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 传 · 循吏传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
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皃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
孝昭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百姓益富,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于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
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循吏传》是班固创作的一篇文学作品,主要记述了汉代几位著名循吏的事迹和政绩。《汉书》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不仅记录了西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收录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循吏传》便是其中之一,它详细地描述了文翁、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等六位循吏的政绩和治理之道,展现了他们如何通过简政放权、减轻百姓负担、兴修水利等方式,为汉宣帝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班固在《循吏传》中对循吏们的评价极高。他认为,法令是引导人民生活的工具,而刑罚则是用来禁止奸邪之事的。一个官员如果能奉职循理,也可以成为良好的治理者,何必非得威严不可呢?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体现了班固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官吏职能的明确界定。他通过对几位循吏的记载,展示了这些循吏们在任期间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如文翁的教化政策、王成的宽简政策、黄霸的农田水利建设等,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循吏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汉代循吏工作方法和治理理念的机会。通过对这六位循吏的详细介绍,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汉朝时期的地方治理方式,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具有文学艺术魅力,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