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当夏清,桂楫逐流萦。
初疑京兆剑,复似汉冠名。
荷香带风远,莲影向根生。
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
日暮凫舟满,归来度锦城。
采莲曲
介绍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袭用乐府旧题。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采莲姑娘的描写,展现了她们坚贞秀美的内心世界和对征夫的深情思念。
《采莲曲》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采莲姑娘们勤劳而充满希望的生活状态。《采莲曲》在文学上的意义,在于其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创新,以及对民间生活细节的生动刻画,使得这首诗成为后世许多诗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采莲曲 2. 江风当夏清 - 江风当夏: 描述夏天的江风,清新凉爽。 - 清: 形容词,形容风的清爽。 3. 桂楫逐流萦 - 桂楫: 用桂花装饰的船桨。 - 逐流萦: 形容船随波逐流,轻缓摇曳。 4. 初疑京兆剑 - 京兆: 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地名或官职名。 - 剑: 比喻江水,有如宝剑般锋利。 5. 复似汉冠名 - 汉冠: 汉代官员戴的帽子。 - 名:
诗句如下: 艳色前后发,缓楫去来迟。 看妆碍荷影,洗手畏菱滋。 摘除莲上叶,拖出藉中丝。 湖里人无限,何日满船时。 翻译如下: 艳丽的姿色前后绽放,缓慢划动的船桨去来都显得缓慢。映看自己的妆饰阻碍了荷花的影子,害怕水生植物的生长。摘除莲花上的叶子,拖出藕中的粘丝。湖里的人们没有限制,何时能装满船只? 此诗通过描写采莲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
这首诗的原文是: 采莲曲 平川映晚霞,莲舟泛浪华。 衣香随岸远,荷影向流斜。 度手牵长柄,转楫避疏花。 还船不畏满,归路讵嫌赊。 译文: 在傍晚时分,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形成了美丽的晚霞。我乘坐着小舟,在波浪中荡漾。 随着小船的前行,可以看到岸边的荷花香气四溢,随风飘散。而荷叶的影子则随着水流的方向倾斜。 我在小船上用一只手拿着长长的桨柄,另一只手转动着船舵避开了稀疏的花朵。 当船只返回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采莲曲 注释 - 相催暗中起:形容荷花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绽放。 - 妆前日已光:荷花开放,阳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出美丽的光泽。 - 随宜巧注口:指人们用不同的技巧捕捉荷花上的露珠。 - 薄落点花黄:荷花上的露珠落下,使花朵呈现出黄色。 - 风住疑衫密:当风吹停时,荷叶似乎变得更加密集。 - 船小畏裾长:小船因为水浅而难以前行
采莲曲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注释: - 金桨木兰船:用金色桨作为装饰的木兰木船。 - 戏采江南莲:在江南水乡游玩时,采摘莲花。 - 莲香隔浦渡:荷花的香气飘过了小桥,渡过了河面。 - 荷叶满江鲜:荷叶铺满了整个江面,显得格外鲜艳。 - 房垂易入手:房檐低垂,很容易就可以接触到。 - 柄曲自临盘:荷叶柄弯曲
采莲曲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注释及赏析 1. 荡舟无数伴 - 描述了在湖上划船的众多伴侣,强调了同伴间的亲密和热闹。 2. 解缆自相催 - 解开缆绳后,大家互相催促着向前划去,展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3. 汗粉无庸拭 - 即使汗水沾湿了皮肤也无需擦去,表达了一种自然、不造作的美。 4. 风裙随意开 -
【注释】 1.曲浦:水边。戏妖姬:与美女嬉戏。 2.擎荷:持着荷花,即持荷花戏弄水中的鱼儿。 3.折藕:摘取藕。 4.佩动:女子身上佩玉或饰物摇动。 5.裙风:裙子在风中摆动的样子。 6.妆销:妆容因风吹落而散去。 7.菱歌:采菱女的歌声。 8.暝归时:傍晚时分。 【赏析】 乐府诗题。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采莲女和渔夫相约暮归的故事。诗人以轻快明丽的笔调,描绘了采莲女在水边游玩的情景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荷叶罗裙一色裁:描述了荷花的叶子与裙子的颜色相同,都采用了绿色。罗裙指的是用丝绸等材料制成的裙子,通常较为轻薄且有精美的花纹装饰。 - 芙蓉向脸两边开:芙蓉是指荷花,此处形容荷花在脸颊两侧展开的样子。 - 乱入池中看不见:荷花在水面上随意生长,形成了一种杂乱无章的景象,以至于难以分辨出具体的植物,只能看到一片片绿色的荷叶和花朵。 - 闻歌始觉有人来:当听到歌声时
《采莲曲》的逐句译文与赏析如下: 1. 诗句翻译: -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译文:采莲归来,身上穿着绿色的罗裙如同荷花。 2. 诗句译文: - “秋风起浪凫雁飞。” 译文:秋风乍起,波浪起伏,野鸭和大雁在水面上飞翔。 3. 诗句译文: -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译文:手持桂花木制的桨和兰花装饰的船,在长长的江浦轻轻摇动着罗裙和手腕。 4. 诗句译文: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女子在采莲时遇见了心爱的人,她因为害羞而低头微笑,而她的发髻上的绿玉饰物不慎落入水中。 诗句解释: 1. 采莲曲 - 这是诗歌的主题,即描述一位女子在采莲时的所见所感。 2. 菱叶萦波荷飐风 - 描绘了菱叶环绕着水面,荷花随风摇曳的景象。 3. 荷花深处小船通 - 描写了一个场景,小船在荷花盛开的地方穿梭。 4. 逢郎欲语低头笑 - 描述了女子遇见心仪之人时的心情,她想要说话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钿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注释】 1. 翠钿红袖:指穿着绿色和红色装饰的女性。 2. 青荷莲子:荷花上的青色荷叶和里面的莲子。 3. 那得久:怎么能够长久? 4. 各回船,两摇手:各自回到船上,相互挥手告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江南春夜采莲的场景。诗中的“采莲”一词,既指实际的采莲活动
诗句释义 1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 描述了一个女子的出身背景和生活环境。"妾家"表明她可能是某个贵族或富家的女眷,"越水边"则暗示了她生活的地理位置是江南地区。"摇艇入江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女子乘坐着小船,缓缓进入烟雾缭绕的江面。 2.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 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憧憬。"同心侣"指的是心心相印的伴侣,这里可能指的是她心爱的男子
【注释】 粉光:荷花的花色。 荷气:荷叶上露水的气味。 棹(zhào)响:摇船时桨声。 清潭:清澈的池塘,指荷塘。 见斜领:看见船头挂着斜披的衣服。 双鸳:对鸳鸯的美称。 【赏析】 这首《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女在荷塘边采莲的情景。诗中描写了莲花、荷叶、船篷和采莲人,画面生动而清新,意境优美,富有情韵,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游女泛江晴 - “游女”指的是在江上游玩的年轻女性。"泛"意为漂浮、游荡,这里描述她们在晴朗的天气里在江面上游玩。 2. 莲红水复清 - “莲红”可能是指莲花的颜色,通常为红色;“水复青”则意味着清澈的水色与莲花相映成趣,形成美丽的景色。 3. 竞多愁日暮 - “竞”表示争先恐后,这里可能指的是年轻女性们在傍晚时分急于结束游玩,因为天色渐暗。 4. 争疾畏船倾 -
【注释】 玉溆:指水塘,溆,水边;花争发:花开得很多,争着开放;金塘:指池塘。塘水因阳光照射而显得金色。乱流:水流湍急;相逢畏相失:指在湖中相遇后,担心不能长久在一起;并著采莲舟:一起乘坐采莲船;并,一起;著,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江南采莲的诗,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采莲图,生动地表现了采莲少女们欢快的心情。 首句“玉溆花争发”,描写的是初夏时节,江南一带的荷花盛开,竞相绽放
【注释】 稽山:指浙江绍兴的会稽山。 罢雾:烟霭散去。 郁嵯峨:山峰重叠,高耸入云。 镜水:鉴湖。 无风:没有波浪。 莫言:不要说。 春度:春天到来的时候。 芳菲尽:鲜花凋零,草木枯萎。 中流:水中的中央。 采芰荷:采摘菱角、荷叶。 芰(jì):菱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写于作者隐居会稽山期间。全诗通过“稽山”和“镜水”两个意象的描写,赞美了稽山自然风光的美丽
【注释】 凝鲜雾渚:水汽凝结成云雾,笼罩在湖中小洲上。夕,傍晚。 阳艳 绿波风:阳光照耀着绿色的水面,水波荡漾。 露重 稍欹红:露珠很重,使得荷花稍微倾斜。 楚客:指屈原。伤:哀伤。 暮节:晚景、黄昏。 吴娃:吴地的美女。泣败丛:哭泣落花。 芳本固:花的根本,这里指荷花。 宁望:哪能希望。雪霜中:冰雪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的景象和感受,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诗句释义 1. 锦䋏沙棠舰,罗带石榴裙。 - 锦䋏:华丽的船帆,这里指采莲的船只。 - 沙棠:一种古代传说中的良马,此处用作比喻,形容船只装饰华丽。 - 罗带:细丝织成的带子,常用来象征女性服饰的美丽。 - 石榴裙:石榴花色彩艳丽,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穿着鲜艳的裙子。 2. 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 绿潭:清澈的绿色池塘,形容荷花生长的环境。 - 采荷芰:采摘荷花和菱角。 - 清江
【注释】 落日晴江里:指太阳落山后,江面上的景色。荆歌艳楚腰:荆歌是楚地的歌声,艳是指美丽动人,楚腰即指女子的腰肢。 采莲从小惯:从小习惯去采莲。 十五即乘潮:十五岁就可以驾船乘着潮水去采莲了。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采莲女的生活和劳动场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江面上一片光明;采莲姑娘们穿着鲜艳衣裳,唱着动听的歌儿,在江边采莲。她们从小就习惯了采莲,到了十五岁
【诗句解读】 1.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若耶溪: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现今的浙江省绍兴市,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 采莲女:指在若耶溪旁采摘莲叶的女子,她们是当地的居民。 - 笑隔荷花共人语:女子们笑着交谈,仿佛彼此之间的笑声和话语被荷花阻隔,无法直接传达。 - 译文:若耶溪畔,采摘莲叶的女子们笑着交谈,她们的声音似乎被荷花所隔断。 2.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
