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陌上桑】
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
长条映白日,细叶隐鹂黄。
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
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
【其二·秦王卷衣】
咸阳春草芳,秦帝卷衣裳。
玉检茱萸匣,金泥苏合香。
初芳薰复帐,馀辉耀玉床。
当须晏朝罢,持此赠华阳。
【其三·采莲曲】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其四·携手曲】
艳裔阳之春,携手清洛滨。
鸡鸣上林苑,薄暮小平津。
长裾藻白日,广袖带芳尘。
故交一如此,新知讵忆人。
拟古四首
介绍
。
《拟古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诗,共四首。
诗歌原文
第一首
远公初到此,山客喜相逢。
一坐经三载,长年未见松。
清风无俗韵,白日有余功。
我欲归田去,终身不拟东。
第二首
世事多如梦,人生若转蓬。
何人能识得,真性自分明。
野水随天尽,孤云带雨生。
何时重携手,共话此山中。
第三首
远公初到此,山客喜相逢。
一坐经三载,长年未见松。
清风无俗韵,白日有余功。
我欲归田去,终身不拟东。
第四首
世事多如梦,人生若转蓬。
何人能识
相关推荐
【其一·陌上桑】 陌上桑,长条映白日。 细叶隐鹂黄,蚕饥妾思归。 拭泪提筐走,离恨难自解。 注释: - 陌上桑:指在田间的桑树。 - 长条映白日:形容桑树的枝条很长,阳光下的影子投射在地上。 - 细叶隐鹂黄:指桑树叶子很细,叶子的颜色像黄鹂(一种小鸟)。 - 蚕饥妾思归:因为蚕饿了,我想起了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田野中的桑树和它的影子,以及诗人因思念家乡而感到的忧愁
牛迹可使圜,羊角可使直。 译文:牛蹄印的形状是圆的,羊角的形状是直的。 注释:此处用牛和羊来比喻事物的属性与形态。 赏析:此句通过比较牛蹄印和羊角的形状,强调了事物固有的属性与其外在形状的关系。牛蹄印是圆形的,而羊角是直线状的,这说明事物的形状并非由其本质属性所决定,而是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世方贵软熟,刚实不可为。 译文:现在世人崇尚柔顺、熟练,而刚强、质朴则不被重视。 注释
解析及注释 1. 君看一絇丝,能得几日络。(注释:絇丝即细丝) - 絇(qiū)丝:一种细丝,通常用于编织物品。 - 几日络:几天就能织完或编完。 - 赏析:此句意指,看似简单的工作(如絇丝),实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 2. 君思几州铁,打此一大错。(注释:州铁,指大州或大城市的铁) - 几州铁:几个大城市的铁。 - 打此一大错:因为使用这些铁而导致的重大错误或损失。 - 赏析
诗句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 “宁忍千日饥,野葛不可烹。” 意思是宁愿忍受一千日的饥饿,也不愿意用野葛来煮食。这里的“宁”字表现了一种选择上的坚定与无奈,表达了一种宁愿忍受贫困和饥饿,也不愿意冒险或使用有害之物的决心。 第二句: “宁枉百里途,捷径不可行。” 宁愿走远一百里的路,也不选择走捷径。这里的“宁”字再次强调了宁愿承受艰辛也不寻求便利的态度。 第三句: “自古风俗坏,善士亦沦胥。”
【注释】 1. 拟古:模仿古代的作品。四首:指作者有四首诗仿照《古诗十九首》,故称“拟古”,这是一首。 2. 北窗下:指简陋的居所,北方寒冷,所以把窗户设为南北方向,以便于采光取暖。 3. 百事废不治:指一切事情都搁置起来,不去理会。 4. 脱粟与大布:粮食是脱壳后的米粒和粗麻布制成的衣物。 5. 衣食裁自支:自己解决饮食穿衣的问题。 6. 温饱:温饱是指吃穿暖和,生活过得去。 7. 违道
