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西湖,四时烟景,谁暇游遍。红袖津楼,青旗柳市,几处帘争卷。六桥相望,兰桡不断,十里水晶宫殿。夕阳下、笙歌人散,唱彻采菱新怨。
金明老眼,华胥春梦,肠断故都池苑。和靖祠前,苏公堤上,谩把梅花捻。青衫尽耐,蒙蒙雨湿,更着小蛮针线。觉平生、扁舟归兴,此中不浅。

【赏析】

《永遇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此词写于淳熙五年冬。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使司参议官兼权知建安府。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意境雄浑,气势豪迈,风格沉郁。

“一片西湖,四时烟景,谁暇游遍。”起首三句,点题,总写湖光山色,四时烟景之美。“谁暇”二字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红袖津楼,青旗柳市,几处帘争卷”,这三句写市井繁华、热闹之景。“红袖”、“柳市”等字眼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繁华闹市的景象,为后面的景色描写铺垫。“六桥相望,兰桡不断,十里水晶宫殿。”这几句写西湖的美景,“六桥相望”,“水晶宫殿”,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西湖的美。“夕阳下、笙歌人散,唱彻采菱新怨”,这几句写夕阳下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夕阳下人们唱歌、跳舞,尽情欢乐,而采菱的人则因歌声而感到悲伤。这几句既写出了西湖的繁华热闹,又写出了西湖的幽静美丽。

“金明老眼,华胥春梦,肠断故都池苑。”这三句写自己的感伤情怀。“金明老眼”指的是自己年事已高;”华胥春梦”,指的是自己的梦境美好,但美好的梦境总是短暂的,所以醒来后感到十分伤感;“肠断故都池苑”,这里的故都指的是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池苑则是指杭州西湖周围的园林。这几句既写出了自己的感叹,又表现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和靖祠前,苏公堤上,谩把梅花捻。”“和靖祠前”,指的是在和靖祠前欣赏美景;“苏公堤上”,指的是在苏公堤上漫步欣赏美景;“梅花捻”,是指用手捏住梅花枝头,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这几句既写出了作者欣赏美景的情景,又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

“青衫尽耐,蒙蒙雨湿,更着小蛮针线。”“青衫尽耐”是说青衫已经洗得发白,但是仍能忍耐;“蒙蒙雨湿”是指雨水打湿了衣服,但是仍不以为意;“小蛮针线”是指自己手拿针线,缝补衣服。这几句既写出了作者的生活状况,又表现了他的坚韧不拔的性格。

“觉平生、扁舟归兴,此中不浅。”“觉平生”、“不浅”是说回想起来,自己一生之中,没有比现在更满足的时候了。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译文】

西湖四周风景如画,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又有谁能够尽情游览呢?红袖招展、青旗飘扬、柳絮飘舞,哪里不是人声嘈杂、车马喧哗呢?六桥相连、水波荡漾,十里长的水晶宫殿矗立在湖中。傍晚夕阳西下,笙歌渐歇,采菱人纷纷离去,唱起了离别的歌谣。

金明老人双眼昏花,恍若梦中仙境般美妙,令人心醉神迷。可是,如今却只能在梦里寻觅,再也找不到了。和靖祠前的梅花还在开放,苏公堤上的杨柳依旧婀娜多姿,而我也只能徒然地拈起一枝梅花,品味着其中蕴含的深情厚意。

我穿着青色的长袍,忍受着绵绵细雨的洗礼,手中拿着针线不停地忙碌着。虽然生活艰辛但内心依然充实,因为有了这份坚持和执着,才能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