诗句解读 1. 越溪女,越江莲。:描述了一位在越溪地区长大的女性,她的家乡是越江边。这里的"越溪"和"越江"都是地名,表明了女子的出生地。"莲"则指的是荷花,这可能暗示了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或者她的生活与荷花息息相关。 2. 齐菡萏,双婵娟。:"齐菡萏"可能是一个错别字或误写,正确应该是“齐菡萏”。这里的“菡萏”是指荷花。而“双婵娟”则形容两位女性都美丽动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荷花盛开的季节采莲的情景。她身着华丽的衣裳,头戴紫帽翠盖,行走在新妆之下。她轻盈地在曲堤下回塘中翩翩起舞,手中的画桡轻轻送入波中央。她的罗袖卷起,露出金钏的光泽,摇动着手腕,敲击着短芒,发出清脆的声音。她的衣裙沾满了薄粉,呈现出嫩黄色。蚕腰蛛腹丝飘扬,坐在彩舫上欣赏美景。她的笑声如同吃吃作响的明珰,挨蒲拂蓼次岸旁。风吹落霞为她带来晚凉,西城鸦鸦啼叫,女墙传来阵阵鸟鸣
采莲曲 江南秋色早,江上莲芳早。 佳人采红萼,两桨渡横塘。 翳日华芝薄,随风锦䋏长。 荡舟方自乐,绿水任沾裳。 注释: 1. 江南秋色早,江上莲芳早。——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和莲叶的芬芳。 2. 佳人采红萼,两桨渡横塘。——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采莲时的动人场景。 3. 翳日华芝薄,随风锦䋏长。——形容莲花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以及风吹动时莲花的长势。 4. 荡舟方自乐,绿水任沾裳
【注释】 1. 采莲曲:古代一种歌曲,内容多描写江南水乡的风光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2. 罗裙:妇女所穿的彩色丝织品做的裙子。 3. 溅:水花四溅的样子。 4. 鬓云偏:形容女子的头发长而美。 5. 藕花边:荷花旁。 【赏析】 是一首表现劳动人民欢乐生活的古琴曲。乐曲描绘了采莲女们欢快、优美的形象:她们在荷塘边采摘莲蓬,一边唱着采莲歌;歌声悠扬,水波荡漾。“罗裙”二句写采莲少女们欢歌笑语
《采莲曲》 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 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诗句释义: - 采莲时节:描述的是采摘莲花的季节,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活动,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 懒匀妆:形容采莲女子不愿意化妆修饰自己,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之美。 - 日到波心:太阳照射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光影。 - 拨棹忙:忙碌地划着船桨,形容劳动的欢快和急切。 - 莫向荷花深处去
诗句翻译及注释如下:> 见莲知菂实,寻藕□丝长。 > 译文: > 看到莲蓬就知道莲子已经成熟,寻找着那长长的藕丝。 > 注释: > 菂(dí):莲子的通称。 > □(sī):指藕。 > 赏析: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观察莲蓬时,通过莲蓬的外观和结构来推断莲子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农事生活的关注
注释:在芳华时节,我们一起去采莲,乘着小舟。一段相思,如同水流缓缓流淌。讨厌回风吹散了我的思绪,让我解下锦缆,把船转向了另一边。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采莲的诗,通过描绘采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芳时并采曾莲舟”,以芳时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幅采莲的画面。第二句“一段相思水缓流”,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仿佛那流水也在诉说着这份相思之情。第三句“憎杀回风无意绪”
【注释】 西风:秋风。 袂(mèi):衣袖。凉云:指秋天的云彩。 扶:用桨推动。绿水:指清澈的湖水。 沁:渗透。茜粉香:指鲜艳的花朵散发出的香气。 满柄蜂芒刺葱指:花柄上长满了像针一样的刺,扎得手指都感到疼痛。 红绡(xiāo):红色的丝织品。 妥:整理。 堤上玉郎:站在堤上的美男子。 湘中:湘江一带。 暮雨:傍晚时分的细雨。 空目成:徒然地凝望着。 烟漠漠:雾气蒙蒙。 归路:回家的路。花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朝露湿妾衣,暮霞耀妾瞩。 - 这句诗描绘了日出时露水沾湿了女子的衣服,以及夕阳时分霞光照映着她的目光。这里的“妾”指的是古代女子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一叶小如瓜,去住无拘束。 - 这句话描述了一片荷叶如同小瓜一样轻盈,无论它飘到哪里都没有约束和限制。 兀棹歌采菱,袭袭薰风足。 - 这里描写的是划船采莲的场景
【注释】 扣舷:敲打船舷。女儿:指少女,泛指采莲的女子,也指歌女。 道旁骏马金叵罗:指在道旁等候的美女,她骑着一匹骏马,马鞍上有金制的花饰。金叵罗:一种古代的金银器,形状像荷叶,故称。 欲住不住横秋波:形容女子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情态。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神。 南山起云北山雨:意谓南山有云雾,北山有雨,喻天气变化无常。 折得荷花不归去:折了荷花也不回去,表示不愿离开此地。 弄波惊起鸳鸯双
诗句: - 画艇将归笑语频,鸳鸯对对起还沉。 译文: - 我乘坐的小舟即将返回,我们欢笑着交谈,就像一对对的鸳鸯在水面上悠然而起,然后又缓缓落下。 关键词: 1. 画艇将归 2. 笑语频 3. 鸳鸯 4. 起还沉 5. 水乡 6. 采莲女 7. 坚贞秀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采莲女的生活状态和她们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注释】 采莲曲:古代乐府诗题。本篇为《乐府诗集》所载汉乐府旧题,内容多咏男女相爱。 小姨:少女的尊称。 白于雪:洁白如雪。 缃裙:浅黄色的裙子。 相呼:互相呼唤、招呼。 投箕帚:古时男子用箕和帚来装饰自己的住所,所以把女子比作“箕帚”。 苦乐参差:形容心情的苦与乐相互交织。参差,不整齐。 游冶郎:指游手好闲的男子。 归去:回去的意思。 风吹小簟凉:指风轻轻地吹着竹席,使人感到凉爽。 时闻花外香
【注释】: 1. 行遍塘边不肯归(“行遍”:走遍,指游玩;“塘边不肯归”:在水塘旁边玩了很久不愿意回家) 2. 鸳鸯打起看双飞(“鸳鸯”:成对的鸟,这里泛指水中鸳鸯;“打起”:惊动,惊起;“双飞”:成对飞翔) 3. 荷花近岸难攀折(“荷花”:荷花,这里指池塘中生长的荷花;“近岸难攀折”:接近岸边时很难攀折取花) 4. 蒲苇丛深露湿衣 (“蒲苇丛”:蒲苇丛生的地方;“深露湿衣”:深露沾湿了衣服)
【注释】 1. 罗盖:荷叶。2. 晚日:傍晚的阳光。3. 凫(fú):野鸭。4. 沉:落下。5. 莲蓬:莲子外层绿衣,内裹白肉。6. 空柄:空荡荡的柄。7. 船前:靠近船的地方。8. 深:深浅。9.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夏日采莲姑娘在夕阳下收拾荷盖和莲蓬的情景。全诗用“收”、“飞”、“沉”等动词,写出采莲姑娘忙碌、欢快的心情;“留”、“探”等动词,又写出她对水中莲蓬的好奇心理。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上要读懂诗句的意思,形式上要注意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等。“朝露湿妾衣,暮霞耀妾瞩”意思是:清晨的露珠沾湿了妻子的衣服,傍晚的晚霞照耀着妻子的眼睛。这两句写采莲女的美丽动人,她像一朵美丽的荷花。“一叶小如瓜,去住无拘束。”“一叶”是莲花的代称。“瓜”在这里用来形容莲叶的形状。“去住”指飘荡不定
【译文】 采莲时,吴地的美女们巧笑倩兮。她们的小舟划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她们把折下的莲蓬赠予心爱的人,又用莲叶遮住羞涩的脸。 女伴相邀拾取翠羽,乘着小船如飞而去,那可不许再回来啊。 我拨弄着头发,遮着手臂不想理睬旁人,远望着石帆山上下雨。 【注释】 ①“吴姝”:指江南女子。姝,美好的女子;②“巧笑倩兮”:指女子笑容美好。倩,美丽动人。③“小舟”:指采莲船。点破烟波面:指船桨划破水面
【注释】: 1. 采莲曲:乐府《吴声歌曲》名。 2. 荷叶:指荷叶上的露珠,也比喻莲花。 3. 笼头: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环形发网。 4. 道情:道家的情调或情趣。 5. 花妆:即花冠,用鲜花装饰的女子。 6. 清:纯洁,美丽。 7. 交颈:形容夫妻恩爱,互相依偎,像鸳鸯一样。 8. 翻笑:讥笑。 9. 老成:形容人老练稳重。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荷花的诗。首句“荷叶笼头学道情”
【注释】 ①背人:背对人。②子藏深:指莲子藏在莲蓬中,不易取出。③怕:害怕。④苦心:用心良苦。 【赏析】 这首诗写采莲女采莲时的情态,诗中用“拗落”二字,形象地表现其动作之轻灵。她“背人细数子藏深”,既表现了采莲子的细心,也表现出她的矜持和羞怯。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却把一个少女采莲时的神情、心理描写得细腻生动,饶有情趣
【诗句释义】 平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湖面平静宽广,莲花随风飘荡。花朵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美丽。 一双鸂鶒忽飞去,为惊花底兰桡鸣。——一对鸳鸯突然飞走,引起了水面上的荷叶发出响声。 兰桡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妩。——荷花丛中,有一位女子荡着小船,她的头发被梳成云朵般的发式,眉毛如画,显得十分美丽。 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采摘荷花的时候,衣袖里充满了香气
诗句: 《采莲曲》 潋滟溪光似辋川,新荷出水更嫣然。 注释: - 《采莲曲》: 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 潋滟溪光:形容溪边水光闪烁的样子,如同水面上的涟漪。 - 似辋川:比喻景色美丽如画,辋川是唐朝画家张璪的居所,此处用来形容景色之美。 - 新荷出水:指初生的荷叶从水面上露出来,生机盎然。 - 更嫣然:意味着更加美丽动人。 译文: 在溪流边,水面上波光粼粼
【注释】 莲:莲花。郎采莲,妾采莲——指男子和女子共同从事劳动;郎,指男子;采莲,即采莲时男女同游。莲花开似妾初年——莲花开放的样子就像我少女时期那样天真烂漫。“莲”是莲花的古称。莲房结实妾生子——莲花房里长出果实,结了莲子,是我怀孕生儿育女的标志。郎今采取应相怜——你如今采摘,也该可怜可怜我。“怜”,怜悯、怜爱。暖香虽断相牵连——虽然你已离去,但我依然怀念你,希望与你保持联系,永不分离。
采莲 南溪的秋水深且浑,美丽的村姑来采莲。 莲花盛开荷叶田田,芳香的桂花轻摇着兰花做的小舟船。 红彤彤的莲花束成一束,交叠的莲枝支撑着绿色船帆。 衣襟沾满了金色的花粉,莲子作为酒杯,荷叶作为脚凳。 歌声悠扬伴随着划船人,愿得如燕赵的贤女般美丽。 樊姬昔日进献给赵王,朝霞鲜亮几人能比肩? 其中有二位比自己更美,柔顺明亮在君王面前。 堪笑羊侃之妻为锦绣,艳歌留下怨恨的朱丝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江南采莲女子生活的诗作。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译文 清凉的风吹着雨滴打在横塘之上,仿佛一夜之间吴宫都弥漫了香气。 轻波上泛着荷花,就像翡翠一样悠闲自得;亭亭玉立的荷叶,像鸳鸯的低盖一样覆盖在鸳鸯上面。 鸳鸯交颈嬉戏,萍水相逢般自在;荇带随着水波摇曳,露珠滋润着娇嫩的花容。 青房珍珠般的花朵,云朵般的花影;绛红色花瓣上的红脂映照着阳光,显得格外娇艳。
