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华夙夜零,无故自消歇。
放歌行
介绍
《放歌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时李白因受权贵排挤、诽谤,被赐金放还。在回乡途中,李白经过洛阳时,有感于怀王的悲剧而写下此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怀王悲剧的发生及其结果,第三句写诗人对怀王的哀悼,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以下是《放歌行》的全文:
豫章故人书报余,
太白飞行将到君。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这首诗以“豫章故人”开头,表达了李白对于远方友人来信的惊喜和喜悦。接着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感叹世事无常,如同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切终将消逝无踪。《放歌行》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展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和情感表达方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相关推荐
【注释】: 1. 容华:容颜美好。 2. 夙夜:早晚,日夜。 3. 零:消歇,停止。 4. 故:所以。 5. 自:从。 6. 消歇:停止。 7. 赏析:本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容华的消歇,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青春易逝的感受和感慨
【注释】 1. 放歌行:即“放歌”和“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指一种长篇的叙事诗。 2. 灵龟有枯甲,神龙有腐鳞:灵龟和神龙是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它们都有腐朽的皮毛。这里以它们为例,说明生命无常,一切皆有终始。 3. 人无千岁寿,存质空相因:人类的生命短暂,只有短暂的存在,无法长久。 4. 朝露尚移景,促哉水上尘:清晨的露水可以改变景色,水面上的尘埃也随风而动。这里比喻生命的脆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绘了他在洛阳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 南渡:向南渡过,指诗人从北方来到洛阳。 - 洛阳津:洛阳的渡口,这里指的是洛阳的地理位置。 - 西望:向西眺望。 - 十二楼:洛阳城上的楼,共十二座,诗人在诗中通过楼的形象,展现了他对洛阳城的感慨。 2.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 明堂:古代的朝堂,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翻译后赏析”,要求考生在翻译诗句时,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逐句落实;在赏析时,要注意答题时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人的情感进行。 本题要求先翻译再赏析。 1. “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荠。”“蠢蠢:形容虫子蠕动的声音。”“荼蓼虫:即蚕,又名家蚕。”荼蓼,泛指草木之类
诗句原文: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 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屈原若不贤,焉得沈湘水。 注释解释: - 龟:指龟壳或龟的象征意义,此处用以比喻有灵性的生命。 - 执灵:指持有灵性或神圣的力量。 - 珠:珍珠,常用来象征美丽和高贵。 - 心中自有贼:形容心中有私欲,与外界的正直和道德相对立。 - 任公子: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贤者或君子。 - 屈原:战国时期诗人
