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春。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
除非一杯酒,何物更关身。
感春
介绍
。
《感春》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原文】
感春
感春无处觅,独步绕池塘。
绿柳垂丝动,红桃绽萼香。
莺啼花满树,蝶舞草生光。
何日春风起,故园芳信长。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里万物复苏、充满活力的景象。首句“感春无处觅”,表达了对春天美景难以寻觅的感慨;次句“独步绕池塘”则写出了独自漫步于池边的感受。接下来,“绿柳垂丝动,红桃绽萼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嫩绿的柳枝随风轻摆,粉红色的桃花含苞待放,散发出阵阵芬芳。
“莺啼花满树,蝶
相关推荐
【注释】 巫峡中心郡:指夔州,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巴城四面春:指夔州的春天,四周都是春天的气息。草青临水地:形容春天时草木茂盛,临水而长。头白见花人:形容年老的人见到美丽的春色,心情愉悦。忧喜皆心火:忧愁和喜悦都像心中的火焰一样炽热。荣枯是眼尘:指看万物荣衰就像眼中的尘埃一样微不足道。除非一杯酒:除非只有一杯酒来消解忧愁。何物更关身: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
【注释】 感春:触景生情,有感于春天的来临。 老思不禁春,风光照眼新:老去的人不禁思念春天的到来,因为看到春风拂面,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 花房红鸟觜,池浪碧鱼鳞:花房中红花鲜艳如火,鸟儿在花间飞舞;池塘中碧波荡漾,鱼儿在水中游弋。 倚棹谁为伴,持杯自问身:诗人倚着船舷,看着远方景色,心中不禁感慨自己年华已逝,而岁月无情,人生短暂。此时,诗人独自饮酒,自问自己的身世和命运。 心情多少在
【诗句解释】 1. 日暖自萧条:太阳温暖,却让一切显得萧疏、萧条。 2. 花悲北郭骚:花朵在悲伤中哭泣,仿佛北郊的骚人。 3. 榆穿莱子眼:榆树穿过菜子(芥菜)的眼睛,形象地描述了榆叶茂密的景象。 4. 柳断舞儿腰:柳树折断了舞蹈者(或指柳枝)的腰肢,形容柳树枝条柔美而易折。 5. 上幕迎神燕:上弦月时,燕子成队飞回巢穴,迎接神灵。 6. 飞丝送百劳:细丝飞扬如同百劳鸟(即鴳鸟)送走春天。 7.
感春 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 暮水绿杨愁,深窗落花思。 吴宫新暖日,海燕双飞至。 秋思逐烟光,空蒙满天地。 注释与赏析: 1. 感春 - "春情不可状":春天的感情难以用言语表达。 - "艳艳令人醉":鲜艳的景象让人陶醉。 2. 暮水绿杨愁,深窗落花思 - "暮水绿杨愁":夕阳下的江水和绿色的杨柳显得有些忧愁。 - "深窗落花思":窗外的花朵纷纷落下,引起了深深的思念。 3. 吴宫新暖日
【赏析】 此为登高感春之作。首句写春天登高,第二句写春日登台,第三四句则写在高台上观春的感受。“纡寂融密思”,是说春意盎然,使人悠然自得;“韶和洗纷瞩”是说春光明媚,令人心旷神怡。五六句写春光中花木的颜色、气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末句以草名杨“萋萋”,来比喻春天的景色,形象生动。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 【注释】 试登高台:指登高处观赏春天。伏槛:倚着栏杆。阳旭:阳光,指春天的早晨
【注释】 1. 感春:即咏春。 2. 远客:远行之人,即游子、行人。 3. 任:听任。 4. 谢家池上:即谢氏池边。谢家:指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文学家。 5. 又逢春:又到了春天,指谢安去世后,已过了一年,又到了春天。 6. 明年:来年,明年。 7. 各自东西去: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去。 8. 看花是别人:观赏花儿的人是另外的。 9. 赏析:诗人以“远客”、“病身”为题,写出自己漂泊在外