采莲曲 并蒂空怜菡萏红,莲枝独对香莎碧。 并蒂莲枝两莫酬,美人迟暮迥含愁。 红衣褪尽新霜落,忽报江南一片秋。 注释: 1. 并蒂空怜菡萏红,莲枝独对香莎碧:形容女子对并蒂莲花的怜爱,而莲枝独自面对香莎碧绿的景象。 2. 并蒂莲枝两莫酬,美人迟暮迥含愁:表示女子对于并蒂莲的美好祝愿,希望它们能够长久陪伴在旁,同时表达出自己因年老色衰而产生的忧愁和哀怨。 3. 红衣褪尽新霜落,忽报江南一片秋
【注释】 采莲复采莲,仍唱《采莲曲》:又唱那《采莲歌》。 须食莲中肉:要吃莲子。 踟蹰(chíchú):徘徊、停留。 惟恐刺伤手:唯恐被莲叶划破手指。 藕亦不可弃:《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里指藕虽苦也不可丢弃。 似妾缠绵意:好像我依恋不舍的样子。 争如:哪比得上。 湖水清且深:湖面水很清而且很深。 徒能照妾面:只能映照我的容颜。 下有孤鸳鸯:水中有一只只孤单的鸳鸯。
诗句输出 南北湖亭竞采莲,吴娃娇小得人怜。临行折得新荷叶,却障斜阳入画船。 译文输出 在南北湖的亭子之间,人们争相采摘莲花,一个名叫吴娃的女子非常小巧,让人怜爱。她临行时折下一片新鲜的荷叶,用来遮挡斜阳,让阳光无法进入她的画舫。 关键词注释: 1. 南北湖亭:位于中国某地的一个美丽湖泊周围,是文人墨客常去游玩的地方。 2. 竞采莲:指人们在湖边争先恐后地采摘莲花
注释:在采莲时,我在夕阳下看见两艘小船飘荡在荷塘之中。白縠(hú 绉纱)风轻轻吹来,使人感觉到秋天的气息。浅浅的溪流与鹤的脚尖一样齐平,青青的荷叶像人的头一般高。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采莲景色的诗歌。诗人以采莲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诗人以采莲为题,描述了夕阳下双舟飘荡在荷塘中的美景。这里的“采莲”二字,既指实际的采莲活动,也可理解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感慨。
【注释】 长歌:指唱得高亢的歌声,也比喻悠长的歌声。短棹:指划得短促的船桨。满前溪:指船在小溪中行进。莫向中流荡双桨:不要在河中间划动船桨。水波容易湿人衣:意思是说,水波容易打湿人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一幅采莲图,画面上是一对对鸳鸯戏水,船在溪中穿行,船夫高歌,船桨短促,水花飞溅。诗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美。 此诗写采莲时的乐趣。开头两句,写采莲舟儿在小溪中行进
越溪的少女十五六岁,翠绿的罗衣上系着双凤翘起的花带。 她嫣然一笑,美如花中仙子,新妆照映在湖面的碧绿之中。 罗衣露水沾湿了红色的花瓣,少年情意绵绵相依。 船儿缓缓行驶在陌上,仿佛与岸边的恋人低语,鸳鸯惊散,留下一地的惆怅。 莲花虽美却不能采摘,因为茎上有刺;藕丝虽长却容易断裂,因为针孔太多。 一曲清歌飘入湖面,随着清风荡漾开去,船上空荡荡只承载着香风,载着芬芳远去。 译文: 越溪的姑娘十五六岁
诗句解读 泛西湖,西湖五月初,盈盈绿水开红蕖。纤手双摇木兰桨,荷花荡里移轻舫。 - 泛西湖:泛舟西湖,泛舟在清澈的湖面上。 - 西湖五月初:指五月初的西湖。 - 盈盈绿水开红蕖:水面上浮着的红色莲花。 - 纤手双摇木兰桨:描绘了一个女子正在用两只手臂摇晃着木制的船桨。 - 荷花荡里移轻舫:在荷叶丛生的湖中划着小船,轻轻移动。 花深叶密不见人,隔花遥听菱歌唱。菱歌唱,中情自惆怅。 -
注释: 1. 采莲莫采多:不要采摘太多的莲蓬,避免伤手。 2. 手伤有时好:虽然手可能会受伤,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反而能治愈疾病。 3. 伤我池中藕:手受伤是因为采摘莲蓬时损伤了池中的藕。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采莲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度劳累和过度追求的警示。在诗中,诗人强调不要过度采摘莲蓬,因为这样做可能会伤到手,同时也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而当身体出现病痛时
【诗句解析】 1. 莲子复莲子,苦心郎不尝。 - “莲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纯洁、爱情或团圆的美好愿望。这里“复莲子”可能意味着重复的莲子象征着不断的爱情追求或者对爱情的执着期待。同时,“苦心郎”可能指的是一个付出很多努力但最终未获得对方回应的男性角色。 - “苦心郎不尝”则表达了这位男子对爱情的执着和渴望,但他的努力似乎并未得到回应(“郎不尝”暗示着未能品尝到爱情的成果)
诗句释义: 1. 青溪小姑双婵娟:青溪,通常是指一个清澈美丽的小河流。小姑指的是年轻女子。双婵娟形容她美丽动人的样子。 2. 蓬蓬荷叶金桨船:荷叶是绿色的,金桨指的是用金色装饰的船桨。 3. 含情戏采并目莲:含情指的是充满情感。戏采即玩耍采莲。并目莲可能是指两人一起看并采摘莲蓬。 4. 并目莲,为郎喜:并目莲意味着两个人在采摘莲蓬时互相对视,这被理解为男方的喜事。 5. 刺满茎,伤玉指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女儿采莲拽画船”,写姑娘们挽着画船采莲;“船拽水动波摇天”,写船在水面上行进时,激起了水中的水波,荡起涟漪,好像连天上的云彩也为之动摇。“春风笑隔荷花面”,“春风”是诗人想象中的一种美好的景象,它似乎对姑娘们的采莲活动感到好笑;“笑”字写出了诗人的想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诗中标题及注释来理解,同时要联系作者和创作背景等知识来答题。“东湖采莲叶”的意思是在东湖边采摘莲叶。“西湖采莲花”的意思是在西湖边采摘莲花。“一花与一叶”的意思是一片莲叶上长出一朵莲花,“持寄阿侯家”的意思是托付给你阿侯的家。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所以答案是: 采莲曲 东湖采莲叶,西湖采莲花。 一花与一叶,持寄阿侯家。 译文:
【注释】 采莲曲: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同生愿同死,死葬清泠洼(yā)。下作锁子莲,上作双头华。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们愿意一起生活,也愿意一起死去,死后一同葬于清冷的池塘,那里有美丽的藕,下面结着藕,上面长着花。 这首诗是一首情诗,写恋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全诗用“同”字统领全篇,从生到死都表现了他们爱情的真挚与忠贞。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
【注释】 1. 采莲曲:古时民歌中描写采莲的曲子,多用男女对唱形式。 2. 放渔舟:放下渔船。 3. 湖之滨:湖边的边地。 4. 剪荷柄:折下荷叶柄(荷花梗)。 5. 鸳鸯飞兮翡翠惊:鸳鸯鸟飞起来,翠鸟受惊。 6. 张莲叶以为盖:把荷叶张开做伞。 7. 缉藕丝以为衿:把莲藕丝编成衣领。 8. 云光淡:云彩淡淡的,微光闪烁。 9. 微烟生:微微有烟升起。 10. 芳华:美好的春色,这里指莲花。
采莲曲 锦云承露珠盘冷,玉女佩环鸣玉井。凝歌声入天镜来,兰桡扰碎蓬壶影。弄香浮叶一何繁,翠盖霞幢不齐整。可是芳心空自苦,凌波无梦惟烟景。 注释: 1. 锦云:华丽的云彩。2. 承露珠盘:像盛满露水的玉盘一样。3. 玉女:仙女。4. 佩环:女子的首饰。5. 玉井:指井中水清澈如玉。6. 天镜:指天空。7. 兰桡:用兰花装饰的船桨。8. 蓬壶:神话中的仙山。9. 弄香:吹奏笙箫。10. 翠盖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朝采莲,暮采莲。 —— 描述一天中多次去湖中采莲的情景,表达了对采莲生活的热爱和频繁的劳作。 2. 长歌白苎木兰船。 —— 使用白苎和木兰作为制作船的材料,意味着使用了较为朴素的材质,但仍然坚固耐用。"长歌"可能指的是唱着歌曲在湖上划船。 3. 船头鸳鸯双白首。 —— 船上有两只鸳鸯,象征着和谐或夫妻关系。这里的“白首”指老年,暗示这对夫妻年龄很大
【诗句释义】 采莲曲:一种古代诗歌体裁,多写歌女在湖上采莲的情态。 彩云满湖莲叶多,佳人荡舟湖上歌。 彩云满湖:形容荷花盛开,像彩云一样美丽。 莲叶多:莲花茂盛,荷叶众多。 佳人:美丽的女子。 荡舟:划船。 湖上歌:在湖面上唱歌。 盈盈玉腕卷香罗:美丽的女子手腕纤细,衣袖如玉,轻轻挽起。 盈盈:指女子身材苗条、匀称。 玉腕:比喻手美。 卷香罗:用香罗(一种质地细密的丝织品)做的手帕或袖子。
采莲曲 明月满大堤,荡舟湖水西。 桨牙鸣浪碎,船尾拂花低。 绿鬟湿香雾,红袖罥芳泥。 采莲不得藕,空妒鸳鸯栖。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一个采莲女子在月下湖中的情景。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人与自然景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她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1. 明月满大堤,荡舟湖水西。 - 明月:明亮的月光洒在湖面上,增添了夜晚的美丽。 - 满大堤:意味着湖边的道路或者堤坝都被月光照亮,显得格外明亮。
采莲曲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丽莲叶新鲜。花颜如玉不常在,莲叶宛如罗裙怨春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意红情何去何从?年复一年采莲显娇容,采莲到底何所为?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却是客。常常是客,万里山河归未得? 争如池上锦鸳鸯,双飞双舞到头白。采莲复采莲,采莲总是令人怜。 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株连
《采莲曲》 日出采莲去,日暮采莲归。莲花如面叶如衣,船头对对鸳鸯飞。 鸳鸯飞入花深处,交颈绸缪无限趣。睹物关情可奈何,扣舷齐唱采莲歌。 采莲歌未休,心中无限愁。如何得似鸳鸯鸟,双去双来到白头。 注释: - 日出采莲去,日暮采莲归:描述的是清晨出发晚上返回的场景,强调了采莲的辛勤劳作。 - 莲花如面叶如衣,船头对对鸳鸯飞:形象描绘了莲花和荷叶如同人的面容和衣着,鸳鸯在船上飞翔的美景。 -
芙蓉江上秋风烈,采莲少女沙棠楫。 芙蓉江:即湘江之支流。 秋:指秋日。 烈:猛烈。 采莲少女:采摘荷花的姑娘。 沙棠(táng)楫:用沙棠木做的船桨。 红颜耀日总疑花,翠袖凌烟浑胜叶。 红颜:美丽的容颜。 耀日:光彩照人。 总疑花:好像花儿一样艳丽。 翠袖:绿色袖子。 凌烟:飘逸的烟雾。 浑胜叶:简直胜过树叶。 月高船重花欲稀,渐听花间笑语微。 月高:月亮高挂。 船重:船载物多。 花欲稀
【解析】 本诗为咏物诗,通过写“莲”的体态、颜色、香气和动作来描写它,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第一句写“莲”,第二句写“荷”,第三句写“荷”的动态,四句写荷的静态。最后一句是想象之词,将荷花比作越王宫中的美女,写出了荷花之美。 【答案】 ①千枝婀娜媚朝阳:千枝(千朵花)妩媚地迎着朝阳。婀娜,形容柔美多姿。②风泛红衣露碧房:风吹过,荷叶泛起红色的波浪,荷花的花朵露出碧绿的房顶。③疑是吴王开水殿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江南盛夏满池莲,若耶溪边来美人。 - 注释: 江南地区在夏季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池塘里满是荷叶和莲花。若耶溪,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这里吸引了美人前来游玩。 - 译文: 夏日的江南,荷花竞相开放,美丽的若耶溪边,来了一位佳人。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夏日景象,通过“满池莲”和“美人游”两个元素,展现了江南夏日的美丽景色和闲适的生活气息。 2.