【注释】 1. 放歌行:即《放歌行》。 2. 天地图:古代的地图。 3. 小:比喻大。 4. 落落大海中,飘浮数洲岛:指世界广阔,有无数岛屿。 5. 贤愚、蚁虱(zhì):比喻贤与不肖,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东西。 6. 地脉:大地的脉络。 7. 天衣:天上的衣服。 8. 东山谒居士,了我的生死道:到东山上拜访一位高僧,了断了生死之道。 9. 目见难噬脐,心通可亲脑:眼睛看见的东西很难吃到嘴里
《放歌行》是唐代诗人权德舆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东流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虚度和荣名不立的感慨。接下来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第一句:“莫唱放歌行,此歌临楚水。” - 注释:不要唱这首歌,这首歌曲在楚国的水边。 - 翻译:请不要唱这首歌,因为它在楚国的水域旁流传。 - 赏析:这句诗通过“莫”字的使用,传达了一种劝阻或警告的语气,表明这首诗的主题与某种负面现象有关。同时
【注释】 放歌行: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夕阳:日落。不驻:不停歇。东流急,指水流湍急。荣名:荣誉。贵在当年立,以功名显耀于世。 白首:年老。衔悲:抱恨终身。亦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 拂衣:抖起衣衫。指隐者退隐。西笑:指谢安隐居东山时,谢玄每次来访都先到门上来问候一声。君臣道合俄顷间,意指君臣相得,如鱼水之欢洽(yue)。 玉墀:台阶。上,一作“间”。变化:转变。生涯;一生的生活经历。等闲
【注释】 口:口中,指歌唱。佛子:佛教徒。神仙:道教中的修炼者。眉心:指眉毛之间的印堂穴。红日:即太阳。脑宫:指脑后的百会穴附近。诵经声:念经的声音。瞿昙:古印度人名,此处指佛教徒。黄老:道家学说的始祖之一,老子。举世:全天下的人。天:指天命或自然法则。若:如果。忌:嫉妒。我:指诗人自己。梦里:梦中,比喻虚幻的境界。团团:圆圆的意思。中,指内心。本来面目:指本来的样子或本性。真:真实。想:妄想
【注释】 孔丘: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盗蹠:古代传说中的大盗。封豕:古代传说的大兽。争雄豪:争强好胜,争夺天下。我:作者自称。天:对天的自称。肯否:可否,同意不同意。旁人:指世俗之人。窃笑:偷偷地嘲笑。妇:指妇人,泛指众人。开眼:睁大眼睛。清风:比喻高雅的志趣。杜子美:李白的别号。李太白:李白的别称。清风为魂:以清高的志趣为魂魄。月为魄
【注释】 永巷:宫中的回廊,也指深宫。 娉婷(pīng tīng):姿态美好的样子。 卷帘:古代的一种窗户,可以卷起或收起。 君:这里泛指女子。 【赏析】 《放歌行》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位深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和怨恨。全诗以“放歌”开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春风永巷闲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首句开门见山,表明这位女子的美貌与身份与众不同。她居住在永巷之中,春风吹拂着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影
【注释】 当年:指过去。娉婷:女子美好的样子。拔白施朱:古代女子常用白色和红色的化妆品来装饰自己,以显示美艳的面容。作后生:指装扮成少年。说与旁人:要告诉别人。须早计:应该早早打算。随宜:根据情况。梳洗:梳头、洗脸。倾城:倾国,使国家灭亡或倾覆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女子在年青时打扮得十分美丽动人,但后来却嫁给了丑陋的男人。诗中用典,含蓄地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制度
