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澜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诗句,理解大意,把握内容主旨,赏析艺术手法,注意要点:修辞、表现手法(如对比)、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分析,最后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全篇写景叙事,寓情于景,情景相融。“江南一夜香波冷,楼台画成秋意”两句,点明季节为秋季,而秋天的景色在诗人眼里又别具一番情调,他看到的是一个冷清的秋夜,寒气袭人,香波已冷。“旧院藏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着所给的注释,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最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影瘦团霜,声寒战野”两句,写秋色之清冷。霜,点明时令为深秋。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诗人以“影瘦”形容树木的萧瑟,以“声寒”形容秋风的凄清,以“战野”形容风声的凛冽。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寓情于景
【注释】 翠幄:绿荫的帐幕。迟:缓慢,迟缓。画栏:栏杆。烟瘦:烟雾缭绕而消瘦。东风:春风。负:辜负、辜负。莺燕:指黄莺与燕子。芳径锄香:芳草小径上洒满露水。锄:铲除。筠篮(yún lán):竹制篮子。担露:担着露水。韶光:美好的时光。贱:低贱,不值钱。谁借藏娇屋:谁借得幽静之地以藏娇?“藏娇”是古代女子对心爱男子的亲昵称呼。莓苔一半:一半被莓苔遮盖了。信:实在。知倦蝶痴蜂:知道疲倦的蝴蝶蜜蜂
卜算子 残月 花影漾帘波,夜久春痕薄。试问姮娥瘦几分,只有阑干觉。 陌上玉骢嘶,唤起双栖鹊。杨柳梢头挂晓星,又下西楼角。 诗句注释 - 花影漾帘波:形容窗帘因为花影而波动,增添了一种轻盈而优雅的氛围。 - 夜久春痕薄:暗示时间流逝,春天的气息渐渐淡去。 - 姮娥瘦几分:嫦娥因思念故人而消瘦。 - 只有阑干觉:只有栏杆(或高处)的人才能感觉到她的消瘦。 - 陌上玉骢嘶:马在乡间小路上嘶鸣
【注释】 小楼:指在小楼上的窗。灯倦:灯火已经燃尽。愁听:因愁闷而倾听。檐声溅:雨打窗棂发出的声音。“溅”字写出了雨点敲打窗棂的情景,声音清脆响亮。隔巷:隔着一条巷子。“桃花红太贱”,意思是说,桃花开得太艳了,不值一顾,是自贬之词。东风:春风。瘦尽:形容花落枝枯的样子。谁怨?没有人怨恨。钿车:金翠装饰的车。“空订归期”,即没有定下归期,暗指自己对仕途无望的感叹。锦鸳:绣有鸳鸯图案的帷帐。暗湿
【注释】 谒金门·春晚:词牌名,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紫藤阴:指紫藤花。 柳花:柳絮。 玉关人远:指征戍之人已远在边疆。 寒尽画帘长卷,迟日频停针线:天气渐渐变暖和了,就收起绣着春景的画帘,趁着阳光明媚,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来赏心悦目。 燕剪剪春愁未剪,寄情双翠管:燕子剪刀剪不断春天的愁绪,只能寄情于双翠色的小管上。 【赏析】 《谒金门·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解析】 此词写离情,但笔法与一般不同。上阕写别时景色:秋暮时节,雁阵惊起,蛩声凄厉,倦旅思归;下阕写别后情景:遥指鸥沙,教寻归路,担心双鬓非故,西窗夜雨寄相思。全词以景结情,情深而含蓄。“无计挽君住”为全词的主旨,是全篇感情的高潮所在。 【答案】 ①正秋暮:正当秋季傍晚时分。②又雁引离心:又有大雁引领着离愁别绪。③蛩惊倦旅:蟋蟀惊鸣,使疲倦的旅人更感心伤。④趁半山衔日:趁着天边落日半山之际
【注释】 ①荒湾:荒凉的海湾。 ②倚:依靠,指孤蓬随风飘荡。 ③题糕人:泛指为官者。欧盟冷:指官员们因离任而冷落。 ④倩谁问:请谁去问。 ⑤堤阴旧馆:指旧时水边亭阁。 ⑥琼箫歌罢:形容曲终人散的情景。琼,美玉。 ⑦野笳惊换:指笛声引起周围的笳声,使人们感到惊讶。 ⑧团鸦噪晚:乌鸦叫声嘈杂。 ⑨寒潮弄远:寒潮袭来,江水流动。 ⑩怕青鬓、对吴钩,一夜霜华浸满:恐怕青春的双鬓,面对着宝剑
东风第一枝·菜花 【注释】: ①麦陇残寒,桑阴碎雨: 意思是说,麦田里的残存寒意和桑树下的雨水。 ②酿成一片花意: 意思是说,这些雨水和残存的寒意酿就了一片花的意境。 ③买春谁散金钱: 意思是说,谁在购买春天的时候撒钱呢。 ④媚晚竞铺绣绮: 意思是说,谁在黄昏时竞相铺展锦绣呢? ⑤遗钿漫拾: 意思是说,谁在不经意间捡到遗落的珠宝。 ⑥俏不上、玉人钗尾: 意思是说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句:“放鱼竿一去,幻尘海、渺愁余。” - 注释: 放下鱼竿离去,如同在幻灭的尘埃中漂泊,留下无尽的忧愁。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离别西湖,踏上旅途时的情绪。"放鱼竿一去"指的是诗人准备离开的动作,"幻尘海、渺愁余"描绘了诗人在离开后感到的恍惚和孤独,像是在无边的尘世中漂流,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忧愁。 第二句:“算柳浪莺闲,鸥波人远,负却西湖。” - 注释: 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