【注释】 折:折断。绾:缠结。同心结:表示永远相爱的结,即“连环结”。 【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多写民间女子采莲时的情景。此诗写一个少女在采莲时,与心爱的人相会,并互赠定情物的故事。 首句“采莲折却藕”,以“折”字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个少女在湖中采莲,她用双手把藕茎折下,但藕丝却没有断。这两句既写出了少女动作轻巧,也暗示了藕丝的韧性。第二句“藕折丝不绝”
注释:斜眼望着荷花,转身划起船桨。别等潮水涌来,荷花被水打湿。 赏析:这首《采莲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采莲少女的形象。诗中“斜睇向芙容”一句,通过斜眼凝视的方式,将少女娇美的面容展现得淋漓尽致;“回身鼓兰楫”则形象地描绘了少女轻盈地转身,击打着船桨的动作。这两句诗通过对少女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她的优雅和灵动。然而,诗人并未满足于仅仅捕捉到少女的外在美,而是进一步通过“莫待暮潮生
注释:采摘莲蓬的时候不要只摘花朵,因为花朵凋谢后才能结出藕。八月时节露水白,望着秋天的江水使人感到怅惘不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采莲图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诗中通过对莲花、荷叶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同时,诗中的“怅望秋江水”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之情
注释: 1. 采莲曲:即《采莲行》或《采莲歌》。古代民间歌曲。 2. 采莲复采莲:指采莲的男女双双相向。 3. 莲叶青田田:形容荷叶茂盛,颜色青翠,如田田之稻苗。 4. 舟轻风荡漾:指船儿在水中轻轻摇曳,微风吹拂。 5. 抛失露珠圆:指在采莲时,不小心将露水弄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夏日夜晚,诗人独自在湖边采莲,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诗中通过“采莲复采莲”和“舟轻风荡漾”等描写
【注释】 停桡(záo ráo)采莲花:指停船休息,采摘荷花。停桡:停止棹桨,即停下船只。 红芳:红色的花朵。 讵(jù):岂。 【译文】 停船休息来采摘莲花,看到花儿已经盛开又凋落。 清澈的水面上日夜波涌,红色的花朵难道比去年更好? 赏析: 这首诗是写荷花的美。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富有真情实感。前两句写诗人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但时间过得很快
诗句:去觉横塘近,来惊初路遥。 译文:离去时感觉池塘很近,归来时惊讶于路途的遥远。 注释: - 去觉横塘近:离开时感觉池塘非常近。 - 来惊初路遥:归来时惊讶于路途的遥远。 赏析: 王昌龄的《采莲曲》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采莲场景的诗。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采莲女子的美丽和劳动生活的情态。其中,“去觉横塘近”表现了诗人在离开时对池塘位置的清晰感知
注释:荷叶无法裁剪,藕丝无法缝合。 相互招呼早早出江边,游子害怕看你。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采莲女劳作生活的诗歌。首句中的“不任裁”和“不任缝”表现了采莲女的勤劳与不易,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第二句中的“相呼”表现了采莲女之间的默契与团结,而“早出浦”则描绘了她们忙碌的场景。第三句中的“怕窥侬”则描绘了采莲女们对游子的心理活动,既表现出她们对游子的关心和牵挂,也反映出她们的矜持和自尊
【注释】: 1)凫鹥(y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 2)中流:指河流中央,也比喻人或物中间。 3)双与匹:数量词连用,泛指“一双”。 4)赌失碧玉篸:赌输了失去碧玉制的网兜。 5)篸: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用来捕鱼或做网具。 6)家:这里指家里的人。 【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绝。此诗写的是采莲女在采莲时,因船儿翻了而丢失了鱼网,回家后不敢向家里人说破的情事。全诗采用白描手法
【注释】 细语:低语。呼人远不闻:指采莲时发出的声音很低,所以远处听不见。石榴裙:形容水面上荷花的颜色像红色的裙子一样。一身肌骨无多重:指身体轻盈,没有重量。欲入荷花化彩云:意思是要进入荷花里,变成一朵彩云。 【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绝。诗中通过描写采莲女在采莲时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细语呼人远不闻”
【译文】 采莲时,荷叶是红色的,莲花是绿色的。红色像妾的容貌,绿色像妾穿的裙子。荷花虽然红得鲜艳、绿得浓艳,但却容易凋谢。情人来了却始终不来。 停船转桨过了中午,藕丝已经断了,莲心也苦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采莲的情景。首二句描绘了美丽的莲花和碧绿的莲叶。“红似妾容妆,碧如妾裙色”用拟人的手法把莲花和莲叶比作自己的容貌和裙裳。三、四句写红莲易落,碧莲易衰,暗示女子青春易逝
《采莲曲》 荷花香,荷叶长。红妆夺侬目,绿刺牵侬裳。纤纤玉手摇兰桨,傍叶看花恣游赏。 须臾采得满船归,一曲清歌隔江响。采莲采莲难疗饥,不如采桑堪作衣。 注释: 1. 荷花香:荷花散发出的清香。 2. 荷叶长:荷叶长得非常茂盛。 3. 红妆夺侬目:红色的妆容吸引了我的目光。 4. 绿刺牵侬裳:绿色的荷叶刺穿了我的裙子。 5. 纤纤玉手摇兰桨:纤细的手指在划着竹制的桨。 6. 傍叶看花恣游赏
采莲曲 湖南采莲子,湖北采芙蓉。莲子心犹苦,芙蓉花自红。 译文: 在湖南采摘莲子,在湖北采摘芙蓉。莲子的心还是那么苦,而芙蓉花则开得如此美丽。 注释: ①采莲曲:古代的一种民歌,多描写江南采莲的欢乐景象。 ②湖南:指洞庭湖一带。 ③湖北:指长江中游一带。 ④莲子心犹苦:指莲子内含苦味的胚芽。 ⑤芙蓉花自红:指荷花(即芙蓉)花开得鲜艳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的民歌
【注释】 澄澄:清澈明丽的样子。若耶溪:古水名,在浙江绍兴。盈盈:形容莲叶盛满莲花的样子。容与:指从容悠闲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采莲少女的神态。她轻快地来到溪边,采摘着盛开的荷花。她把荷花比作美丽的玉颜,自己则像荷花那样自在悠闲。诗中用“澄澄”来形容溪水的清澈明丽,用“盈盈”形容荷叶盛满了荷花,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全诗意境清丽,语言优美,富有情致
【解析】 (1)“云鬟”“玉搔头”是本诗的关键词。云鬟,即云状的发髻;玉搔头,用玉装饰的首饰。形容女子的头发梳得高高的,像云雾一样,再用玉制的发簪把头发束起来。 (2)“湖上相将弄小舟”中的“相将”是本诗的关键词。“相将”,指男女相互配合、相助的意思。 (3)纤手接来花并蒂,半含欢笑半含愁,是本诗的关键词。“并蒂”,指两朵花紧靠着生在一起,这里比喻两人情投意合。 (4)赏析:此诗为闺怨词
【诗句解读】 1. 荷叶离离带暖风,香生菡萏玉颜红:描述了荷花的荷叶在温暖的春风中轻轻摇曳,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花瓣如同玉石一样透亮,颜色鲜红。 2. 娇歌一曲鸳鸯起,多少残霞落水中:描绘了一对鸳鸯在水中嬉戏的画面,以及夕阳西下的美景。 【译文】 荷叶在暖风中轻轻摇曳,荷花散发出香气,花瓣晶莹剔透,犹如玉石般美丽。娇美的歌声响起,鸳鸯翩翩起舞,映衬着夕阳的余晖,美不胜收。 【关键词注释】 -
注释:傍晚时分,微风拂过船桨,夕阳映照在湖边,美丽的莲花簇拥着少女的花裙,更显娇媚可爱。忽然间,西陵的一片月光洒落下来,那位弄珠的神女也降临长川。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晚风和夕阳下的采莲情景,以及一位神女降临长川的奇景。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动人。通过描绘晚风、夕阳、莲花、少女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同时,通过对神女降临长川的描述,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艺术魅力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通过描写江南水乡采莲姑娘的外貌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坚贞秀美的内心世界和对征夫的深挚思念。 诗中的“采芳越女斗蛾眉”描绘了采莲姑娘们美丽的眉毛如同争斗中的蛾子一样美丽,突出了她们的美貌和自信。这种描述不仅抓住了采莲姑娘的特征,也表达了她们在劳动中的自信与美丽。“颜色如花镜里窥”进一步将采莲姑娘比作盛开的花朵,暗示她们的美丽不仅局限于外表,更有一种内在的光彩。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的场景。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春风荡漾生紫烟:描述春风轻拂水面,带来阵阵紫色烟雾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2. 春水涟漪产白莲:春天的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这些涟漪逐渐汇聚成了洁白如玉的莲花。 3. 四月花开皎且鲜:四月份的莲花盛开,花朵纯洁明亮,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4. 五月花红复间碧
【注释】 1. 玉叶:指荷叶。 2.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变凉,植物开始凋零,水珠凝结在叶子上。 3. 素波:指白色的水面。 4. 及时裁舞袖:及时裁制衣服,以备冬天使用。 5. 轻去拂香车:轻风吹去芳香,使车子散发香气。 6. 白玉:白色玉石。 7. 丹砂:红色矿石。 8.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采莲时的情景。首句写荷花初开时的景色;第二句写荷花盛开的时节
诗句释义: 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译文: 我深知荷花的美丽胜过了妾的容貌,所以特地来到江边采摘荷花。那男子为何总爱捉弄人?他既不看我的荷花也不看我,却偏偏看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采莲曲》中的一句。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女在江边采摘荷花的情景,她的美丽和自信让人赞叹不已。特别是诗的最后一句,“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释义】: 采莲曲,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诗歌。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儿时的记忆。诗中提到的“杨柳依依”、“鵁鶄飞处”、"渚莲飘"等词语都富有诗意。 【诗句注释】: 1. 杨柳依依锁六桥——杨柳依依:形容柳树长得很茂盛,枝叶婆娑。六桥:指的是杭州西湖中的六座石桥。 2. 鵁鶄(liú liú)飞处——鷃鷃(liú liú):一种鸟名,这里借指游动的水面。 3. 子家生长——子家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木兰轻舫荡平沙:木兰轻快的小船在平静的沙地上荡漾,形象地描绘了船儿在水中轻盈的姿态和水面的宁静。 2. 双宿鸳鸯并蒂花:两只鸳鸯像一对恋人一样栖息在一起,它们的花蕊紧挨着,象征着爱情的紧密与美好。 3. 不学浔阳江上女:这些年轻的姑娘们不愿模仿浔阳江上的那些被贩卖为妾的女子,她们不愿意失去尊严和自由。 4.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采莲曲:这是一首描绘采莲场景的诗歌。 2. 白鹭青天映,红妆绿水遥: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白鹭在蓝天中飞翔,而远处的荷花在绿水中显得遥远且美丽。 3. 笑语荷花里,争荡木兰桡:这里描述的是人们欢声笑语地在荷花丛中嬉戏,同时有人正用力地划着船桨,仿佛是在与木兰一样的女子竞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活泼的江南水乡夏日采莲的场景。诗中“白鹭青天映