诗句释义 1 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 - 描述春天的美景和其带来的情感,无法用言语形容,美丽得让人陶醉。 2. 暮水绿杨愁,深窗落花思。 - 黄昏时分水面上的柳树显得有些忧郁,窗内窗外飘落的花瓣引发了深深的思念。 3. 吴宫新暖日,海燕双飞至。 - 提到吴国的宫殿(古代的一个朝代名称)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一对海燕从北方飞来。 4. 秋思逐烟光,空蒙满天地。 - 秋天的思绪随着烟雾弥漫扩散
【注释】 春尽:春天已过。 名位:名望地位,也指官职。 身欲老:身体将要衰老。 诗书:指《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 宁:岂。 眼前:眼前的处境。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的七律。诗人因感伤春天的结束而泪尽,更以看花时的痛苦来抒发内心的悲愁和无奈。“魂断”二句是说,自己虽然名望地位尚可,但年事已高,身体衰迈,却依然不能摆脱贫困,这使诗人痛苦万分。此诗表达了作者因春光逝去而产生的悲伤之情
【诗句解析】 感春:即咏叹春天,抒发感慨。 无况青云有恨身: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自己身处青云之中却满怀怨愤和不满。 眼前花似梦中春:眼前的花儿好像梦中的花一样美丽,让人心生向往。 浮生七十今三十:感叹人生如梦,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半百之年。 已是人间半世人:觉得自己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半时光,但仍未完全融入这个世界。 【译文】 没有比身居高位的人更容易有怨言的了,我更是如此。如今
【注释】: 1. 感春:《诗经·邶风》中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君已无心,莫与我思。”的诗句,后来被人们引申为“感怀”。此诗就是诗人以梧桐、杨柳自喻,抒写自己内心的感慨。 2.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大而宽,春天开黄色小花,秋天结出红色果实。 3. 三寸叶:指桐树的叶子,三寸约四厘米,是桐树生长到第三年时的叶子。 4. 柳:指柳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枝条柔软细长,叶子狭长如眉毛。春天发新叶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春风来无边 - 春天的风来得无边无际,充满了生机。 2. 草木含华滋 - 各种植物都在享受春天的温暖,生长得旺盛,充满活力。 3. 道旁有枯荄 - 在道路旁边,可以看到枯萎的草根正在恢复活力。 4. 昨夜方葳蕤 - 这些枯萎的草根昨天晚上才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显示出生命力的顽强。 5. 阳和本根在 - 春天的阳光是生命的根本,给予植物新的生命。 6. 芽甲生光辉 -
感春 积草满春庭,衡门永昼扃。 波头何事白,柳眼为谁青。 荣落浮云度,悲欢熟醉醒。 繁华非我物,随意任飘零。 注释: 1. 积草满春庭:春天庭院里的草木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了。 2. 衡门永昼扃:衡门是古代的一种门户,常用于隐逸生活,表示隐居的意思。永昼是指整天。扃在这里表示关闭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整个一天都在闭门不出。 3. 波头何事白:波头指的是水中的波浪。何事指的是为什么。白表示清澈透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晴少春光浅”,“寒多酒力微”两句可以看出此诗是写景的。 第一句“晴少春光浅”,意思是说天气晴朗的时候春天的景色显得有些暗淡。“晴”是天气状况,“少”是程度副词,“春光”是指春天的景色。“浅”是形容春意淡薄。这一句写出了春日里阳光明媚、风和日暖的特点
【注释】 1、欲裂:想裂开,形容春风吹得十分猛烈。 2、鼓涛:像鼓那样击水的声音。 3、畸人:这里指独处的人。 4、盥(ɡàn)帻(èr):用布包着头发洗头,即洗去污垢,表示清高。 5、亭皋(gāo):水边的平地。 6、折:折断。 7、吹残:吹落。 8、芳物:美好的事物。 9、摧抑:摧败压制。适逢:正碰上。 10、忉忉(diāo diāo):忧伤的样子。 11、弃置:放逐。瓶中醪:瓶中之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注释提示,“感春”是全诗的中心词,“感春”一词出现在诗的开头,点明主题,“感”字贯穿全篇。因此考生应重点抓住“春”这一线索来理解诗意。 首先明确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春色之美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蒙幂出高杪,花叶不可分”
