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介绍
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注解
以:因。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五更(gēng):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君:指蝉。警:提醒。
亦:也。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赏析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堪与骆临海、张曲江并驰。
《唐诗归》:钟云:五字名士赞(首句下)。钟云:三字冷极,幻极(“一树”句下)。钟云:自处不苟(末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云:虞世南云“居高声自远”,骆宾王“清畏人知”、义山“本以高难饱”语,皆善言蝉之德。
《唐诗快》:说得有品有操,竟似虫中夷齐(“本以”句下)。
《唐律消夏录》:首二句写蝉之鸣,三四写蝉之不鸣;“一树碧无情”,真是追魂取气之句。五六先作“清”字地步,然后借“烦君”二字折出结句来,法老笔高,中晚一人也。
《五朝诗善鸣集》:清绝。
《围炉诗话》:义山《蝉》诗,绝不描写用古,诚为杰作。
《唐音审体》:神句非复思议可通,所谓不宜释者是也(“一树”句下)。
《唐诗成法》:三四流水对,言蝉声忽断忽续,树色一碧。五六说目前客况,开一笔,结方有力。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此以蝉自况也。蝉之自处既高矣,何恨之有?三承“声”字,四承“恨”字。五六言我今实无异于蝉。听此声声相唤,岂欲以警我耶?不知我举家清况已惯,毫无怨尤,不劳警得也。
《唐诗观澜集》:追魂之笔,对句更可思而不可言(“五更”二句下)。
《历代诗法》:炉锤极妙,此题更无敌手。
《唐诗别裁》:取题之神(“五更”句下)。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十字神妙(“五更”二句下)。
《玉溪生诗说》:起二句斗入有力,所谓意在笔先。前半写蝉,即自喻;后半自写,仍归到蝉。隐显分合,章法可玩。
《网师园唐诗笺》:咏物而揭其神,乃非漫咏(“五更”二句下)。
《唐贤清雅集》:比体,末点明正意。“一树碧无情”,比孟襄阳“空翠落庭阴”更微妙,玩起结自见。
《唐诗三百首》:无求于世,不平则鸣;鸣则萧然,止则寂然。上四句借蝉喻己,以下直抒己意。
《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诗境浅说》:学作诗者,读宾王《咏蝉》,当惊为绝调;及见玉溪诗,则异曲同工,可见同此一题,尚有馀义,若以他题咏物,深思善体,不患无着手处也。
相关推荐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1. 本以高难饱:本来因为蝉鸣之声高远而难以吃饱。 2. 徒劳恨费声:白白地抱怨声声蝉鸣,徒劳无益。 3. 五更疏欲断:深夜五更,蝉声稀疏仿佛要断绝。 4. 一树碧无情:那棵树上的树叶是绿色的,显得毫无感情。 5. 薄宦梗犹泛:我虽然官途不顺,但心志不移。 6. 故园芜已平
注释 垂緌(ruí):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饮清露:喝着清凉的露水。流响:指蝉鸣声传出很远。疏桐:高大挺拔的梧桐树。居高声自远:因为声音传得远,所以显得高。藉秋风:借助秋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蝉的高洁品格和超然物外的情怀为寄托,赞美了蝉的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首句写蝉在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饮着清凉的露水,然后发出动听的鸣声,远远地传向远方。后两句说蝉之所以能够高飞远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朝宰相。大历十四年进士,曾任淮南节度使,故有“ 润州公”之称。元和初任中书舍人,因与宰相李吉甫政见不和而罢相。后复出为忠州刺史,迁湖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蝉的释义: 蝉,一种昆虫,属于蝉科,体长约5到10厘米,身体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翅透明,前翅有横脉纹和后翅有纵脉纹。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识记和积累,然后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来进行分析。 “蝉”:指蝉;柳边晓立看虫蜕,化作风餐露宿身。 柳边:指柳树旁边;蝉在柳树下立起,观看着它蜕下的皮壳。 蝉蜕:蝉蜕壳;化为清风,随风而行,栖息于树荫下,饮露为生。 风餐露宿:形容艰苦的生活条件; 林静昼长吟不绝:树林幽暗,阳光不照
【注释】 ①蝉:即知了。 ②风露枯肠里:指蝉在树上鸣叫,声如秋风露水落在枯肠中一般,形容其声音悠扬哀婉。 ③宫商两翼头:指蝉的鸣叫声,有宫音也有商音,犹如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④壮号森木晚:指蝉在傍晚时分发出雄壮的叫声,声如树木被砍伐般一片森森。 ⑤清啸茂林秋:指蝉在秋天茂盛的树林中发出清脆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想象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以及它发出的不同声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注释: 1. 密槐遮急雨,疏柳带斜阳。 - 密槐:指的是茂盛的槐树。 - 急雨:猛烈的雨水。 - 疏柳:稀疏的柳树。 - 带斜阳:指柳丝被斜照的阳光映衬。 2. 缑岭馀音远,苏门清啸长。 - 缑岭:传说中的山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是古代音乐家俞伯牙弹琴之地。 - 馀音:指演奏或歌唱后留在耳边的声音。 - 苏门
蝉 红树依依古驿西,一声长是报秋期。新晴忽见横飞过,落晚最伤孤啸时。 阴激英雄增感愤,潜催节物至萧衰。草根蟋蟀霜前雁,共与愁人染鬓丝。 注释: 1. 红树依依古驿西:红树,即枫树,秋天的时候叶子变红,颜色鲜艳。依依,形容树木生长得非常茂盛,枝叶繁多。古驿西,指的是古代的驿站西边,可能是诗人行走的地方。 2. 一声长是报秋期:一声,指蝉鸣声。报秋期,意味着蝉在秋天到来的时候会鸣叫。 3.