【译文】 湖面上晴风吹过白昼,鸳鸯双双守护着华丽的绣衣。轻摇兰艇在青波上前行,水面平静却像藕叶一般合拢。荷叶的圆盘拂过手腕荡起水珠子,零乱的银塘湿透了罗袖。随意摘取半开的荷花,面对风儿自嗅其香。问我的面容是否比你好,仍然嫌我身上的胭脂粉太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此诗写一女子采莲的情景。首句描绘了一幅清新、优美的夏日景色:湖面上,春风拂面,阳光普照;湖中,一对对鸳鸯戏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采花莫采叶”,采莲时,要采摘莲蓬上的花,不要采摘莲叶; “藕中多乱丝,缠绵那得久”:莲蓬内的丝很多,缠绕在一起不容易解开,所以很难持久。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藕内乱丝比喻为纠缠不清的情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所恋之情的依恋与不舍。 【答案】 译文:采莲时,要采摘莲蓬上的花,不要采摘莲叶。莲蓬内的丝很多,缠绕在一起不容易解开,所以很难持久。 注释
【注释】 莲白:莲蓬的白色部分,莲子。 生花:开花。 莲红:莲蓬的红色部分。 生子:莲蓬里的莲子。 采白莫采红:不要采摘红色的莲花,因为莲子在莲蓬里,红色是莲蓬的壳。 留红在叶底:让红色莲蓬的莲子留在莲蓬底下,待到成熟后采摘。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莲蓬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莲花的颜色和生长情况,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地采摘莲花的莲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生活智慧
【注释】 种菱:种植菱叶或菱花(菱形的叶片,是水生植物)的园地。宜:应该。 种藕水宜深:种菱的地方要浅,而种藕的地方要深。 白白无人见,淤泥识此心:因为菱叶和菱花都是白色的,所以没人看见你;而你的内心深处只有泥土可以认识,因为你的心是泥土做的。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种菱人的内心世界。种菱人种的是菱叶,种的是菱花,而不是莲蓬,所以诗中的“种”字用错了,其实应该是“植”。种菱的地方要浅
【注释】 1.水肥多并蒂:指莲花生长在水中。 2.色映白成红:莲花的花色与白色莲叶相映,显得格外鲜艳。 3.叶大偏宜藕:荷叶很大,适合养莲藕。 4.田田满浦东:池塘中荷叶茂盛,莲蓬遍布池塘东边。 5.“浦”通“浦”,即池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时所见美景的诗。首句描绘了水面上的荷花,第二句描绘了颜色鲜明的莲花,第三句描述了荷花的叶子,第四句描述了荷花的莲蓬。全诗语言简洁明快
飞身下七襄,骖驾六龙翔。 负局行中夏,携壶出大荒。 蓬莱千日酒,沆瀣万年浆。 勾漏砂如石,蓝桥玉作霜。 注释与赏析: 诗句一:“飞身下七襄,骖驾六龙翔。”描绘了诗人在飞翔的状态下,从高空俯瞰大地,感受着速度和自由。“负局”可能指携带或背负某种物品,“行中夏”表示行走在夏季的大地上,显示出一种对季节变迁的感受。 诗句二:“蓬莱千日酒,沆瀣万年浆
【注释】 棹讴:划船时唱的曲子。宛转:形容声音婉转悦耳。队队:形容采莲人很多。竞:争着。红妆:女子化妆,借指妇女。名姓:姓名。当住:拦住。木兰船:木兰船上的荷花。 【赏析】 《采莲曲》是一首民歌,它生动地描写了江南水乡采莲女的欢乐生活。全诗以“荷”为主线,通过细腻、逼真的描绘,把江南水乡的风光和采莲女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写采莲女们划船到中川(指湖泊中心)去采莲的情景
【解析】 此词上片写莲,下片写人,以动衬静。“荷叶高低笼水碧”一句写荷塘中荷叶高低错落、翠绿欲滴;“叶下花红露沾湿”一句写荷花在雨中娇媚动人,花瓣晶莹如玉,微带水气;“采莲渡头风正急”一句写风急天高,水面上的荷叶摇曳,仿佛有船儿正在过河。 【答案】 示例: 采莲曲 荷叶高低笼水碧,叶下花红露沾湿,采莲渡头风正急。 赏析: 全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日荷塘图景。“荷叶高低笼水碧,叶下花红露沾湿”
【译文】: 湖中花艳张红云,湖上女儿新茜裙,清歌妙曲隔花闻。 隔花闻,声宛转,迹虽亲,心独远。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姑娘的幽怨之情。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之中。“花艳张红云”一句,描绘了一个如画的采莲图,画面美丽而宁静;“新茜裙”一句点出了采莲女的身份,她身着鲜艳的衣裳,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对比。“隔花闻”三字,将采莲女置于花丛中的情景生动地勾勒出来。“声宛转”和“迹虽亲”
【解析】 (1)此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采莲女子与所爱男子在湖上相遇、相拥的动人画面。“荷花”是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此处以香满衣暗示了荷叶的清香,渲染出一种浓郁的情调。“并船归”写出了二人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2)“桂为楫”指的是划船人用桂枝作桨,这里的桂指代的是荷花。“激清波,荡明月”运用了想象,描写了两人乘着小舟,沿着月光下清澈的湖水荡漾前行的情景
【注释】 (1)兰舟容与:形容船行缓慢,悠闲自得的样子。 (2)步摇:古时妇女的一种头饰,摇动时会发出声响。 (3)双鸳鸯:指水中的鸳鸯鸟。 (4)罗裙带湿 生浓香:指女子的裙角上沾满了水珠,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气。 (5)坐中流:坐在船中。 (6)奏龙笛:指吹响龙笛。龙笛,一种形状像龙的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采莲女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女的美丽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采莲曲:描述采莲女的美丽和动作,以及她与荷花的亲密关系。 2. 二八娉婷采莲女:描绘了两位年轻女子(二八,即十六岁)美丽动人,正忙碌地采集莲花。 - 注释:"二八"指年轻女子的年龄。 3. 采莲爱采双头蕊:强调女性对莲花中特殊部分的喜爱。 - 注释:"双头蕊"是莲花的一个特征,即两片花瓣相连形成的独特形态。 4. 绿波摇动落红衣:描述了荷花在水中摇曳时,花瓣落下的情景。
【注释】 莎草:一种植物,叶子细长而柔韧。迷:使模糊不清。裙:指裙子。绿:颜色浅绿。上颊红:荷花的颜色是粉红色的。荡舟人不见:荡舟的人已经看不见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采莲姑娘的诗。全诗写采莲姑娘在荡舟时,看到美丽的荷花,感到十分高兴,但当她们荡舟而去后,采莲姑娘又回头望着荡舟离去的地方,不禁怅然若失。 “莎草迷裙绿,荷花上颊红。”起句写景。莎草是浅绿色的,所以诗人用“迷”来形容它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采莲少女在荷塘边,时而低头采摘莲蓬,时而在荷叶上歇息的情景。她被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歌声所吸引,忍不住要停下手中的活计,去聆听那悠扬的棹歌。 玉溆(xǔ):荷花丛生之地;溆,水边。 花如锦:形容荷花色彩缤纷、艳丽如锦。 金池塘:指清澈见底、颜色像金子一样的池塘。 水似苔:形容池塘中的水面像苔藓一样绿油油的。 郎船:男子乘坐的小船。 何处:何处可寻? 时:不时。 时听:时不时地。
《采莲曲》描绘了一幅美妙的采莲图,表现了诗人赞美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诗中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春三月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来表达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以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深深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老农妇因辛勤生产的粮米被官府搜刮盘剥殆尽,只好靠拾橡子聊充饥肠的悲惨遭遇的描写,深刻揭露官租之重和官吏之法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诗词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收集、整理诗句信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归纳分析。“锦袖”意为“彩绸的衣袖”,“清川”指“清澈的河流”, “红妆绿水洲”“红妆”为“女子妆容,红色化妆”,“绿水洲”意为“绿色的水面上的小洲”。 【答案】 译文:锦袍彩带的游人轻歌曼舞于清澈的江上,红妆的女子在碧绿的水面上划桨游玩。 赏析
【注释】: 采莲曲:古代民间乐府名。 妆成:指女子梳妆打扮。 翻自爱:倒映在水里的自己倒映在水中,非常美,所以爱。 临水照:站在水中看自己的倒影。 娥眉:蛾眉,形容美女的眉毛修长而弯曲。 荷筒:荷叶做的圆筒状容器。 误攀折:被误认为是荷花的茎,实际上是藕。 撩乱:凌乱。 不成丝:比喻藕断了,不能连成丝。 【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之一。此诗意在描绘一个女子在湖中采莲时的情景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如本诗要求分析“荷花与人面”的含义;赏析“白鹭已先知”的妙处。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1) “荷花与人面,相对两相疑”,人面是喻指美女,荷花也是喻指美女,这两句写诗人在采莲时,看到美丽的荷花,联想到美人,不禁心生疑虑,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捣鬼
诗句释义: - 采莲曲:这是一首描绘采莲场景的诗歌。 - 别浦千花暝:在黄昏时分,别浦上开满了千朵荷花。 - 回舟一水香:当小船回来时,水面上弥漫着一股香气。 - 停桡休更折:停下船桨不要继续折断荷花。 - 留着伴鸳鸯:留些荷花来陪伴鸳鸯。 译文: 在黄昏时分,别浦上开满了千朵荷花。当小船回来时,水面上弥漫着一股香气。停下船桨不要继续折断荷花,让它们留下来陪伴鸳鸯。 赏析:
以下是对《采莲曲》逐句的翻译: 1. 诗篇内容与注释 - 诗句解读:“妾本临江住,芙蓉荡双楫。” 这句诗描绘的是临江而居的女子,她穿着绿色罗裙,与满塘的荷叶相映成趣,脸上绽放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荷花。这里的“芙蓉”指的是荷花,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 关键词:妾、临江、芙蓉、双楫。 - 注释:妾,古代对女性的谦称。临江,指靠近江边居住。芙蓉,此处指荷花。双楫,指两条船
注释: 托根同佳藕,何须妒并妆。 生憎子结后,强半是空房。 托根:荷花的根。何须妒并妆:何必嫉妒并蒂莲呢?并蒂莲是指两朵荷花连在一起,像并蒂的花一样,常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 生憎子结后,强半是空房:我讨厌那些在荷花凋谢后才结出果实的植物,因为那一半已经空空如也了。这里的“子结后”指的是荷花凋谢后,结出莲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荷诗。诗人通过对莲花与荷花的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采莲曲 芙蓉花发江风香,鸳鸯双飞入金塘。 绿杨堤畔谁家女,并着兰桡斗艳妆。 玉溆烟残初过雨,越罗衣袂凌风举。 采莲一曲遏红云,却笑荷花不解语。 江头扶荔光陆离,千树万树红霞披。 烟销初褪玉肌露,双手贻郎不自持。 越来溪水还东注,那见当年浣纱处。 人生行乐须及时,不用五丝延命缕。 注释: 1. 芙蓉花发江风香:芙蓉花开,香气飘散到江面上。 2. 鸳鸯双飞入金塘:鸳鸯鸟双双飞入金色的池塘。 3.