【注释】 三月:春季。无馀旬:过了一个月余。此日:这日子,即春日。可:值得。惜:可惜。桃李:桃花和李花。相期:相互期待,指花开花落,有相聚又有别离之意。偶:偶然。芜菁花:一种野菜名,也指杂草。陵陂麦:田埂上长出的麦子。林间:树荫之下。晚蝶:黄昏时飞的蜜蜂。翩翩:形容蝴蝶飞舞的样子。群枝:许多树枝。 【译文】 三月里过了一个月多,这天真不值得珍惜。 桃李花开了又凋谢了,我们相互期待又常常错过。
【注释】 1. 感春:《诗经·周南·汉广》有“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后因以“感春”为感伤春光易逝之意。 2. 桐花:即桐子花,又称桐华(花)花期在夏秋之间。 3. 幂幂:香气浓郁的样子。 4. 高榆:高大的杨柳树枝。 5. 枯钱:指落叶堆成的堆积如钱状。 6. 荒陌:荒芜之地。 7. 闻歌情亦倦,对酒意不怿:意谓听到歌声使人疲倦,对着美酒也提不起兴趣来。 8. 东皇君:神话传说中的天帝
注释: 感春:即咏物诗。此诗写春景,又寓有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等闲羁旅欲归难,又见蔬盘簇彩幡。 九十日春从此始,万千心事对谁言。 梅边粉坠寒香骨,草际青归野烧痕。 且把一杯酬好景,花风今日已翩翩。 译文: 悠闲地在旅途中想要回家却很难,又看到了菜盘中摆放着五彩缤纷的幡子。 九十天的春天从这开始,千万种思绪对谁说? 梅花边的粉状花瓣已经凋落,留下了寒冷的香味和骨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体会重要词句的丰富含意,在此基础上揣摩就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诗首联写诗人感春而伤怀;颔联写江南花开早于塞北,暗寓自己对国事的忧虑
诗句释义 1 感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2. 赏心未足事多违:意思是说,尽管赏心悦目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体验完,但许多事情却已经不能如愿以偿。 3. 啼鸟声声怨夕晖:这句话描述了鸟儿在夕阳下发出的声音,表达出一种哀怨的情绪。 4. 客梦一番芳草歇:这句话描绘了客人在梦中回到了过去的地方,那里有一片绿草如茵的地方。 5. 人生几度落花飞: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无常的感受
【注释】 感春:即《感春诗》。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 【译文】 春天来了万物皆欣欣向荣,但人们却感到人间寒冷。 只愿能生活在清平之世,像贞观盛世一样,终日游玩不愁饥寒。 【赏析】 “春来物物尽欣怡”,这是说春天来临,万物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一切都欣欣向荣。然而诗人的心中却是充满了忧戚,这从他下句中就可以看出:“不到人间寒自眉”。“人间”指人世间,这里泛指人间社会。“眉”是指眉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 感春 百花感阳和,次第变枯槁。寒梅秀腊前,红叶媚春杪。无端造化儿,戏剧何小小。迎春复送春,堪笑枝间鸟。 译文: 百花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依次变得生机勃勃。寒梅在冬天之前就展现出它的美丽,红叶在春天的尽头显得格外迷人。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它创造出如此多的奇迹。迎接春天的到来,又送别春天离去,让人不禁笑出声来。 我以虚静观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人事日纷纷”意思是:人事纷扰不断。 “不知春已分”意思是: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 “问梅成绿叶”意思是:询问梅花变成绿叶了没有。 “看杏落红云”意思是:看杏花凋落在红色的云朵中。 “燕向晴空语”意思是:燕子在晴朗的天空中飞来飞去地说话。 “蛙从夜静闻”意思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释和赏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若若堂北桃:这是在描绘桃花的美景,"若若堂"是作者自己的住所或书房,"北桃"则是指桃花。 2. 昨日花犹小:昨天的花朵还很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暖风迟景一日功:温暖的春风让一天的时间都变得有意义了,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让一切充满了生机。 4. 万萼千葩烂相照:无数的花朵相互映照
【诗句】 感春 淹留生白发,默默又惊春。 花房与柳萼,三见东风新。 竟日雨不止,翛翛寒着人。 拥裘坐闭阁,但与山炉亲。 昔我东南交,蔼蔼贤簪绅。 朝晡不相舍,谈笑夜达晨。 清言间嘲谑,侑以肴与尊。 风花春院静,霰雪夜炉温。 南士多文章,最爱蔡与秦。 吴僧参寥者,潇洒出埃尘。 诗多山水情,野鹤唳秋旻。 江子贫而廉,乡党称其仁。 徐子节最苦,五十慕其亲。 颇有豪侠风,时时见于文。 相逢必痛饮
【注释】官:官职,指朝廷官职。穷山:穷僻山野。招携:邀人同游。 【赏析】 这是一首写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愤懑之情。 “感春”是诗题,也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借春天的来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首四句是第一层,写自己官穷山野,耳目昏聩,感到春天来临却无人相伴,只能强颜欢笑。五至六句是第二层,说春天美景固然值得观赏,但因有俗物相阻而不能与友人一起欢聚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我爱沙边双白鸥”一句为第一句,起句点明题旨,诗人爱的是白鸥;“飞鸣相乐还相求”二句为第二句,写出了白鸥自由自在地在沙滩上飞翔和鸣叫,彼此快乐、互相寻求;“往来饮啄性如一”三句为第三四句,写出了白鸥的习性相同,彼此之间没有隔阂,所以不会担忧;“我来穷山无与友”两句为第五六句,写出了诗人来到荒山野岭后感到寂寞,没有朋友相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桥门并驰道上行走,感受到车毂声摩空的情景。然后进入重廊隔嚣鬨,阒若林峦中的环境,黎明时寮寀集,联骑纷蹄鬃,友情金兰契,晤语药石攻。接下来是翰墨时间作,辞气争豪雄。微踪幸接武,徒愧劳无功,轩窗鉴晴日,檐外鸣春虫,沉迷惊节物,饮啄嗟樊笼。沂风渐澹荡,璧水初冲融。坐想名园花,芳菲炫青红。儒宫异拘窘,胡为苦匆匆。来时招客醉,驾言与君同。 注释: - 桥门并驰道:桥和大道相连
【注释】 感春: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惆怅。 纷纷忙事几曾闲:形容忙于世事,没有闲暇时间。 快上高楼得解颜:登上高楼,心情变得舒畅愉悦。 夜月一奁花似镜:夜晚的月光映照着花朵,宛如一面镜子。 春风千叠柳如山:春天的风拂过千层叠嶂的柳树,宛如一座座山峰。 多情未放芳尘远:形容春天的美景让人留恋不舍,不愿意让它消散。 渐老难追少日还:时光流逝,无法回到年轻时期。 燕子飞来那有意,又催团扇入怀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对每一联分别进行解读。 此诗首二句写春景,“春光”指春天的景色;“不觉老”是说春光易逝,不知不觉已到了暮年,暗含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的感受。第三句“寇盗时闻说”表明作者隐居山林,远离战乱,过着平静的生活。第四句“山林未忍归”表达了诗人欲隐还仕的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默写能力以及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生平时加强背诵,同时结合题目要求,认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本诗是一首五律,前两句写春天到来时,山溪里传来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声;岸边长出嫩绿的蒲草,仿佛绿色的簪子。后两句的意思是:春天的事情只占一半,但风雨交加的阴雨天,也无妨。 所以答案是:隔溪啼鸟弄新音,绕岸蒲芽迸绿簪。花事只今强半在,不妨风雨搅春阴。注释