蝉 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行经朝雨后,思乱暑风前。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 注释: 1. 柳上一声蝉:蝉鸣声在柳树上响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沙头千里船:船儿在沙滩上留下的痕迹,显得那么遥远和渺小。 3. 行经朝雨后,思乱暑风前:经过早晨的雨水洗礼,感受夏日的炎热。 4.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大自然的变化无常,人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 5. 感新犹感旧
注释:蝉的歌声在炎热的夏天响起,秋天时它的叫声在空旷的地方回荡。虽然蝉的翅膀可以反射阳光,但它的身体却一直被关在雕花的笼子里无法逃脱。 赏析:这是一首咏蝉的诗,通过描写蝉的叫声和身体的状态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不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注释】 高蹈:超脱。 争鸣:互相鸣叫。 初无识见偏容喙:一开始,没有见识,却偏要学鸟鸣叫。 风露:指自然界的风和露水。 “所谈”句:说的都是不关人事的事情(这里指闲适的生活、清静的环境)。 逆耳:不顺耳,不合人意。 【赏析】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借吟咏蝉的高洁品格,寄托诗人不愿与黑暗势力合作的心情。 首联先写蝉在槐树与柳树枝条上高傲地挺立,高声地鸣叫着,直至太阳西沉;颔联写蝉虽不懂世事
蝉 薄薄秋云两翼轻,淤泥脱迹便恢声。 可能枵腹凉阴底,受尽人间风露清。 注释: 薄薄:轻盈的样子。 两翼轻:双翼轻薄而轻盈。 枵腹:空肚、空腹。 凉阴:清凉的阴凉之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蝉的翅膀轻薄,二句写它脱壳而出的声音洪亮,三句写它栖息在清凉的地方,四句写它是如何忍受着风吹露打,不受世间尘埃的污染。整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第1句:「槁壤阴潜罢转丸,飘飘便作饮风仙。」 释义:在干燥的泥土中静静地潜伏着,然后慢慢地转动,仿佛变成了一只饮风的仙人。 关键字词注释:「槁壤」指的是干燥的泥土,「阴潜」指的是静静地潜伏,「罢转丸」形容物体慢慢地旋转或运动,「飘飘便作饮风仙」描绘了仙人在空中飘荡的景象,给人一种轻盈、超脱的感觉。 赏析
【注释】 蝉:一种昆虫。日夕高槐上,为君吟不飞。——在傍晚时分,它停留在高高的槐树上,为你的宴席而唱。 那惊秋气早,所恐露华晞。——那怕秋天来得早一些吧!恐怕露水打湿了它美丽的衣裳。 多患因孤洁,无声亦翠微。——因为只有一只,所以容易受到人们的妒忌;虽然无声,却有它独自的美丽。 流泉将落叶,知此不妨希。——就像泉水将落叶带向远方一样,我也要离开你,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赏析】
诗句原文如下: 萧萧木已落,玄鬓早惊霜。 为我啸明月,临风殊未央。 夜因双响寂,秋以一声凉。 幸有高梧在,相留到夕阳。 接下来是译文: 树叶已经落下,蝉的玄色鬓毛早已感受到了秋天的寒意。 它用清脆的声音叫唤着明亮的月光,即使微风吹拂也显得并不疲倦。 夜晚因为两声鸣叫而显得寂静,秋天因为一声啼叫而感到一丝凉意。 幸运的是,高高的梧桐树还在,我们一同欣赏这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光。 关键词解释: 1.