青绫裙子试新裁,水面风吹拂拂开。 舟小身轻波复静,荷花荡里去还来。 注释: - 青绫裙子试新裁:用青绫制作的裙子尝试着做了新的衣服。 - 水面:指荷叶覆盖的水面。 - 风:这里指微风。 - 拂拂:轻轻地吹动、拂动的样子。 - 舟小:船小。 - 身轻:身体很轻盈。 - 波复静:水波又恢复了平静。 - 荷花荡:荷花丛生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穿着新裁制的青色绫裙,在水面上乘船游玩的情景
【注释】 (1)翡翠楼:指女子的梳妆楼阁。 鸂鶒水:即鸳鸯湖。 靓妆摇荡湖色澄(jìng):形容女子的容颜如芙蓉般美丽。靓妆,美丽的妆容。摇荡,摇曳晃动。 一样芙蕖(fúqú)镜光里:一样的莲蓬在镜子中映出的美丽影子。一样,相同。芙蕖,莲花。 蒲深柳暗人迹稀(xī),麦歌声里双凫飞(fú)。蒲深,长满蒲草的水塘很深。柳暗,柳树茂盛,遮挡了阳光。人迹稀,人迹稀少。双凫(fú),两只野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赏析。赏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时,要解释该句诗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运用手法及效果,最后点明使用该诗句在句中的作用及蕴含的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艳装二八女”“娇歌采莲曲”:这两句写出了采莲女子的美貌、娇态与美丽动人的歌声,是全诗描写的重点。 第二句“停桡江上郎”,写采莲女在船头歌唱的情景。停桡
注释:采莲时不要采摘莲花的花和莲叶,要明白最苦楚的是那被折断的绿心。 赏析:此诗以反说之语写采莲人之苦,表达了对采莲人的同情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注释:荷花盛开时,花朵繁多,色彩艳丽照水;荷叶茂盛时,叶片繁多,颜色青翠映水。我希望能够及时采摘,不让它们在秋天凋零。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荷花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将荷花与花、叶进行了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娇嫩。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希望能及时采摘荷花,不让它们在秋天凋零,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珍视之情
【注释】: 折花折翠茎:折取莲的花朵,折断了嫩绿的莲藕。 常恐轻断脆:担心荷花易被折损、折断。 但使藕常在:但愿荷叶常年保持生机。 年年花相似:每年荷花依然美丽动人。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采莲女折藕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折藕的过程。"折花"与"折翠茎"互文见义,都指折取莲花。"折花"是动作行为,"折翠茎"则是对折下花朵后所留下的莲藕形象的描述。“常恐轻断脆”是诗人对荷花的爱护之情的表现
【注释】 湖西:指西湖。 短袂(mèi)轻绡(xiāo):女子的衣裙。袂,衣袖;绡,丝织品。 小红艇子:小巧玲珑的小船。驾双桡(ráo):划桨。桡,船桨。 荡破粼粼:水面被船桨激起波纹。粼粼,形容水波明净的样子。 锦云:指荷花。 荷叶荷花扬锦云:荷叶上荷花如锦绣般灿烂。扬,举起。 鸳鸯两两护波纹:鸳鸯在水中游动,像是在守护着水面上的涟漪。 荷钱:荷叶上的水滴。却喜似侬钿(dian)
【译文】: 少小时家在横塘,淡妆荡小艇。 穿过树叶荡双桨,最怕风吹把船裁。 朝阳花儿才舒放,午后花儿又卷收。 舒卷一转移心绪,怎可轻言就转忧。 缠绵悱恻比中流,试问谁的情意深。 【注释】: 1. 横塘:即横塘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横塘街。 2. 荡:划动,泛舟。 3. 穿叶怑并头:形容小船在水面上穿梭,与荷叶相交错的景象。 4. 只畏香风剪:害怕香气被风吹散。 5. 朝毛花始舒
【解析】 此诗以采莲女的口吻,写她与情人之间的爱情。 采莲曲:一种民间歌曲,多在采莲时唱之。这首诗描写一个女子采莲时的情景。 “采莲休采菱,菱刺多伤手”,这是对采莲女采菱的劝告。“菱”是水生植物,其果实可食,也可为船桨材料,但菱叶、菱角却有刺,会伤人。 “留取玉纤娇,为郎纫佩玖”,这是说女子要留下自己的纤纤玉手,来为男子缝制衣饰。“佩玖”,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由珠、玉等物串连而成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首诗是一首乐府民歌,全诗写采莲女荡舟采莲的欢快情景:一问一答,轻松自然;“盈盈水中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采莲姑娘们轻装素裹、娇美动人的情态;“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以动态描写来刻画静态画面,将荷叶、水花、露珠等自然景物融入其中,富有情趣。 【答案】 译文: 采莲又采莲,在清澈的荷塘中行走。 鸳鸯戏水时,偶尔碰到荷叶上,扑打着翅膀飞起
采莲曲 梧桐转阶月如水,满地瑶华铺不起。 谁家玉箫吹画楼,不管洛阳春色愁。 吴姬蹈歌楚女舞,罗带同心结飞组。 采莲不采菂中薏,见人但道莲心苦。 鲤鱼吹风红叶秋,独持明月上兰舟。 巴陵去去三千里,情与白波天外流。 诗句注释 1. 梧桐转阶月如水:描述月光洒在台阶上,如同流水一般清澈透明。 2. 满地瑶华铺不起:形容地上的莲花盛开,美得让人无法直视。 3. 谁家玉箫吹画楼: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里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 首句“若耶溪畔几人家”,描绘了若耶溪畔的美丽景色,溪边有几户人家,清流潺潺,落花满地。这句诗通过“几人家”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第二句“处处清流漾落花”,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江南水乡,清流中漂浮着落花,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采莲曲》:采莲朝暮去,徒事挹香芬。心苦那如妾,蓬飘莫是君。渔舟沿浦入,人语隔溪闻。最恨无情水,东西两岸分。 诗句注释如下: - “采莲朝暮去”:描述采莲女每日早晚都在江中劳作。 - “徒事挹香芬”:强调她们在工作之余,仍致力于采集荷花的香气来制作香囊。 - “心苦那如妾”:表达了采莲女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如同妾妇般被束缚。 - “蓬飘莫是君”:可能指的是采莲女对漂泊不定的生活有所感慨。 -
越女出采莲,采莲西湖边。 兰桡桂楫迎风前,艳蕊浓妆都可怜。 - 诗句翻译与注释: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作品。这首诗袭用乐府旧题,通过对江南水乡采莲姑娘的描写来展现采莲姑娘坚贞秀美的内心世界和对征夫的深挚的思念,同时表现出初唐统治者扩边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中“怜君有花采不早”表达了作者对采莲者命运的同情,“秋来结子莲已老”则描绘了莲子成熟后,莲花凋零的景象,寓意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释义】:采莲女在湖头采莲,不往荷花丛中;她的笑脸像芙蓉花开。 【赏析】:此诗写一位姑娘采莲子的情景。首句点出采莲的地点和对象。第二句是说姑娘不向荷花丛中采莲。第三句进一步说明姑娘为什么不愿到荷花丛中采莲,她看到那些莲花好像自己的脸面一样,所以不愿去采。最后一句是说姑娘与小伙子相看而笑,两人都以为对方是采莲的好手,其实他们都是采莲的新手。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显,却很富有情趣
【诗句注释】 1. 七星岩下采莲花——七星岩: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莲花人面照明霞——莲花:这里指莲花灯,古代的灯具,用莲花制成。人面:指莲花灯上的图案,可能是一种人物或动物的脸。 3. 昔年湖水注东斜——昔年:过去的时光。注:流入、注入。 4. 谁凿渠,绕城左——谁:疑问词,表示疑问。凿渠:挖渠道。绕城左:环绕在城市的左边。 5. 缘东堤,顾复我——缘
罗袖沾春雾,兰桡荡碧漪。 【注释】: 罗袖:指代女子的衣袖。罗,一种细密而美丽的丝织品,常用于制作衣物;这里借指衣服。 溅(jiān): 水花四溅。 兰桡(ráo):用香草制成的小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湖中劳作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采莲曲(cǎilánqǔ):即《采莲曲》。古乐府名。内容多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江南弄》《西洲曲》等。诗篇多以民间歌谣为底本
【注释】 家:家园,这里指代作者的居所。 近:靠近。 城西:指家乡所在地西郊。 绿水塘:清澈碧绿的水塘。 荷花:莲花。 开落:凋谢与盛开。 几:多少;多少个。 悲伤:哀伤,忧愁。 遥:远处。 寄:寄托;送。 阿郎:对男子的美称,也指情人、丈夫。 妾:古代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 苦心:忧虑的心思。 终为郎:最终为郎君担忧。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是写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情人而作。全诗四句
【注释】 湖上西风:指秋天的湖上。绮罗:指美女的衣服。靓妆越女:指美丽的越地姑娘。清波:清澈的水波。折将莲叶:用荷叶做掩面物。棹过前滩:划船过了前面的浅水滩。笑语多:欢笑声多。 【赏析】 《采莲曲》是一首描写江南女子采莲时情景的民歌,全诗通过描绘江南女子在秋风中采莲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美貌和活泼的性格,以及她们与大自然、与同伴的和谐关系。 首句“湖上西风吹绮罗”
注释:在烟雾缭绕的江中,有一只小舟独自采莲,两岸的花香弥漫着,正是早秋时节。我忽然看见江南的明月升上了天空,玉箫的声音似乎将紫色的云彩吹断了,令人感到忧愁。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江南采莲景色的诗。首句“烟中一叶采莲舟”,以“烟”字为引,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小舟在轻纱般的薄雾之中摇曳,犹如一叶扁舟,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第二句“两岸香风正早秋”,则进一步描绘出了江南秋天的气息
【注释】 1. 芳菲:芳香的花木。 2. 南港:指南方的港口,泛指南方。 3. 北港:指北方的港口,泛指北方。 4. 高茎:荷花的茎杆。 5. 圆露:新月如盘,故称圆露。 6. 罗衣:丝绸衣服。 【赏析】 此诗描写了采莲时的情景。首联“轻舟日日傍芳菲,南港花繁北港稀。”写轻舸时时靠近芬芳的花丛,南港鲜花繁盛而北港却少有花踪;颔联“贪折高茎伤弱腕,却翻圆露湿罗衣。”写诗人贪图攀折高高的荷花茎杆
注释:秋天的水面上,映照着红霞,水面上泛着金光。远处的横塘里种满了花。傍晚时分,我乘船归来,看着远方杨柳依依,那是我的家乡。 赏析:本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风光,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秋日湖光水色图,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抒情诗作
诗句翻译:荷花柔弱,风一吹便无法自持,更无法忍受水面上风吹过来。 译文:荷叶和罗裙一样绿,荷花和脸庞一样红,采莲女子的身影不见,只听见她的歌声在水面飘荡。 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诗,此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欢乐,赞美了她们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全诗通过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等细节描写,将采莲女子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 菱歌:即《采莲曲》中的“菱歌”,是古代民间歌曲,多用在采莲时。 若耶:古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有东施故居。 秋风:指秋天的风,这里借代秋天。 湖南:泛指湘江一带,因湖南简称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思妇之诗,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思念远方的郎君,夜不成寐。全诗以“恨”字统领全诗,抒发了作者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丈夫归期遥遥的惆怅和期盼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采莲曲: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结束之际,准备离开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她回忆起去年春天的相遇和美好时光,感叹年老色衰。 译文 送春归,短葛换罗衣;城南城北花正飞。 寻芳直探若耶浦,欸乃歌长杂鸣橹。 渚莲叶绿花殷红,欲采不采心徒苦。 心徒苦,去去频回驻。 忆昔相期花信风,花开顿觉年迟暮。 年光迟暮祇惊花,馨香那得似侬家。 外直中通尘不染,蕣英肯与斗繁华。 蕣英朝暮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采莲曲》。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1. 莲塘格格蜻尾绿,香威阴烬龙幡曲。 2. 兰皋欹雀金鳞浓,水底鸳鸯三十六。 3. 捉花雾盖凤翼牵,蜂须懊恼猩唇连。 4. 叶多蕊破麝灶消,日光琢刺开青鸾。 5. 麒麟腰带鸭头丝,银蝉佶杂蛾衣吹。 6. 郎心清彻比江水,丁香澹澹眉间黄。 7. 粉痕月避清蒙蒙,大露寒森迸珠网。 8. 藕花欲落丝暗从,锦鸡张翅芙容同。 9. 脉脉红铅拗莲子
诗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晨采莲女的美丽景象。下面将根据提供的诗句,进行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睡起打新莲:从睡梦中醒来,开始采摘新鲜的莲花。 2. 莲塘红日鲜:池塘中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3. 珠儿停叶露:莲花上的露珠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 4. 曾得几时圆:这样的莲花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如此完整地展现。 - 赏析 王昌龄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诗句释义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 译文 1. 在北渚上采摘菱角后归来,又在前溪中采摘莲花离开。 2. 无端地掉落了玉钗,记得那地方是在回舟处。 3. 这首诗用诙谐的语言,描写一位注重容貌的采莲女,娇艳明媚,前后观看身姿都非常优美,然而出去采莲,却来得最晚(妆扮的原因导致)。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采莲复采莲,采莲方未已。 翠羽拂云平,轻桡乘浪起。 越女娇娆世所无,玉环系腕色甚都。 相将结伴寻芳去,但得芙蓉莫浪趋。 译文: 采莲姑娘们来回穿梭,她们的采莲活动永无止境。她们身着翠绿色的罗裙,在碧绿的荷叶上翩翩起舞。她们的手腕上戴着晶莹剔透的玉环,美得令人窒息。她们手挽着手,结伴而行,寻找那最美丽的花朵。只要见到美丽的荷花,她们便毫不犹豫地采摘。 注释: 翠羽:翠绿色的羽毛
【注释】 芙蕖:荷花。 红妆绿鬓(bìn):指女子的妆容和发饰。 青苎(zhú):深青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用这种布料制作的裙子。 船头摘花歌且坐:坐在船头上一边唱歌一边采摘荷花。 夷犹(yíyóu):迟疑不决的样子。 山雨过横塘:山里的雨刚刚过完。 柳阴:柳树的树荫。 锦云柔:像锦绣一样美丽的晚霞。 争唱斜阳不肯休:纷纷挽留夕阳不肯让它落下。 趁得落潮归又晚:等到落潮时间到了,回家又晚了。
【注释】 江南有莲花:江南是莲花生长的地方。莲,这里指莲花。 侬在江南岸:我站在江南的岸边。侬:古代对女子的称呼。 江北是郎家:你住在江北,就是我的家。郎:丈夫。家:家。 泛泛采莲舟:划着轻轻荡漾的采莲船。泛泛:船儿轻轻地浮动着。 采莲满船头:船上装满了采摘的莲蓬。 欲向江北岸:想要到江北去。 寄郎好风流:把好的风采带给你的丈夫。 水深波浪恶:水中水势很深,波浪凶恶。恶:凶恶。 咫尺不得泊
【注释】 眉晕:眉毛因春风的吹拂而变得柔和。 薄:轻,淡。 衣香:衣服因水中的芳香而散发出来。 水溅消:指水面上的荷叶和莲蓬被风吹动时,溅起的水珠消失无踪。 木兰桡:木制的船桨。木兰,一种花,也用作美女的代称。 【译文】 春风轻拂使眉毛晕染开淡淡的红晕,衣袂沾湿后香气随风散去。 每天清晨我都要出去采莲,只空转着木兰般的船桨。 【赏析】 《采莲曲》是写江南采莲女生活的诗歌,表现了她们在春光明媚
诗句解析与译文诗句1: - 折莲莫折藕,藕丝难断手。 - 注释: 比喻情感或人际关系的纠葛难以解开,就像莲藕一样紧密相连。 - 译文: 不要折断莲藕,因为藕丝难断,象征着情感或关系中难以彻底解决的纠葛。 诗句2: - 食莲莫食子,莲子心中苦。 - 注释: “食子”指吃莲子的内部,“心苦”比喻内心的痛苦。 - 译文: 不要吃莲子的内部,因为那里藏着苦涩的滋味,比喻内心的烦恼和痛苦。 诗句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全诗共四句,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及注释: 1. 妾学采莲莲始花, - “妾”指的是女子自称;“学采莲”表明这是一位学习采莲的女子。 - “莲始花”意味着莲花刚开始绽放,花朵娇嫩欲滴。 2. 花颜与妾争春华, - “花颜”指花朵的颜色和形态;“争春华”比喻花儿与女子的青春美貌竞争。 - 这句话表达了女子认为她的美丽可以与莲花相媲美,甚至更胜一筹。 3.
