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少皞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其后,因国为氏。自兹以降,谱谍罔存。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自本国迁居九江之寿春,官至齐王太傅、敷德侯。遵子达,骠骑将军。达子乾,尚书令。乾子弘,南阳太守。弘子勖,河内守。勖子奋,御史中丞。奋子恪,将作大匠。恪子谦,尚书、关内侯。谦子靖,济阴太守。靖子戎,字威卿,仕州为从事,说降剧贼尹良,汉光武嘉其功,封为海昏县侯,辞不受。因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余不乡,遂世家焉。顺帝永建元年,分会稽为吴郡,复为吴郡人。灵帝初平五年,分乌程、余杭为永安县,吴孙皓宝鼎二年,分吴郡为吴兴郡,复为郡人,虽邦邑屡改,而筑室不迁。晋武帝平吴后,太康二年,改永安为武康县,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乡之博陆里余乌村。王父从官京师,义熙十一年,高祖赐馆于建康都亭里之运巷。
戎子酆,字圣通,零陵太守,致黄龙芝草之瑞。第二子浒,字仲高,安平相。少子景,河间相,演之、庆之、昙庆、怀文其后也。浒子鸾,字建光,少有高名,州举茂才,公府辟州别驾从事史。时广陵太守陆稠,鸾之舅也,以义烈政绩,显名汉朝,复以女妻鸾。年二十三,早卒。子直,字伯平,州举茂才,亦有清名,年二十八卒。
子仪,字仲则,少有至行,兄瑜十岁,仪九岁而父亡,居丧过礼,毁瘠过于成人。外祖会稽盛孝章,汉末名士也,深加忧伤,每扰慰之,曰“汝并黄中冲爽,终成奇器,何为逾制,自取殄灭邪”三年礼毕,殆至灭性,故兄弟并以孝著。瑜早卒。仪笃学有雄才,以儒素自业。时海内大乱,兵革并起,经术道弛,士少全行,而仪淳深隐默,守道不移,风操贞坚,不妄交纳,唯与族子仲山、叔山及吴郡陆公纪友善。州郡礼请,二府交辟
宋书 · 卷一百 · 列传第六十 · 自序
介绍
您提到的《宋书》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作者为沈约。该书主要记载了从宋朝建立到宋末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以及政治制度等。然而,对于《宋书·卷一百 · 列传第六十 · 自序》,我无法找到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因此,我无法对这部作品进行评价或介绍。如果您有其他关于文学或历史的问题,我会非常乐意帮助您解答。
相关推荐
``` 昔少皞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其后,因国为氏。自兹以降,谱谍罔存。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自本国迁居九江之寿春,官至齐王太傅、敷德侯
宋书·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 自序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国并争,天下多事,然犹时有忠良之士,显名于世。此亦由天命使然,非人力所能为也。吾等虽无奇才,但有至行,父兄早亡,居丧过礼,毁瘠过于成人,皆因感念故旧之恩,不愿虚度光阴。 吾兄瑜十岁
``` 宋书·卷一百 · 列传第六十 · 自序 昔少皞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 子宪,字元礼,左中郎、新都都尉、定阳侯,才志显于吴朝。子矫,字仲桓,以节气立名,仕为立武校尉、偏将军,封列侯,建威将军、新都太守。孙皓时,有将帅之称,吴平后
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自序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 沈约在《宋书》的“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中提到了这段历史,用以说明家族成员与历史的深厚关系。他通过引用古代神话,将这一故事引入现代的历史语境中,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宋书》还详细记载了沈约本人的经历和成就
诗句:渊子,字敬深,少有志节,随高祖克京城,封繁畤县五等侯。 译文:渊子,字敬深,年轻时就有坚定的志向和节操,跟随宋高祖攻克京城,被封为繁畤县五位侯。他参与了镇军、车骑中军事,还担任了道规辅国、征西参军,并兼任宁蜀太守。他在与刘基共同斩杀蔡猛时表现出色,后来成为了太尉参军,随从宋武帝征伐司马休之,并与徐逵一同战死。当时他只有三十五岁。 注释:渊子是宋文帝的侄子,字敬深
诗句:渊子弟云子,元嘉中,为晋安太守。云子子焕,字士蔚,少为驸马都尉、奉朝请。 译文:渊的儿子叫云子,元嘉年间任晋安太守。云子的孙子名叫子焕,字士蔚,年轻时是驸马都尉、奉朝请,元凶入宫弑杀时他正在宫中值班兼直坊,被逼迫跟从入台。刘劭即位后,任命他为羽林监,但辞不就任,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奉命监视南谯王义宣诸子,事迹见于《义宣传》。之后他又担任丞相行参军,员外散骑侍郎,南昌令等职,有能名
``` 宋书 · 卷一百 · 列传第六十 · 自序 十二年,高祖北伐,田子与顺阳太守傅弘之各领别军,从武关入,屯据青泥。姚泓欲自御大军,虑田子袭其后,欲先平田子,然后倾国东出。乃率步军数万,奄至清泥。田子本为疑兵,所领裁数百,欲击之。傅弘之曰"彼众我寡,难可与敌"田子曰"师贵用奇,不必在众"弘之犹固执,田子曰"众寡相倾,势不两立。若使贼围既固,人情丧沮,事便去矣。及其未整,薄之必克