【解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对理想和现实的追求。 “秋声金气流,天空露瀼瀼”,秋风萧瑟,秋水长天共一色,露水晶莹润泽。 “素波合流月,淫淫满庭霜。”月光如水,洒满庭院,霜花满地,皎洁如雪。 “遥夜一美人,寒闺自彷徨。”“遥夜”、“寒闺”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彷徨”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迷茫。 “暗尘集凌波,轻飙感鸣珰。”风起云涌,暗尘四起
秋夜漫长如同年华永驻,四壁间寒蛩的叫声不绝如缕。 明月洒下清辉映照树叶,白露滋润青桐更显生机。 寒窗下紫玉琴声悠然响起,时光变迁宫调也随之升腾。 三弦弹罢却未能得心应手,百种忧愁攻陷内心防线。 注释: - 秋夜永如年(秋天的夜晚) - 四壁号寒蛩(四周的墙边传来蟋蟀的叫声) - 明月照树叶(月光洒在树叶上) - 白露啼青桐(白露滋润着青桐树) - 寒窗紫玉琴(寒冷的窗户旁放着一把紫玉色的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东方有乐国,开辟先柏皇。”:在东方有一个乐国,这个国家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柏皇。 2. “鸾凤为鸡鹜,麒麟为犬羊。”:鸾凤象征着高贵,而鸡鹜和犬羊则代表普通百姓。 3. “晨霞作朝食,太和为酒浆。”:朝霞被用来做早餐的食物,太和则是用来酿酒的饮料。 4. “土无干戈祸,人各千年长。”:在这个没有战争的国家里,人们过着和平的生活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同根一味草: - 注释: 同一根上的草,比喻彼此相似或有关联的人或事物。 - 译文: 就像同一棵树上生长的草木一样,虽然看似相似但本质上可能截然不同。 - 赏析: 这个句子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即尽管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之处。这可以引申到人际关系中,提醒我们在评价或看待他人时,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在和差异。 2. 时命嗟异遇: -
【诗句解析】 结发事明主,一身当三千。 念与君别离,哽咽不能言。 永路隔万里,欲度河无船。 浮云蔽白日,忠诚难可宣。 衰荣无定在,自古皆有然。 君恩倘中还,照妾薄暮年。 【译文】 刚结婚时侍奉君王,一生就为君王效力三千年。 想到要和您分别,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我们的道路相隔万里,想要过黄河却找不到渡船。 浮云遮住了太阳,我的忠贞之心难以表达。 荣耀和衰败没有固定的时间,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注释: 风至授寒服,蟪蛄夕鸣悲。 兰蕙虽可怀,将同秋草萎。 盛年不再至,物色桑榆时。 愁心将何愬,坐叹葑菲诗。 眷言怀君子,感结伤心脾。 人事多错迕,中心君讵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风至授寒服,蟪蛄夕鸣悲。”意思是说,当秋风到来之时,人们纷纷换上寒冷的衣物,而蟪蛄在傍晚时分也发出了悲切的鸣声。这两句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
明月何皎皎,秋风发微凉。 诗句释义: 明月多么明亮啊!秋风送来一丝丝的清凉。 注释: - 明月何皎皎:明亮的月光照在地面上。 - 秋风发微凉:秋风带来了一丝凉爽。 愁思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诗句释义: 我的忧愁难以入睡,披着衣服起身徘徊不定。 注释: - 愁思不能寐:由于忧愁而不能入睡。 - 披衣起彷徨:起床后在房间中徘徊。 念君久不归,其雨怨朝阳。 诗句释义: 想念你已经很久了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兔丝附朴樕(兔丝,即菟丝子,附生在植物上的菟丝子;朴樕,是落叶灌木的一种,也称为山荆子或木荆子):这两句描述的是菟丝子依附在树木上生长的景象。菟丝子的种子附着在宿主植物的茎叶上,通过吸取营养来生长。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依附他人而得势的人。 2. 栖鸟云枯枝:鸟儿栖息在枯萎的树枝上。这里的“栖鸟”指的是栖息的鸟类,“云枯枝”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枝因缺乏养分而变得干枯