【注释】 采莲曲:在水上采莲的民歌。吴娥:吴地的女子,即江南一带的女子。 岸中杨柳隰中莎:岸边的杨柳,水边的草。 轻舟荡桨艳吴娥:轻快的小舟在水面上荡桨,美丽的吴地女子也来了。 纤纤翠带垂轻罗:细细的丝巾轻轻飘动,像轻罗一样。 繁花着人颜微酡:鲜艳的花落在脸上,使人脸颊微微发红。 齐声一唱绿水歌:大家一起唱着《绿水歌》。 惊起鸳鸯冲素波:被歌声惊动了,一只只鸳鸯冲撞着清澈的湖水。 极浦风烟愁奈何
采莲曲 采莲歌,歌采莲,鬓云斜堕黄金蝉。 兰桡画舫清江曲,珠钿罗裙凝云绿。 叶翠花红色如绮,鸦黄粉白情如玉。 江上休随鸿雁飞,花前莫并鸳鸯宿。 采莲自小惯乘潮,江中风浪何飘摇。 共怨良人千里外,顾影残妆恨未消。 注释: 1. 采莲歌:指女子采莲时的歌。 2. 鬓云斜堕黄金蝉:形容女子的头发像黄金色的蝉翼一样垂下。 3. 兰桡:指装饰有兰花图案的船桨。 4. 画舫:用彩绘装饰的船只。 5.
诗句释义: 1. 采莲复采莲 - 这是对诗人反复在河中采莲动作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这一活动的喜爱与执着。"采莲"通常指在池塘或河边采摘莲花,是一种常见的休闲活动。 2. 为解渡口船 - 诗人因为要送人过河,所以需要去采摘莲叶以供船用。这句诗展现了诗人为了方便他人而进行的一种日常劳作。 3. 兰桡击波去 - 兰桡是指装饰有兰花图案的船只,击波则形容船只行驶时激起的波纹
【诗句解析】 1. 采莲泾里人如玉,隔水红衫罢新浴。 【注释】:在采莲的河中,人们如同晶莹剔透的玉石,身着红色的衣裳在河边新洗完澡。 【赏析】:诗的开篇就描写了采莲的场景,通过“人如玉”形容采莲的人们皮肤白皙,晶莹剔透,如同美玉一般,而“红衫”则是对她们着装的描述,突出了其艳丽。同时,“新浴”则描绘了她们刚洗过澡,清新自然的状态。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美丽的画面,而且通过“人如玉
【注释】 采莲曲:在民间传说中,荷花是仙女所化,因此以荷花为题材的诗,往往有神女采莲、花神送子等情节。芙蓉,荷花别称。辟邪,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香,这里比喻荷花的香气。宛转,柔美而连贯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美丽的荷花和采莲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一、二两句写荷花与采莲人的美貌,“芙蓉”,即荷花,是中国古代诗文里常用的意象之一,它象征着纯洁高雅。这里的“芙蓉”指的就是荷花。“斗妙妆”
【译文】 在东塘,湖水涨满,鸳鸯戏水;在西塘,柳色昏暗,黄鹂鸣叫。 短篙划破碧波荡漾,船儿摇曳,红妆女子采莲忙。 风吹起女子翠袖,藕丝裙摆飘扬,明眸皓齿歌声扬。 白面高楼郎君手持羽扇,系马垂杨旁,气度非凡。 一水之隔,参商相见难,莺声渐隐,过前塘的柳树。 柳树漫到高楼,心情独自伤感。 【注释】 1. 东塘、西塘:泛指两个相邻的池塘,分别位于东西两侧。 2. 飞鸳鸯(yuān yāng)
采莲曲 瞥见出花边,容与未肯前。 侬肱生似藕,郎面恰如莲。 译文: 采莲女子的裙摆绿若荷叶,花丛中掩映着她红润的脸颊。 她的手臂犹如新生的荷叶,他的面容宛如盛开的莲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展现了采莲女子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诗中的“罗裙”与“荷叶”、“脸庞”与“荷花”相互映衬,使得采莲女子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巧妙运用比喻手法
采莲曲 夕潮高一尺,花在水中流。 朝来湖又高,水居花上头。 桑间怕逢人,湖上怕逢雨。 小鱼不晓事,唼㗩自相语。 出门未几时,行行亦且止。 对面不相识,人影在水里。 侬亦有所思,欢亦有所期。 所期非所思,怕与小姑知。 一心看蛱蝶,风撩罗裙湿。 水面扑蜻蜓,鸬鹚犹自立。 【注释】 1. 夕:傍晚。 2. “花”二句:荷花随着晚潮上涨而飘流到水中。 3. 朝:早晨。 4. “桑间”二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采莲人夜行横塘,见明月照耀下荷花盛开的景象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采莲下横塘,两岸明月光 -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场景,采莲女在月光下行走。 - "明月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2. 花阴唱吴歌,惊起双鸳鸯 - 在荷花的影子下,她唱着吴地的歌。 - "惊起双鸳鸯"形容歌声惊动了鸳鸯,鸳鸯因此飞起。 3. 爱彼双鸳鸯,同飞隔江水 -
【注释】: 荷花(hónɡ huá ):荷花的别名。 锦新裁:用锦绣裁剪成的锦缎,这里比喻荷花的颜色鲜艳如锦。 兰桡(lán ráo ):指船桨,因为船桨上常有兰花图案,故称“兰桡”。 鸳鸯(yuān xiáng ):一种水鸟,雌雄形相像。 画船:雕饰华美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写采莲女的优美舞姿和动人的歌喉,来赞美荷花之美。全诗语言明快活泼,情调轻松愉悦
【注释】 ①“采莲曲”:古代歌曲名。②多情:指柳树;堤畔,水滨;袅袅,形容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纤腰:细腰。③菱歌:即《采菱》歌。④归舟:回家的小船。⑤落潮:落时,太阳西沉;潮,潮水上涨时,水面上升,船只可以行驶。⑥赏析:这首诗以柳、菱、船为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译文】 堤岸边上多情的柳枝,在风中轻轻摇摆着纤细的腰肢。 到了傍晚,菱角歌声响起
诗句翻译 - 采莲曲: 一首描绘江南采莲景象的诗。 - 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地区非常适合采莲,莲叶绿油油一片。 - 鱼戏莲叶下,鸥飞莲叶边:鱼儿在莲叶下方游玩,鸥鸟在莲叶边缘飞翔。 - 莲叶莲花耀洲渚,桂楫兰桡下长浦:莲叶和莲花在水中显得格外耀眼,乘坐着装饰有桂花的船桨和挂着兰花的船桨,沿着长浦前行。 - 采莲采叶忘采花,隔水停船共君语:在采莲的同时,忘记了欣赏花朵的美丽
【解析】 此诗写采莲女贪看鸳鸯鸟,而误了采莲的情事。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韵平仄协调,音调悦耳。 第一句“风微波不起”,是说微风拂面,吹动水面,泛起层层细浪。第二句“日暮未回船”,写天色已晚,采莲女还没有回家。第三句“贪看鸳鸯鸟”,写采莲女看到一对鸳鸯在水上游弋,十分喜爱,便想伸手去捕捉它,可是鸳鸯机敏得很,一飞而起,采莲女没能捉到。第四句“时时误采莲”,是写因为贪看鸳鸯,而耽误了采莲的时间。
【注释】 镜湖:古称鉴湖水。 越女:春秋时期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的美女,泛指江南水乡女子。 桂楫木兰舟:以桂枝装饰的船只和木兰木制成的船,形容船上有精美的装饰。 翠钿:用金或银镶嵌在首饰上的花纹。 窈窕:美好的样子。 薄采:轻轻采撷。 含颦:含着笑。 年年:每年都有。 清歌艳舞:清丽的歌和美丽的舞蹈。 兰灯:兰花做的灯笼。 寂寞:孤单。 青楼:妓院。并蒂莲:双生的莲花。 【赏析】
注释: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莲叶的底部丝状物难以抽丝。 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采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赞美和对采摘者的行为的批评。诗人认为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那里丝状物难以抽丝,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同时,诗人也告诫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挫折。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生的艰辛和苦涩
【释义】 这首诗描写的是采莲女和恋人的离别之苦。 【注释】 ①妾:古代妇女称自己为“妾”。 ②莲花比妾貌,妾貌花不如:用莲花比喻采莲女的美,而采莲女比不上荷花的美。 ③莲子比妾心,妾心应更苦:用莲子比喻采莲女的情意,而采莲女的心应该比莲子更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情诗,写的是一个采莲女和恋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诗人用莲花比喻采莲女的美,而采莲女比不上荷花的美;用莲子比喻采莲女的情意
【注释】: 采莲曲:指古代妇女在池塘中采摘荷花的曲子。 红妆翠袖砍采莲:女子身穿红色衣裳,手执绿色的长袖,在荷塘边采摘莲花。 三三两两斗婵娟:形容男女之间互相嬉戏,像月亮一样美丽。 欲行不行落金钿,垂玉指:女子想要离去却又停留下来,摘下金饰,伸出玉手指。 发青蘋,照绿水:女子的头发披散下来,映照着清波荡漾的水面。 【赏析】: 这首《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绝诗
【注释】 妾(qì ):古时候对女子的尊称。 莲歌声楚楚:形容采莲女唱着歌儿采莲时的情景。 众爱莲花娇:众人都喜欢美丽的莲花。 谁解莲心苦:谁能理解荷花内心的痛苦呢? 应有苦心人,怜根直到土:应该有人有心肠的人,能同情荷花的根,把荷花从泥土中挖出来。 【赏析】 这首《采莲曲》以清新明丽的笔触、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荷花的美丽和荷花内心的痛苦。 第一句写采莲女采莲时唱歌的情景
【诗句释义】 千媚郎君:形容男性十分迷人,具有吸引力。 百媚娘:形容女性非常迷人,具有吸引力。 大堤相望水中央:在大堤上远远地观望,荷花盛开在水面中央。 盈盈度桨难伤藕:轻轻划桨,难以伤害到荷花的藕。 细细寻丝易断肠:仔细寻找荷花的细丝,容易让人心生伤感。 【译文】 美丽的男郎和女娘在大堤上相互观望着,荷花盛开在水面中央。轻轻划桨,难以伤害到荷花的藕;仔细寻找荷花的细丝,容易让人心生伤感。
【译文】 采莲船的桨用兰木制作,船舷上装饰着桂花。船尾是青丝编成的笮,船上有沙棠制作的舠。 十五六岁的姑娘穿着茜红色的绡衣,轻盈的裾边和明亮的珰环散发着幽香。 花儿深处、树高枝长的枝条多么纤细啊!可是里面却没有一只鸳鸯在嬉戏。 红花绿叶成双的娇美,回头向人夸耀自己心上人的情意深长。 为什么水路长却不通桥呢?横塘别浦多风潮,稀星薄露夜迢遥。 【赏析】 《采莲曲》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女子的乐府诗
若耶溪边日欲西,处处女郎采莲归。 浓妆艳艳照溪水,香风袭袭飘罗衣。 兰桨轻摇下方沚,一双鸳鸯忽惊起。 见此踌躇空自怜,征夫塞外何时旋。 译文:若耶溪边太阳快要落山了,到处是姑娘们回来采莲的情景。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美丽动人,就像溪水中的倒影一样。她们用兰草做的小船轻轻摇晃着,水面下有一只鸳鸯被惊起,打破了宁静。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感到惆怅和惋惜,不知这些在外征战的征夫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团聚。