亮(字道明),字号清操好学,善于撰写文章。未满弱冠之年,便被所在州郡征召为从事。在会稽太守孟顗任期内,因不法行为受到指责并最终免官。他随后又上奏灾异事件,得到西曹主簿的职位。当时,三吴地区遭遇水灾,粮食价格高涨导致百姓饥馑,刺史彭城王义康派遣他提出解决策略,以缓解民众急迫之需求。 诗句原文及译文: > 宋书 · 卷一百 · 列传第六十 · 自序 > 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
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一自序(沈约) 启奏太祖陈府事曰“伏见西府兵士,或年几八十,而犹伏隶;或年始七岁,而已从役。” 译文:我启奏太祖陈述西府的情况,发现那里的士兵有的年龄已近八十岁却仍被奴役,有的年纪尚小七岁就开始服役。 赏析:此段通过描述士兵的辛勤劳作和年龄差异,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平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和愤慨。 诗名:《七十列传》 《七十列传 ·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天子甚留心,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民多发冢,并婚嫁违法,皆严为条禁。郡界有古时石堨,芜废岁久,亮修治之
林子敬士的诗词鉴赏 从《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自序》中解析林子的人生抉择与精神追求 1. 人物简介 - 林子字敬士,为田子弟,少有大度。 - 王恭称此儿王子师之流也。 2. 早年经历 - 随父在京口,与众人争夺遗宝,林子不为所动。 - 年十三遭遇家祸,虽逃窜却哀号不断。 3. 家族困境 - 王母告诫林子忍死以待,为何独存。 - 家门遭妖党迫害,兄弟皆应诛杀。 4. 逃亡生活 -
诗句: 1. 昔魏武在官渡,汝、兖之士,多怀贰心,唯李通独断大义,古今一也。 2. 贼养锐待期,而吾众不盈二旅,难以有功。 3. 今我据其津而厄其要,彼虽锐师数里,不敢过而东必也。 4. 久之,会朱龄石救至,与林子并势,贼乃散走。 5. 杀赤特以殉,以林子参中军军事。 译文: 1. 昔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英勇无比,汝、兖两州的士兵大多心怀二心,只有李通能够坚守大义,古今无出其右者。 2.
【宋书·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自序】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 此诗描述了宋书作者沈约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情感。沈约(440-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南朝宋代文学家。他曾任吏部尚书等职,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本篇自序
宋书 · 卷一百 · 列传第六十 · 自序 当时敌人深入我方境内,粮草运输困难而遥远,三军将士心中疑虑,没有坚定的意志。道济建议想要渡过黄河来躲避敌人的锋芒,或者有人打算放弃辎重,返回高祖那里。林子握着剑对将军们说:“相公勤王,立志要平定天下,许、洛已经平定,关右即将安定,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前锋。现在放弃已经取得的胜利形势,放弃即将完成的事业,大军还在路上,贼人势力正强盛,即使想撤退也不可能
初,绍退走,还保定城,留伪武卫将军姚鸾精兵守险。林子衔枚夜袭,即屠其城,劓鸾而坑其众。高祖赐书曰“频再破贼,庆快无譬。既屡摧破,想不复久尔” 译文:当初,姚绍撤退并逃跑,返回到保定城,留下伪武卫将军姚鸾精锐部队守卫要塞。王林子用悄无声息的方法夜间袭击,很快攻陷了城池,将姚鸾处以割去鼻子并活埋的酷刑,并将他的部下全部消灭。 高祖赏赐给王林子的信件中写道:“你屡次击败敌军,我非常高兴和高兴
宋书·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自序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 高祖至阌乡,姚泓扫境内之民,屯兵尧柳。时田子自武关北入,屯军蓝田,泓自率大众攻之。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田子欲穷追,进取长安,林子止之,曰“往取长安,如指掌尔。复克贼城,便为独平一国
译文 宋文帝登基后,由于辅佐开国功臣,封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但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傅亮写信给林子说:“班爵畴勋,历代常典,封赏之发,简自帝心。主上委寄之怀,实参休否,诚心所期,同国荣戚,政复是卿诸人共弘建内外尔。足下虽存挹退,岂得独为君子邪?”任命他为府谘议参军,将军、太守等职务如故。不久召他暂任中兵局事副录事参军王华。文帝认为林子清公勤俭,赏赐重叠,都散给他的亲故。他家没有多余的钱财