注释 惊喜君王至,西华夜启扉。 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 1. 惊喜君王至:指君王突然来到。“惊”字写出了意外之喜,“喜”字写出了欣喜之情。 2. 西华夜启扉:指在深夜时打开大门迎接宾客。“西华”是地名,这里指的是皇宫。“启扉”是开门的意思。 3. 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指车队中有美女相伴。“后车三十乘”是指车队中有三十辆车,“美人归”是指美女归来,这里指美女陪伴君王。 赏析
注释: 收犬海子北,放鹰海子南。 驰辇(nì)且归去,今朝猎未酣。 译文: 收起猎犬到海子北边,放飞猎鹰在海子南。 驾着马车暂且回去吧,今天打猎还没结束。 赏析: 这是一首写猎人打猎的诗。诗人以猎者身份,描写了一天中从早晨到傍晚的行猎全过程。 诗一开篇,就交代出地点是在海子北边的“收犬”处。这里指的就是诗人所住的地方。“收犬”,就是收拾猎犬。猎犬是打猎的好帮手,它们能辨别野兽的气味和踪迹
【注释】: 迎佛何年至,驼经事恐虚。 行宫方听法,休上退之书。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述其生活态度。首句“迎佛何年到”,表明自己对佛法的信仰,但不知何时能够真正达到。第二句“驼经事恐虚”,则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认为那些通过驼经来传扬佛法的行为可能都是虚假的。 第三句“行宫方听法”,说明自己正在行宫里聆听佛法,过着一种修行的生活。然而最后一句“休上退之书”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拟古诗。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在闲夜会亲友,置酒临高堂的宴饮盛况;后四句写宴会中的情景和心情。全诗语言流畅,感情细腻,构思巧妙。 (1) “闲夜会亲友”,点出主题,即在悠闲自在的夜晚会聚亲友。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诗人用“闲”字点明时间,用“会”字点明人物。从字面上看,“闲”字写出了时间,“会”字写出了人物。然而,“闲”字并非真的闲散无为,而是指心境闲适、轻松自如
诗句释义: 1. 薄游上东门,南望青山阿。 - “薄游”意为轻慢的游览,可能指的是诗人对某个地方不太感兴趣或不太认真的态度。 - “上东门”指在东门附近游玩。 - “南望青山”描述诗人面向南方看山。 2. 松柏郁苍苍,绝顶亦嵯峨。 - “郁苍苍”形容树木茂盛,颜色深绿。 - “绝顶”通常指山峰的最高点。 - “嵯峨”是形容山峰高耸而陡峭的样子。 3. 中有避世者,存身养元和。 -
【注释】 出门行康衢:出门在宽广的大道上。 所见但车马:所见的都是车马。 登高望太行,中原空旷野:登上高楼遥望太行山,中原一片空荡。 胡雁投南迁,白日从西下:胡人的鸟群向南迁徙,太阳从西边落下去。 值此岁年宴,无可为欢者: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驰咏寄亲友,孤怀聊用写:骑着马边走边吟诵,寄托对亲友的思念和自己的感慨之情。 布衣可终身,爵禄当自舍:穿着布衣也足够过一辈子
注释: 1.处世如逆旅,生年少至百。处世就像旅店一样,人生短暂如同一去不复返的百日。 2.朱颜易枯槁,鬓发终变白。红润的容颜会迅速衰老,白发终究会生出。 3.一朝气息尽,奄然归幽宅。一旦生命的呼吸停止,便永远地回到幽静的居所。 4.衣裳弗复御,车马他人得。衣服不再被人穿用,车马也被他人所得。 5.岂无俎豆陈,满案不能食。难道没有祭祀用的器具陈列在面前,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却不能吃? 6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首联“招摇复招摇,行子何所之。”意思是:招摇山又招摇山,行者到哪里去啊。“招摇”,山名。“复招摇”,即再次来到招摇山。“行子”,行人。“何所之”,到哪里去。诗人写自己再次来此,不知该去往何处。表达了诗人的迷茫与惆怅。 颔联“云山浩茫茫,万里以为期。”意思是