【诗句】 君不见汾阳富贵近古无,二十四考书中书。又不见慈明起自布衣中,九十五日至三公。 人生穷达各有命,拂衣径去犹差胜。介推焚死终不悔,梁鸿寄食吾何病。 安用随牒东复西,献谀耐辱希阶梯。初无公论判泾渭,徒使新贵矜云泥。 稽山一老贫无食,衣破履穿面黧黑。谁知快意举世无,南山之南北山北。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吗?汾阳的富贵接近古代,而如今已经消失了;二十四考书是读书人必读的书。你又没有看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放歌行(开篇): 少年不知老境恶,意谓长如少年乐。 - 注释: “少年”指的是年轻人,“老境恶”暗示老年生活的痛苦或艰难。这里表达的是年轻时代对老年生活的无知和误解,即认为老年同样可以快乐无忧。 - 译文: 青春时不知道年老的苦楚,以为像少年一样会永远快乐。 - 赏析: 诗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人们是否总是能够理解自己生命不同阶段的真实感受?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入主题
放歌行 进贤之冠兮,高乎岌危。山玄之佩兮,长乎陆离。苟非其道兮,曷如蕙带而荷衣。尧舜邈其不逢兮,我之心其孰得而知。宁轻世肆志兮,采商山之芝。与其突梯滑稽有口如饴,据高位而自若,钓厚禄而无疑。则余有蹈东海而死耳,诚非吾之所忍为。 译文: 戴着进贤之冠啊,多么高耸入云。 佩戴着山玄之佩啊,多么华美绚丽。 如果不是正确的道路啊,不如戴上蕙草做的腰带,穿起荷花做的衣衫。 遥想尧帝、舜帝那样圣明的君王啊
【注】: 宿云流阴度城阙,城头乌啼城上月。 胡笳歇拍羌笛哀,穹庐将军泪成血。 匣剑星文光欲动,罗帷青灯明复灭。 空将梦里见先皇,曾是军中识英杰。 伊昔青冥奋雕鹗,鶱飞百万翔寥廓。 而今白眼泣麒麟,啁啾鸟雀追风尘。 风尘阴阴暗河县,经过行人问征战。 还将汉北裂帛红,回向辽东带书箭。 箭飞翎折镞断金,马死沙场春草深。 不见征尘掩骸骨,朝朝暮暮陇云阴。 西当太白环荆楚,北斩楼兰叱降虏。 黄须鲜卑应梦来
【注释】 将军头:指战争。 侠客空成汗漫游:指战乱后,游侠们无所事事,只能到处流浪。 【赏析】 “放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战争之后,游侠们的遭遇和感受。首联以夸张的手法,写战争的残酷;颔联以对比手法,写战乱后的荒凉;颈联则以反衬手法,写游侠们的无奈。 首句中“不惜”二字,既写出了将军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明了作者对这种英雄行为的由衷赞扬。同时
【注释】 1. 窃钩者诛,窃国者王:比喻不义的行为无论大小都应当受到制裁。 2. 仁义资乱,道岂不臧:仁义不能阻止乱世的发生,这难道不是值得担忧的事吗? 3. 代秦者吕,袭楚者黄: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称帝自立为王,取代了周朝的统治。 4. 巍巍国君,大盗在傍:形容君主虽然威严,但身边却有像盗贼一样的小人。 5. 谓尺何短,谓寸则长:比喻事物的长短和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大小。 6. 此不可度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放歌行 天命谅靡易,富贵安足陈。 自昔慕豪胜,重义还轻身。 整辔逾巩洛,驱车入咸秦。 立观青云上,驰步要路津。 射策报明主,投书干大臣。 身为五侯客,家与七贵邻。 杯酒纵经过,冠盖罗逡巡。 顾盼生光彩,吹嘘借阳春。 各矜意气好,自比骨肉亲。 时事多变异,交道亦湮沦。 要盟等金石,弃掷同灰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名为《放歌行》。下面逐句翻译并附上赏析: 1. 鸿鹄抟紫霄,鹁鸠守苞桑。 - 注释:大雁高飞于蓝天的云霄,燕子守护在巢穴中。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两种鸟类的不同生活状态和生存技能,大雁凭借其强健的翅膀飞翔天际,而燕子则选择在巢中保护后代。 2. 岂惟异所志,羽翼有短长。 - 注释:难道只是志向不同吗?鸟的羽翼各有长短。 - 赏析:通过比较