``` 昔少皞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 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 台骀在位期间,他不仅成功地管理了自己的职务,还积极扩展自己的领土,宣导汾水和洮水,有效地保护了大片的地域免受洪水的威胁。他的这些贡献得到了帝颛顼的高度认可,因此被封为汾川的诸侯王。 其后四国,沈、姒、蓐、黄
宋书·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 自序 昔少皞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 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谓林子曰“此非常儿”年十许岁,智度便有大成之姿,好学不倦
宋书·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自序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 沈璞,字休琏,出身于南朝宋的世家大族沈氏。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尤其擅长文辞和文学创作。范晔曾称赞他:“在家有孝友之称,学优才赡,文义可观。”他的才华在《旧宫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自序 探究沈璞治理淮隅与保卫京邑之策略与智慧 1. 时代背景分析 - 天下殷实时期特点 - 四方辐辏现象及其影响 - 京邑二县挑战及应对策略 2. 沈璞政治成就概述 - 清廉制下治理方法 - 端平待物态度与成效 - 奸吏敛手与民众知惧 3. 沈璞个人特质解析 - 聪明才智及审时度势能力 - 对内对外不同角色转换自如 - 对下属信任及激励手段 4. 沈璞军事才能展示 -
臧质以璞城主,使自上露板。臧质推功于质,太祖褒美之。 译文:臧质作为璞城的负责人,让他亲自展示城墙。臧质谦虚推让功劳,没有亲自展示。太祖对臧质的功效予以嘉奖和赞扬。 赏析:臧质在面对太祖时表现出的谦逊和推让,不仅体现了他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也展现了他对责任和担当的深刻理解。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太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同时也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 ·自序 征还,淮南太守,赏赐丰厚,日夕宴见。朝士有言璞功者,上曰"臧质姻戚,又年位在前,盱眙元功,当以归之。沈璞每以谦自牧,唯恐赏之居前,此士燮之意也”时中书郎缺,尚书令何尚之领吏部,举璞及谢庄、陆展,事不行。〔事见文帝中诏。凡中诏今悉在台,犹法书典书也。〕 三十年,元凶弑立,璞乃号泣曰“一门蒙殊常之恩,而逢若斯之运,悠悠上天,此何人哉”日夜忧叹,以至动疾
【诗句】 伯玉,字德润,虔子子也。温恭有行业,能为文章。 【译文】 伯玉,字德润,是虔的子。他温文尔雅、品行端正,擅长写文章。 【赏析】 “伯玉”是宋明帝刘彧的弟弟刘子尚的字,这里指的是刘子的字德润。诗中描述了他的家族背景和才华。 【诗句】 少除世祖武陵国侍郎,转右常侍,南中郎行参军,自国入府,以文义见知,文章多见世祖集。 【译文】 少年时期被任命为世祖的武陵国侍郎,后又转为右常侍
宋书·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 自序 沈约笔下,历史人物与时代变迁 1. 前言 - 少皞金天氏裔子台骀传说 - 台骀官位及功绩描述 - 颛顼帝对台骀的封赏 2. 人物生平与成就 - 台骀宣汾洮功绩 - 台骀大泽太原治理 - 颛顼嘉封及后世影响 3. 家族与政治联姻 - 晋氏无全书遗憾 - 沈、姒、蓐、黄四国传承 - 沈子国在列于盟会 4. 学术背景与思想倾向 - 沈约早年好学经历 -
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自序 史臣年十三而孤,少颇好学,虽弃日无功,而伏膺不改。常以晋氏一代,竟无全书,年二十许,便有撰述之意。泰始初,征西将军蔡兴宗为启明帝,有敕赐许,自此迄今,年逾二十,所撰之书,凡一百二十卷。条流虽举,而采掇未周,永明初,遇盗失第五帙。建元四年未终,被敕撰国史。永明二年,又朅奏兼著作郎,撰次起居注。自兹王役,无暇搜撰。五年春,又被敕撰《宋书》。六年二月毕功,表上之,曰:
诗句:臣约顿首死罪 译文:我谨此向陛下请罪,我思考宋氏南面称王,继承天统,虽然经历了八位帝王,但兵车屡动,国道屡停,虽然有垂文简牍的记录,事情繁广繁多。 注释:“臣约顿首死罪”是沈约在自序中向皇帝表达自己对撰写《宋书》的责任感和谦卑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的严谨态度和对历史的尊重。 赏析:这首诗是沈约为了说明自己撰写《宋书》的缘由和态度而作
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良,鞠躬跼蹐,靦汗亡厝。 译文: 我远远惭愧于汉代的司马迁和班固,因为他们是大儒;也羞愧于近人如范晔和司马光,因为我只是平民百姓。我虽然有志于记述一代的盛况,但由于自己的才能有限,所以在写历史时常常感到惭愧,总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我恭敬地呈上这篇书奏,并希望陛下能够认真考虑。 注释: 1. 臣远愧南、董:臣指作者自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