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作

病来城里诸亲故,厚薄亲疏心总知。
唯有蔚章于我分,深于同在翰林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病来城里诸亲故,厚薄亲疏心总知。
    唯有蔚章于我分,深于同在翰林时。

  2. 诗词解析

  • 疾病与亲疏:诗的开始两句“病来城里诸亲故,厚薄亲疏心总知”表达了诗人在生病时对城中亲友的深刻感悟。这里的“病来”可能意味着身体不适或疾病带来的困扰,而“亲故”则指朋友和熟人。诗人通过这两句话展现了他对身边人的关心和理解,即使疾病让他感到痛苦,他仍然关心着每个人的感受。
  • 个人情感:第三句“唯有蔚章于我分,深于同在翰林时”进一步探讨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蔚章”可能是指某种成就或才华,而“我分”则表明这种才华或成就对自己意义重大。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即使在困难时期,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 社会观察:最后一句“深于同在翰林时”可能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或是对当前处境的一种反思。这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担任翰林学士期间的经历,那时他可能有着更高的地位和更广阔的视野。通过这四行,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还反映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考试的成功到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波折,最终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理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意义
  • 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歌主张为时代服务,关注社会现实。这一点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卖炭翁》、《琵琶行》等作品,都是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描绘来反映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
  • 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他的诗作通常直抒胸臆,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这也是他能成为“老妪都能懂”的诗人的重要原因。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白居易的诗作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还有寓言诗等多种类型。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广泛的赞誉。
  • 后世影响:白居易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和作家都受到了他的启发,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同样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白居易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病中作》不仅是白居易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他作为一位伟大文豪对社会、对人生深刻洞察的体现。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命运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学到如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在逆境中的坚持,还是在平凡生活中寻找诗意,白居易的这些作品都能够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和鼓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