太极涵万始,羲娥运灵景。 春声殷木末,池塘噪蛙黾。 彼美林居子,敛神发深省。 月出千山晓,云来万壑暝。 抱独人不知,竹风吹松影。 译文: 太极孕育着万物的开始,日月星辰的运动构成了壮丽的景象。春天的声音回荡在树木的末端,池塘中青蛙和鸣虫争相鸣叫。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思考和反省。月光从千山之上洒落,云层在群山之间弥漫。独自一人在寂静之中,只有竹林和松树的影子伴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解析: 第一句:- 英英陇上云,随日递晴阴。 - “英英”形容云彩的壮丽或美丽。 - “陇上”指中国西部的一个地区。 - “随日”表示云彩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 - “递”是递进的意思。 - “晴阴”描述云的颜色和天气的变化。 第二句: - 泛泛河中水,与波自浮沉。 - “泛泛”形容河水流动的样子。 - “与波”指的是与水波一同。 - “自浮沉”描述了水的浮动状态,即随波逐流。
这首诗是一首模拟古代诗人的作品。诗人以大鹏鸟为意象,描绘了它展翅南溟、扶摇直上的壮观场景。接着,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述了大鹏鸟九万里高空翻涌的壮丽景象,以及它一息之间便能轻松抵达的景象。 诗人以若木和昆仑为背景,描绘了大鹏鸟在朝暮之间栖息的情景。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大鹏鸟恣意饮啄、让风露都为之干燥的赞叹。 诗人转向了大鹏鸟的飞行轨迹,描绘了它在天际飞翔的情景。而诗中的“君子不素饱
窈窕芙蓉池,乃在西园侧。 【注释】:窈窕:指女子美好的样子。芙蓉:荷花的别称。 【赏析】:此句点明芙蓉池的位置和特点。 池上双鸳鸯,并戏朝与夕。 【注释】:鸳鸯:鸟名,雄雌常并游。 【赏析】:这是描写池上鸳鸯嬉戏的情景。 别君已三载,弦望无消息。 【注释】:弦:牵牛星。 【赏析】:诗人思念友人,时间已过去三年多了。 寒温宁得知,何况见颜色。 【注释】:寒温:比喻人的情意。 【赏析】:这句是说
【注释】 拟古四首:指拟作的古诗四首,这里指《拟古诗》四首。拟古:即拟乐府诗。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民歌的统称。“四首”当为一首长篇,但此篇只录四行,可能是作者拟作的短诗。形影参以商:星名,属西方,这里代指西人。道路骥以蹇:《庄子·徐无鬼》:“夫道,有情有用,非可以小年拘之,而况其大者乎!”《列子·说符》:“骥不日千里。”这里借以比喻路途的艰险。别指双星期:指离别后两周才相见一次。零露秋未返
松柏何郁郁,其上维女萝。 浮萍失本根,飘泊随清波。 昔奉君子欢,赠我丝五紽。 宛转结同心,鞶绣字不磨。 何意久暌离,空室蛜蝛多。 馨香竟不灭,叹息将如何。 【注释】 松树和柏树多么茂盛,上面缠绕着女萝。 浮萍失去了它原有的水草,随风漂泊随清波漂流。 从前你与我心中喜悦如春朝之花盛开,赠我五匹丝绸衣料。 我们互相缠绵,心心相印,如同鸾凤交颈般恩爱。 为何长久分离,家中只有一只蛜(一种虫)多?
【注释】 长安:古都,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音徽:琴瑟上的徽,泛指丝弦乐器。复阔:音调变得宽疏。 不奉君光仪:没有奉上君王的礼遇。光仪:指天子的仪节或礼仪。 膏沐(gāomù):搽粉抹胭脂等化妆品。委:抛弃。 青鸟:神话中的信使,常代指使者。《汉书·苏武传》载,苏武出使匈奴时,被留居匈奴数年,汉朝使者才得归汉,苏武乃作诗以表达思乡之情,其中有“云间双白鹄,雪中双青鸟”句。这里指代送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