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家金谷园林,尽随海变桑田了。一湾流水,一枝修竹,菟裘将老。潇洒轩窗,波光隐映,笔床茶灶。但溪无六逸,林无诸阮,谁相与,论怀抱。
不用沧洲洗耳,听风前、此君清啸。黄金台上,尽教尘土,聘车争道。鱼鸟情亲,渔樵邂逅,不时谈笑。看古来行路难行,真个是闲居好。
【注释】
曹德祥:南宋诗人。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位于洛阳城西,是当时著名的游赏胜地。金谷园林:指曹德祥所居住的豪华庭院。尽随海变桑田了:沧海变成桑田了,比喻世事变化无常。一湾流水:一条小溪。一枝修竹:几枝翠绿的竹。菟裘(兔裘):古代隐者所穿之皮衣,此处指退居林下的生活。潇洒轩窗:形容居室清雅闲适。波光隐映:水波映着窗棂,光影交错。笔床茶灶:指书房里放置的文房四宝和煮茶的炉灶,都是文人雅士常用的器物。但溪无六逸:《论语》载,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六逸:泛指隐居山林的人。林无诸阮:《世说新语》载,“阮公邻家有好妇,经年而夫亡,妇更寡,清明节日,阮与时相与登北山,访胡人祭者,祭毕出,还坐良久,叹曰:‘昨欲有事遗灵座,今情志散尽。’”即此典。谁相与:谁与我共论。谁相与论怀抱:谁可以和我共商大计。
不用沧洲洗耳:不要到江边去洗耳朵,表示对尘世的厌恶。沧洲:即沧浪之洲,在今湖南洞庭湖中。听风前、此君清啸:听你在这清风之中吟咏高歌。此君清啸:你的清歌。黄金台:传说是楚人曾于此筑台招贤。尽教尘土:都让尘土覆盖了。聘车争道:指官员们竞相前来拜访。聘车指朝廷征召官员的车马,争道即争着前来。鱼鸟情亲: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渔樵邂逅:渔民和樵夫偶然相遇。不时谈笑:不时地谈笑风生。看古来行路难行:看到自古以来行走仕途的人都很难成功。
【赏析】
《水龙吟·题曹德祥水居》,宋代词人辛稼轩所作。这首词上片写其隐居生活;下片则抒其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全词语言朴实,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首句“旧家金谷园林”,点明作者的故国,又写出他的故国已非昔日模样。接着,作者由自己的遭遇想到那些曾经富贵一时的豪门望族如今已如过眼云烟一般。这两句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哀怨。
“一湾流水,一枝修竹,菟裘将老。”三句中,“一湾流水”指的是他家乡的那条清澈的河流,“一枝修竹”则是指他家的竹林。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面。然而,这画面却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凄凉,因为它只存在于他的记忆之中。“菟裘将老”中的“将老”二字,更是表达了他的无奈和悲凉。
“潇洒轩窗,波光隐映,笔床茶灶。”这几句进一步描写了他的隐居生活。他喜欢坐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读书写字,窗外的风景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书桌旁放着一把舒适的椅子供他休息。此外,他还经常在院子里品茗聊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这几句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高人隐士的形象。
“但溪无六逸,林无诸阮,谁相与?论怀抱。”最后一句中,“谁相与?”表达了作者对于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他想找到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一起谈论心中的抱负和理想。然而,这样的朋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很难找到的。因此,这句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无助。
“不用沧洲洗耳,听风前、此君清啸。”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和不屑。他认为应该远离尘嚣,保持一颗清净之心。在这里,“沧洲”指的是遥远的海边,“洗耳”则是古代的一种清高行为,表示要远离世俗纷扰,专心致志地追求学问和真理。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也是作者所倡导的。
“黄金台上,尽教尘土,聘车争道。”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他认为官场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的地方,只有真正的人才能够在其中施展才华。而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却常常被金钱和权力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他决定放弃这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环境,寻找一个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鱼鸟情亲,渔樵邂逅,不时谈笑。”这几句则描绘了一个和谐相处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鱼鸟之间相互信任、亲近;渔樵之间偶尔相遇、交谈;他们之间的交往充满了友善和温暖。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看古来行路难行,真个是闲居好。”这是整首词的结尾部分。通过这一总结性的陈述,作者强调了他在隐居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和成就。他认为与其在仕途上奔波劳碌、受尽磨难,不如选择一种更为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不仅能够让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还能够使他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普通人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