周,历世会同。王赧听谮,实绝我邦。我邦既绝,厥政斯逸,赏罚之行,非由王室。庶尹群后,靡扶靡卫,五服崩离,宗周以队。我祖斯微,迁于彭城,在予小子,勤诶厥生,厄此嫚秦,耒耜以耕。悠悠嫚秦,上天不宁,乃眷南顾,授汉于京。
于赫有汉,四方是征,靡适不怀,万国逌平。乃命厥弟,建侯于楚,俾我小臣,惟傅是辅。兢兢元王,恭俭净一,惠此黎民,纳彼辅弼。飨国渐世,垂烈于后,乃及夷王,克奉厥绪。咨命不永,唯王统祀,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邦事是废,逸游是娱,犬马繇繇,是放是驱。务彼鸟兽,忽此稼苗,烝民以匮,我王以愉。所弘非德,所亲非悛,唯囿是恢,唯谀是信。睮睮谄夫,咢咢黄发,如何我王,曾不是察!既藐下臣,追欲从逸,嫚彼显祖,轻兹削黜。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穆穆天子,临尔下土,明明群司,执宪靡顾。正遐由近,殆其怙兹,嗟嗟我王,曷不此思!
非思非鉴,嗣其罔则,弥弥其失,岌岌其国。致冰匪霜,致队靡嫚,瞻惟我王,昔靡不练。兴国救颠,孰违悔过,追思黄发,秦缪以霸。岁月其徂,年其逮耇,于昔君子,庶显于后。我王如何,曾不斯觉!黄发不近,胡不时监!
其在邹诗曰:
微微小子,既耇且陋,岂不牵位,秽我王朝。王朝肃清。唯俊之庭,顾瞻余躬,惧秽此征。
我之退征,请于天子,天子我恤,矜我发齿。赫赫天子,明哲且仁,悬车之义,以洎小臣。嗟我小子,岂不怀土?庶我王寤,越迁于鲁。
既去祢祖,惟怀惟顾,祁祁我徒,戴负盈路。爰戾于邹,剪茅作堂,我徒我环,筑室于墙。
我即逝,心存我旧,梦我渎上,立于王朝。其梦如何?梦争王室。其争如何?
汉书 · 传 · 韦贤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传·韦贤传》是班固和班昭所著的一篇传记,详细记载了西汉时期的儒学家韦贤及其家族的历史。下面将详细介绍这段历史:
- 人物生平
- 基本信息:《汉书》中的“韦贤”是鲁国人,他的字是长孺。他出生在邹地,其祖先是楚元王的傅韦孟。韦孟曾因直言进谏而离开官位。后来他迁至邹地,并创作了一篇讽刺诗,表达了他对儿子刘戊的不满。
- 政治生涯:韦贤在担任博士之后,被朝廷征召为给事中,随后进入宫中教授昭帝学习《诗》。他逐步晋升为光禄大夫詹事,最终升到大鸿胪。
- 成就与影响:韦贤以其清心寡欲、一心一意于学问的态度著称。他在《礼》、《尚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广受尊崇,被视为邹鲁的大儒。
- 家族背景
- 祖辈渊源:韦贤的祖父韦孟是春秋时期楚国元王的傅,他的儿子夷王刘郢客和孙子刘戊都荒淫无度,韦孟因此作诗劝谏。他的诗歌反映了对不守道的君主的批评和警告。
- 家族传承:韦贤的后代在汉朝也以儒学闻名,如其子韦玄成,曾任丞相,且在《五经》同异的问题上受到石渠阁诏令下诸儒的讨论。
- 学术贡献
- 儒学世家:韦贤作为儒家的传承人,家族世代致力于儒学的研究与传播。他的家族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在学术上有显著成就,尤其是在《礼书》和《尚书》的研究上,显示了深厚的学术积累。
- 教育实践:韦贤在教学方面也有突出表现,他曾在朝廷担任博士职位,教授昭帝《诗》,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 政治地位
- 高官显赫:韦贤在汉朝的政治生涯中有着非凡的地位。他不仅曾官至大鸿胪,还曾被朝廷任命为给事中、光禄大夫等重要职务,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 辞官归隐:虽然韦贤在朝中拥有崇高的地位,但他选择在晚年辞去官职,回到故乡邹地隐居生活。这种选择可能反映出他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汉书·传·韦贤传》不仅记录了韦贤本人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也展示了他家族在汉代儒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对这一传记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儒家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