诗句释义 1 忽闻春欲去:突然听到春天将要离去的消息。 2. 园林谩游瞩:徒劳地在花园中游玩。 3. 轻风散馀红,细雨滋繁绿:微风轻轻吹散了花瓣的残留颜色,而细雨滋润着繁茂的绿叶。 4. 绿繁似欢荣,红散犹僇辱:绿色的繁茂好似一种喜悦和荣耀,而红色的凋零则象征着羞辱和不幸。 5. 因悟人间世,万事易翻覆:由此领悟到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难以预测。 6. 贱或登青云,贵或成赤族
【注释】 ①羸病:形容身体瘦弱。②春意生:春天的气息在江湖弥漫。③缘(yuán)堤:沿着堤岸。④堑(qiàn)柳:沿河的柳树。⑤山桃花:山野中的桃花。⑥鸣莺:黄莺啼鸣。⑦经心:触动心弦。⑧偏苦情:更加感伤。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时节,作者站在江边,看到两岸的景色和听到黄莺的啼鸣,心中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两句写自己因身患疾病,只能远远地眺望着春光明媚的江山
芭蕉绽裂,草蒙戎,榆荚杨花半碧空。 译文:春天来了,芭蕉开始裂开,草地上的草被春风吹拂着,露出了绿色的嫩芽和叶子,而榆树和杨柳也纷纷绽放出新的花朵,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半透明的碧绿色。 注释:芭蕉、绽裂、草蒙戎:都是形容春天到来的景象。榆荚、杨花:指的是榆树的果实和杨柳的花朵,也是春天的象征。半碧空:形容天空被染成了半透明的碧绿色。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来临时的自然景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少小兹晨喜欲狂” - 注释:这里的“兹晨”指的是清晨,表达了诗人在早晨的欣喜若狂的情感。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一大早起床时的心情,充满了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兴奋。 2. “相邀结束踏春场” - 注释:“相邀”意味着邀请,“结束”可能指结束一天的活动,“踏春场”则是指春天时节的游玩活动。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春天的活力和欢乐氛围,人们纷纷外出赏花、游玩
【注】感春:即《杂诗》“园中之树,亭亭一何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种桃望食实(希望吃到果实),种柳期成阴(希望长出浓密的树荫) 春风应时至(春天的风按时节而至),杂英满园林(各种花朵遍布园林) 黄鸟多嘉声(黄莺叫声悦耳),鸤鸠亦好音(布谷鸟鸣声也很好听) 勿言荏苒质(不要认为它们的生命短暂) 不如松与祲(还不如松树和柏树那样坚韧) 托根信永固(树根托附在土里很可靠)
【注释】 感春:即感物兴怀,触景生情。 不自适:指心情不舒畅。 凯风吹衣袂:春风迎面吹动衣服,使人感觉凉爽。 白日光悠悠:阳光明媚,照耀着大地。 来年秀弥野:明年春天,田野上将长满鲜花和绿草。 荷芰叶巳抽:荷叶和菱角的叶子已经长出了新芽。 行游岂不好:出游游玩多么好啊! 顾盼无与俦:看着周围的风景,自己感到孤独。 回身掩门坐,隐几闻鸣鸠:回头关上门,坐在窗边,听到窗外鸟儿的鸣叫声。 【译文】
感春 日暮东风起,沧江水微波。 水深不可涉,路远将柰何。 蘼芜叶巳齐,故乡隔山河。 盛年难再得,芳意其蹉跎。 注释: 1. 日暮东风起:傍晚时分,东风渐渐吹起。 2. 沧江水微波:沧江的水波荡漾。 3. 水深不可涉:水太深,难以渡过。 4. 路远将柰何:路途遥远,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5. 蘼芜叶巳齐:蘼芜已经长出齐整的叶子。 6. 故乡隔山河:家乡隔着重重山河。 7. 盛年难再得