【注释】 采莲复采莲:指采莲的劳动。 水深清见藕:水太深,连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欲折红芳枝:想折下一枝红花的莲花。红芳枝,即红花。 绿刺伤侬手:荷叶上的刺扎伤了我的手指。侬(nóng)是我,代词,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采莲活动的诗。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繁忙景象和诗人亲身体验的辛劳过程。 “采莲复采莲”,开头两句写采莲活动,是全诗的主题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采莲曲”的译文是:五月薰风至,轻舟出南浦。不爱莲花红,惟采莲菂苦。君去不思家,妾愁如乱麻。红颜易憔悴,惆怅不如花。注释:(1) 薰:香气;薰(xūn)风:指夏季的东南风。(2) 南浦:泛指水边。(3) 菂(dì):莲子。(4) 君:指男子。(5) 思家
中流惊散紫鸳鸯, 花比朱颜叶比裳。 为君艳歌君莫忘。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中流惊散紫鸳鸯:在江中游动时,突然惊散了一对紫色的鸳鸯。 2. 花比朱颜叶比裳:花朵的颜色如同少女绯红的脸庞,荷叶绿得就像她的衣裳。 3. 为君艳歌君莫忘:为你唱出美丽的歌曲,希望你别忘记我。 4. 君莫忘,山复河:你永远不要忘了,青山复和大河。 5. 江南弄,采莲歌:我在江南弹奏着曲调,唱着采莲之歌。 赏析
【注释】 采莲曲:古乐府名,内容多写男女爱情。 采采:采摘。 湖上莲:泛指水中的莲花。 妾:古代妇女的自称。花妍:花朵美丽。 莫折藕:不要折断莲藕。 丝相牵:比喻藕与莲藕相连。 湖中日出湖边雨:指太阳和乌云在湖水中出现。 女伴:女子同伴。停船:停船于湖面。隔花语:隔着荷花说话。 双桡:桨两头各为一木。桡,通“桡”,桨。温罗衣:温暖着罗衣。罗衣,罗织的衣服。 逐伴随潮过芳渚:随着潮水漂流到芳渚。
【注释】 1. 弱柳:细长柔嫩的柳条。系:拴住。游骢(cōng):骏马,这里指代男子骑的骏马。娇面:美丽的脸。郎:指男子。佩:挂。紫纹囊(láng):紫色丝线缝制的袋子。郎:指男子。侬:你。从:随着,在……旁边。见:同“现”。 2.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湖中采莲时见到她所爱的男子的情景。诗以女子的口吻写来,通过女子对男子的描写,反映了男子的英俊和女子对他的倾慕之情,表现了一种纯真的爱情
注释: 采莲时,划船向西洲,返回时又回到南浦。 大家都怜惜荷花的清香,却不知道它内心的苦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的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采莲姑娘们的生动描绘和细腻的刻画,把采莲姑娘们勤劳美丽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全诗从“共怜莲叶香”一句开始,就以“香”字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写姑娘们在采莲时互相赞叹荷花的美丽和香气。而“谁识莲心苦”一句,则由赞美转向了揭露
【注释】 绿叶:莲花的叶子,比喻荷叶。 罗裙:指女子的裙子。 芙蓉:荷花。 映水:荷花在水面上的影子。 新曲:新的曲子。 鸳鸯:成对的鸟,此处借指情侣或夫妇。 【赏析】 《采莲曲》,乐府古题。相传为汉李延年所作。《采莲曲》描写江南水乡妇女采莲的情景,表现了她们欢乐愉快的情绪。此诗是一首民间小词,写采莲时的情景,通过一个采莲女的内心活动,表现了她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采莲女生活的小令,全词以“生小横塘住,烟波一棹轻”开篇,勾勒出一位采莲女的生活画面。接着“年年采莲惯,莲种尽知名”,描写了这位采莲女熟悉水性、擅长划桨的本领和娴熟的采莲技巧,也写出了江南一带盛产莲藕的事实。“镜影净湖光,人面花枝映”写采莲女采莲时水面上倒映着女子的身影,以及她们与荷花相互衬托的美景。“红衣薄似侬,不耐秋风冷”则写出了这位采莲女穿着红色衣裳的美丽动人
诗句:蒲葵扇冷不知秋,花外清歌何处楼。 译文: 蒲葵的凉风让人感觉不到秋天的到来, 在花香四溢的花丛外传来悠扬的清歌声。 那些年轻的采莲姑娘们,十二名侍女,个个都娇小可爱, 当一对鸳鸯飞过水面时,她们也会回头张望。 注释: - 蒲葵扇:一种用蒲葵叶制成的扇子,用来降温。 - 清歌:清脆悦耳的歌声。 - 雏鬟:年轻貌美的女子的发饰,通常为双环。 - 鸳鸯:水鸟,常被用作爱情的象征。 赏析:
【解析】 1.“藕花”是荷花的花,“荷”是荷花的别称;“中流荡桨谁家娘”中“谁家娘”指采莲的女子。“隔岸爱寻双菡萏”中“双菡萏”指的是两朵并蒂莲。 2.“回波惊起两鸳鸯”中“鸳鸯”代指恋人,“惊起两鸳鸯”指采莲女子被男子的情思所打动,心潮澎湃。 3.“采得莲心无所寄”“藕丝不断系人肠”中“莲心”指莲子,“藕丝”指藕丝,“系人肠”指藕丝像丝线一样紧紧系着人的心。 【答案】 译文: 风吹荷叶满路飘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是理解型默写,解答时既要理解诗意又要把握题干要求。“消夏湾头露华晓”意为在炎热的夏天里,到消夏湾去游玩,清晨,露水晶莹如珠,晓风送来阵阵花香;“吴娃红袖映花明”,意为吴中美女穿着红色的衣裙,映衬着鲜花显得格外明亮;“中流争羡鸳鸯好”,意为江面上的男女争相羡慕鸳鸯夫妻恩爱
注释: 郎和妾各自向西或向东,隔着莲花路。 不及野鸳鸯,东西任来去。 译文: 男和女各自向西边或东边走,隔着莲叶小路。 比不上野鸳鸯自由自在,无论向哪个方向都可以来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首句“郎妾各西东”描绘了男、女双方在花间别离的情景。他们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无法相会。这里的“郎”和“妾”指的是情侣或者夫妻,他们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分开。
采莲曲 轻舟泛斜晖,风来水面香 欲折莲花还住手,恐惊花底宿鸳鸯 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描写诗。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场景以及她们青春的欢乐与天真烂漫。全诗不仅富有生活情趣,还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诗歌以“轻舟渺渺泛斜阳”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小船在夕阳下轻轻摇曳的细致描写
. 小舟风送荡微波:这句描绘了一幅画面,一艘小船在微风中摇曳,水面泛起涟漪。 2. 女伴相携笑语和:描述的是两位女子手挽着手,脸上带着笑容,彼此交谈。 3. 月照花开香满袖:月亮的照射使得花朵更加娇艳欲滴,花香四溢,仿佛香气弥漫在女子的袖子上。 4. 折花低唱采莲歌:女子轻轻折下一朵花,随着她低吟浅唱的节奏,开始了她的采莲活动。 译文: 轻舟在微风中荡漾,水面上泛起层层细波
【注释】 菱歌:以菱叶作乐器的乐曲。初引:《诗经》“七月”篇:“七月鸣鵙,八月载绩。我取其曹,食我田苗。”这里的《诗经》指《诗经·豳风·七月》,是古人在夏历六月里举行的一次祭祀活动。“引”,即“奏”的意思,此处是说唱起了《七月》、《豳风》的曲调。 迟迟:慢慢行走的样子。 菡萏(hàn dàn):荷花。迎风:迎着风。欲放:将要开放,指荷花将要开花。 竞打鸳鸯抛约臂:竞,比赛;打鸳鸯,用桨击打水禽
注释:采摘池塘里盛开的莲花,不要摘取那香气扑鼻的花蕊。 将莲房赠给你,让你知道我的心有多苦。 赏析:这首诗用采莲人的口吻诉说自己的心声。诗中“香”字和“苦”字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歌更加感人。诗人通过赠莲房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采莲曲》。 我们来看第一句“闲泛看莲船,因作采莲曲”。这是诗的前两句,意思是说作者在闲暇的时候乘坐着小船观看莲花,然后因此创作了这首采莲曲。 “叶屿花潭六月春,仙种何须夸五沃。”这是第二句,意思是说在夏天的荷叶和花朵之间,有着美丽的景色。这里的“叶屿”指的是荷叶,“花潭”是指花朵,而“仙种”则是指这些美丽的植物。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注释】 1. 荷香新:荷叶散发的香气。 2. 吴娘:指在吴地采莲的女子。棹:船桨,划船工具。 3. 六月:指夏季。南塘:南方的水塘。别有春:另有一番情趣。 4. 踏歌声、鸣榔响:都是采莲时发出的声响。 5. 弥望:满眼。水云乡:水边的景色,如画的江南风光。 6. 罗敷:汉代美女。传说她的丈夫为富家子弟。 7. 玉井:古代宫苑中用以灌溉的井。 8. 除是:唯有。吴宫:即吴王宫中。 9. 玉镜奁
注释: 拨动船桨,划向了里湖深处。连起堤岸,把芰荷种植在那里。折下荷叶给你闻香,它的香气比外湖的更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中采莲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注释与赏析】 盈盈:形容女子体态美好。朝浣纱:早晨洗纱。单衫玉腕:单薄的衣服,纤细的手。荡舟斜:在水边荡舟。折荷花:折下荷花。遗所思:遗留了心事。望不来:盼望不到。吹参差:指风声、水声等发出的声音杂乱而不成调。 《采莲曲》是一首民歌,最早见于南朝乐府。《乐府诗集》卷七十六引《古今乐录》说:“《采莲曲》,起于商音,其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采莲曲 采莲花,花高叶复遮谁家。 译文:采摘莲花,荷叶高大遮住了哪里的人家? 注释:莲花(采莲):指在池塘中采集荷花。 采莲女,移舟径入叶中去。 译文:采莲的女子,划船直接进入荷叶中去了。 注释:移舟:改变船的位置或方向。 不见采莲人,但听叶中有人语。 译文:没有看见采莲的人,只听到叶子里面有人在说话。 注释:但:只是。 叶中语,不可听。 译文:叶中的人在讲话,听起来很不舒服。 注释:语
【解析】 此题为“补全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要求学生在明确内容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通读原文,理解文意,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即可。考生应重点注意易错字形。 【答案】 译文: 红花岂能用染料染红,绿叶岂能用泥土培植? 栽种鲜花不采摘它,花叶自然就会凋零枯萎。 采莲人需要有莲花相伴,等到此时这莲花才开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采莲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翻译: 1. 南湖采莲女,日日南湖归。 - “南湖采莲女”指的是在南湖边采摘莲花的女性。她们每天往返于南湖,生活与荷花相伴。 2. 浅渚莲子满,深潭荷叶稀。 - 浅渚(水浅的地方)上满是成熟的莲子,而深潭(水较深的地方)的荷叶则稀少。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南湖中不同深度水域的特色。 3. 荡桨娇无力,水溅越罗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