蝉 吟向无人处,初如落叶声。 频将流水引,写出素琴情。 凉露有馀饮,空林多所惊。 不因天籁好,高洁可谁名。 注释: 1. 吟向无人处:形容蝉鸣在寂静的夜晚非常清晰,仿佛只有它自己可以听到。 2. 初如落叶声:形容蝉鸣的声音刚开始时像秋天的落叶一样,清脆而悠扬。 3. 频将流水引:形容蝉鸣如同流水般连绵不断。 4. 写出素琴情:形容蝉鸣的声音如同弹奏素琴一样,悠扬而深远。 5. 凉露有馀饮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羽化因风露”: - 关键词解释:“羽化”是指成仙或升天,“风露”通常指自然现象。 - 译文:蝉在自然界中,通过自然的风和露水完成了它的蜕变。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蝉的生命周期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蜉蝣汝亦仙”: - 关键词解释:“蜉蝣”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小虫。 - 译文:即使是微小如蜉蝣的生命,也能成为仙。 - 赏析:这里用对比来强调生命的渺小与伟大
通过对提供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的诗歌。诗中以蝉为题,展现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萧萧枫叶外,秋逐一声来。 - 萧萧: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枫叶外:指在枫树林的边缘或远处。秋一一声来:秋天的气息逐渐临近,每一个细节都在变化。 2. 是日兼鸿雁,含风到越台。 - 是日:这个“是”字可以理解为“这一天”、“此时”。兼鸿雁:同时有鸿雁飞过
蝉 风露谁争汝,清泠一夏过。 声含秋气早,影逐柳阴多。 未化惟香蜕,无心即太和。 夜分犹嘒嘒,凉籁满藤萝。 【注释】: 1. 清泠:形容清凉、幽美。 2. 香蜕:指蝉蜕壳后留下的香迹。 3. 太和:指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 【赏析】: 以蝉自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首二句写夏日蝉鸣之声与秋风之韵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注释:一阵风吹过,树叶乱响,使我想起草堂的凉意。我不是在高处居住,如何看见夕阳。人们怀疑是流水来到,天与露水散发着香气。清绝真让人惭愧你,依依不舍为了稻粱。 赏析:诗中的诗人,以蝉为喻,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身处草堂,却听到风叶乱响,这使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居高之地——草堂。他感叹自己如今已经不在草堂之中了,只能从这风声中感受到草堂的凉意。 诗人用“不是居高树,从何见夕阳”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蝉 不食蝉无力,声如易断何。 露华涓滴少,秋气泬寥多。 高洁虽天性,悲凉岂太和。 萧萧玄鬓影,一叶亦婆娑。 注释: 不食蝉无力:蝉不会吃食物,但会发出声音。 声如易断何:声音像断了一样,多么悲哀。 露华涓滴少:露水很少,像细流。 秋气泬寥多:秋天的景色很空旷。 高洁虽天性:蝉虽然很高洁。 悲凉岂太和:悲伤凄凉难道是因为和谐吗? 萧萧玄鬓影:黑色的头发在风中摇曳。 一叶亦婆娑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蝉” —— 曲曲朱栏桥半欹,藕花村里水流澌。 - 注释: 曲曲:曲折的样子;朱栏桥:红色的栏杆桥;水:流水;陂(pī)池:池塘,泛指积水处;湲(yuán):流动的样子;澌(sī):水从冰下流出。 - 翻译: 弯曲的红栏杆桥半边倾斜,荷塘深处流水潺潺。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荷塘景色,红栏杆桥与流水交相辉映,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美感。"曲曲"形容桥梁曲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 【答案】 译文: 树上的蝉鸣着,沾着微露的叶子;它鸣叫时,声音高到可以挡住云层。 它只在树叶上偶然发出几声叫声,不是要叫醒世人。 注释:①抱叶:依偎在叶子上。②微沾:略微沾湿。③遏:阻挡。④木末:树叶尖端或树梢。⑤人:这里指世俗之人
这首诗描述了槐树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的变化,以及诗人自己的心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第1句:“蝉 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 - 蝉鸣声(蝉):这是诗中的主要声音来源,代表了夏天的炎热和蝉的鸣叫声。 - 槐黄色满地:描述的是槐树叶子变黄的情景。 - 午阴迟:表示太阳高照,没有阴凉的地方。 - 耐尽炎凉代序时:形容蝉能够忍受炎热和凉爽交替的季节。 第2句:“吟苦每邀秋士和
【注释】 蝉:一种昆虫;绿槐:指槐树,常用于比喻高官厚禄。 薄翼(bó yì):薄的翅膀,这里形容蝉的翅膀很薄,容易飞起。 高飞上绿槐:指蝉飞到了绿槐树上。 不惊风露亦清才:即使有风吹露水,也不会惊动它的高超才能。 一鸣:《庄子·外物篇》中说,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是蘧蘧然周也。故向东郭先生之所,则二十里而后七里焉。彼胡蝶者,其羽之小也,五色很多也
【诗句注释】 蝉:指蝉鸣。 水清山暮听蝉鸣,岂有馀音到不平:水清山静的时候可以听见蝉在树上叫,但是这种声音却传不到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那里(指不怀好意的人)。 想得孤怀好高洁,餐风饮露最多情:想到我这个人怀有高尚的情操,就喜欢那高洁的松树;我喜爱它那“餐风饮露”的情趣,因为只有这才是真正的多情啊! 【译文】 水清石冷的时候,我听着蝉鸣声,想到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不能听到我的高洁之鸣,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