感春 朝采山上蕨,暮采涧底薇。 虽无粱肉味,聊可以御饥。 羔羊荐美酒,饱食同豢牺。 玄庐苟未闭,彼此谁是非。 注释:在早晨采集山间的蕨菜,到傍晚采摘山涧边的薇草。虽然没有像粱肉那样的美食,却可以充饥。用羔羊的美酒招待自己,饱食与饲养的牛马一样。如果屋宇还未闭严,我们又何必争执是非?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清晨采摘山野菜和夜晚采摘涧边草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赏析。此诗首联“春风既和柔,春日更皎洁”写春天的景色,春风温柔,春日明丽,诗人用两个“春”字,写出了春天的美好。颔联“夭桃红如锦,繁李白胜雪”是诗人对桃花的描绘。诗人把春天的桃花比作锦缎、白雪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感春”是这首诗的题目,全诗通过诗人对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的感慨,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 “人生多忧患,死去百患消。”意思是:人生在世常遭忧愁患难,死了万事俱消。 “但恨不便得,无由脱鞿镳(biāo)。”意思为:只是遗憾不能得到解脱,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
【注释】 感春:感伤春天的来临。 柳条绿绿:柳树的枝条翠绿,形容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 梅初叶:梅花刚刚长出了叶子。 麦陇青菜花:麦田里的青色油菜花已经开放。 乡园又将半:家乡又过了一半时间。乡园,即故乡。 东风吹恨满天涯:东风在吹拂着,带着我的哀伤弥漫到天涯海角,恨意无边。 【赏析】 《感春》是一首七绝诗。首句写柳条发枝绿叶,次句写早发新梢、早开新花的麦田,第三句点明“感春”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及重点词语的含意,最后分析诗歌的情感主旨,并注意与诗歌的写作背景相联系来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感春”进行鉴赏。“茂苑东风散鼓鼙”,茂苑即成都,东风吹拂着成都城,战鼓震天响,这是一幅典型的战争图景
【诗句释义】 1. 感春:对春天的感受。 2. 草堂无日不春风:每天在草堂里都能欣赏到春风拂面的景象。 3. 燕语莺啼各自工:燕子和黄鹂的叫声各具特色,各有其独特之处。 4. 鹦武病馀山瘴绿:鹦鹉生病后,山林中弥漫着瘴气,一片绿意。 5. 樱桃梦后烛花红:樱桃成熟时,烛光下显得格外鲜艳,犹如燃烧的火焰。 6. 月高梨院啼姑恶:月亮高悬,梨园中的鸟儿们啼声凄厉,仿佛在诉说着哀愁。 7.
五夜雕轮集,千门火树春。 听儿歌丽曲,不自踏香尘。 月傍青楼久,花开紫陌新。 犬戎生蓟北,羞作太平人。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感春 - 五夜雕轮集:形容节日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 - 千门火树春:指家家户户门前都挂满了灯笼,整个城市沉浸在春天的喜庆之中。 第二句 听儿歌丽曲:听着孩子们唱着美丽的歌曲。 - 丽曲:美好的旋律或歌词。 第三句 不自踏香尘
感春 老犹不断是凡情,枕上残书结死生。 郭外好山频入梦,庭前芳草绝经行。 风飞素雪消青鬓,春尽寒烟锁画屏。 西北甲兵何日洗,勉扶林野贺升平。 注释:虽然年老体衰,但我仍然无法断绝凡人的情思。在枕边的残书中,常常思考生死大事。城外的好山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庭院前的芳草也让我难以忍受。风吹过白色的雪花,使原本黑亮的头发渐渐变白。春天即将结束,但寒冷的烟雾却像画屏一样将我笼罩。西北边陲的战火何时才能熄灭
【注释】 闲:无事,闲暇。春:春天。后时:晚了。啼鹦:黄莺。笑:讥笑。飞上:落花枝头。 【赏析】 此诗是写暮春之景。首句“闲来每欲寻春去”点明诗人闲居无事而思春之情。次句“惆怅东风已后时”,写春光将晚,归期无望的惆怅之情。三、四句“只有啼鹦不相笑,依然飞上落花枝”是说春光虽晚,但鸟儿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黄莺也毫不吝惜它的欢悦之情。 全诗从“惆怅”到“飞上”,由愁转乐,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物面前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本题注意“菲”“荫”的书写。 【答案】 ①例句: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树枝上的旧枝也发出新芽;长松古柏却迟迟不动。②译文:春光普照大地,一切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