放歌行 铜驼故国风烟惨,谱牒煌煌犹可览。 军壁焚烧纪信车,谏台攀折朱云槛。 当时圭组盛蝉联,世泽相承五百年。 城中甲第连云起,楼上歌钟镇日悬。 人生富贵如翻手,万事纷纶无不有。 国步艰难徒扼腕,世情猜忌唯钳口。 乱离家业散无遗,环堵萧然隐在兹。 门前屡揖经济士,眼底不挂屠沽儿。 十载飘零寄他县,懒将衣食看人面。 橐里长嗟无酒钱,床头却喜留诗卷。 东邻恶少斗鸡回,白璧黄金满屋堆。 也知六博无高手
【注释】 昆仑:神话中西北方的大山,为天下最高之山。天柱:传说中有十二根擎天的柱子支撑着天空。复然:重新上升。帝阍:天上的门。穷日继月:整日整月地攀登。拉酒星:指牵牛星。太白:金星。河汉:银河。槎:木筏,船。沧田:即沧海,大海。关陇:指秦、汉两朝所统治的区域,即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冯夷:传说中的水神名。 【译文】 我听说昆仑是西北方最高的山峰,天柱折断后岂还会再升高?我想登天门叩帝阍
【注释】 1. 放歌:歌唱,抒发情怀。 2. 行(háng):步行,行走。 3. 遵:遵循,遵守。 4. 伏机:指隐藏起来。 5. 占星:占卜天象。占,占卜。 6. 沟渎(dú):沟渠、水道。 7. 楚艾:楚国的艾草,这里比喻贤才。 8. 夷养:使草木繁盛,喻使天下太平。周原:《诗经·大雅·文王》中“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句中的原野。 9. 同哀:一起感到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放歌行 斫却孤桐,凤或来止。 “斫却”是指砍倒梧桐树。梧桐树生长在南方,这里指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凤或来止”,意味着如果有一天凤凰飞到这个地方,就会在这里停下来。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望。 堙却颍川,由或来洗。 “堙却”是指填平、填塞的意思。这里可能指的是填平了颍水(颍河流域的水)的河床。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放歌行》。下面是诗句的译文: 恻恻复恻恻,四座长叹息。 劝君绿酒放我歌,汉室方隆似磐石。 汉初定鼎河陇头,长安宫阙似云浮。 烟花甸服三千里,锦绣山河百二州。 赤帝之子为汉祖,四叶神孙称帝武。 泰山梁甫盛礼仪,宝鼎芝房传乐府。 欲麾羽骑靖宛胡,先遣楼船出齐鲁。 此时佳气何郁哉,复道高楼对凤台。 承露东连三殿矗,相风南向九关开。 九关鸡鸣天欲白,咸阳春满千人宅。
【注释】 吁嗟:叹息声。考槃:指隐居。旅邸:旅馆。公车:汉代官吏上朝时乘坐的专车。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以“放”字统领,通过对比手法来写。首联写汉室盛时衣冠之盛,与作者寂寞不遇形成强烈反差;颔联写自己虽已辞官隐居,但依然关心国事,希望朝廷重用;颈联写为友人唱出壮志未酬的悲歌,表达了作者的慷慨之情;尾联写诗人欲出门去长安,却又不知所往。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放歌行 古人贵清贫,今人贵邪赢。夜蛾赴烈火,不悟飞鸿情。 飞鸿逝云端,一去如跳丸。谁能攀其翼,百鸟方心寒。 忧从中心来,外物安能宽。鶗鴂拾瑶草,众芳收其欢。 我今放歌君试听,天地为余总愁病。 东邻瑶轸既有情,西海明珠岂无胫。 何处修篁不受炎,何处贞松自然劲。 绕朝敢谓秦无人,乐毅遂称臣不佞。 凄云已堕中庭阴,促织空为床下吟。 穆生醴酒我当去,季布髡钳君自任。 愿以不肖躯,长托无为国。
【注释】 放歌行:抒发自己志向的诗。 不与草木同:不被世人所理解、所认同。 胸中慷慨气吐虹:胸中的抱负如虹,豪气冲天。 经纶:治国之才。 糟粕:指无用之物。 黄金殿:指朝廷。 三挂天山弓:指三次被贬谪。 蹉跎岁月:虚度年华。 昨日少年今老翁:形容自己年过半百,仍为官而忙碌。 万事:一切事情。 世故:世间的人情世道。 浮云变苍狗:比喻世事无常,变化莫测。 逆旅:旅店。 走马红尘三十秋
【注释】 三十六:指三百六十天。 风飕飕:大风刮得呼呼作响。 大瀛海:大海,这里泛指广阔的天地。九州:古代中国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用九州比喻国家的广大。 薶(zhǎn):葬。 黄金未化丹未成:意谓金还未炼成,丹尚未成,不能成事。 冯(píng)谁致书:向谁写信?冯,通“凭”,凭借。 叶道士:指叶法善,字叶公,会稽上虞人,晋末避乱居剡县山中,能画符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