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年时东走避风尘,随处觅桃源。偶相逢一笑,堠山西畔,乔木参天。百尺元龙楼上,下榻许高眠。鼓我瓠巴瑟,鱼鸟欣然。
每日春风池馆,有竹林诸阮,醉袖联翩。要簪花捧砚,常挟两飞仙。又安知、桑田变海,竟飘零、老去雪盈颠。绨袍外、故人余意,肝胆雕镌。

【注释】

(1)八声甘州·寄无锡钱梦弼:这是一首词,题目为“寄无锡钱梦弼”。《八声甘州》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此题一作《满江红·送钱塘惠明》。

(2)记年时东走避风尘:这几句的意思是,我还记得当年为了躲避战乱而四处奔波的往事。

(3)随处觅桃源:这一句的意思是,到处寻找理想的栖息地。

(4)偶然相逢一笑:偶相逢,就是偶然遇到。一笑,就是开怀大笑。

(5)堠(hòu)山西畔:古代在路旁设立的标志物,叫堠。

(6)乔木参天:参天,指高大到可以触到天的意思。

(7)百尺元龙楼:这一句的意思是,元龙楼高百尺。元龙,指三国时陈留人张邈,字元龙。他曾在钜鹿太守桥玄家做门客。后来成为曹操的部将。

(8)许高眠:《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曾梦见与张良在咸阳宫里共饮美酒,并说:“吾欲与子游湖山间。”后来,刘邦当皇帝,封张良为留侯,把留白亭改名留骑亭,以纪念他们共同饮酒的情景。这里以许高眠比喻张良之高远。

(9)鼓我瓠(hùbógū)巴瑟:《庄子·徐无鬼》载,孔子向鲁君介绍弦乐演奏时说:“今夫弦者,志急而身缓。”又说:“鼓盆而歌,言未毕,音已绝矣,今夫子尝闻鼓盆乎?”意思是说,现在人们演奏乐器,是为了寄托自己的哀伤之情,而不是为了使乐曲本身流畅悦耳。

(10)鱼鸟欣然:鱼和鸟高兴的样子。

(11)春风池馆:春天的池塘、馆舍。

(12)竹林诸阮: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他常在竹林中弹琴赋诗。

(13)簪花捧砚:指文人雅士的文房四宝。

(14)两飞仙:指道士的法器。

(15)桑田变海:桑田,指陆地变为海洋;海,指大海。桑田变海,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16)绨袍外、故人余意:指朋友之间相互关照的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好友的词。词中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友人保持联系的心情。

上片起首两句追忆当年为避战乱而四处漂泊的往事,突出了当年生活的艰难。接着写与友人相遇时的愉快心情。“偶然”二字表明这种邂逅是很偶然的。“一笑”,则表现出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过片三句,写与友人相会后的所见所闻。“春风”二句,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春日里的池塘、馆舍,绿竹丛丛,鸟儿鸣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也写出了人物的闲适心情。“要簪花捧砚,常挟两飞仙”,则进一步渲染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气氛。最后三句,写友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又安知”,是反问语气。“桑田变海”,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竟飘零、老去雪盈颠”,则是说自己年岁已高,头发已经斑白。最后三句是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片开头两句写与友人分别后的所见所感。“旧日东吴”二句,点明当年与友人相别的地方。“乔木参天”,形容树木高大挺拔,给人以雄伟之感。“下榻许高眠”,则是说自己曾在那地方下榻休息过。“鼓我瓠巴瑟”,是说自己曾在那地方吹过笛子。接着写自己在别处的生活情况。“鼓”,指击鼓;“瓠巴”即俞伯牙,传说春秋时期晋国乐师;“瑟”指古瑟。“鱼鸟欣然”,是指鱼水谐和、鸟语花香的美妙情景。

“每日春风池馆”,写自己生活的地方,也是自己经常出入的地方。“有竹林诸阮”,是说那里住着许多文人雅士,其中就有阮籍。“醉袖联翩”,是指文人雅士们时常在这里聚会饮酒赋诗,或吟诗作词,或弹琴抚瑟,或挥毫泼墨,尽情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要簪花捧砚”三句,写自己与友人相处的情景。“常挟两飞仙”,“挟”是携带的意思;“两飞仙”,是指道士的法器。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结拍二句“又安知、桑田变海,竟飘零、老去雪盈颠”,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感慨。诗人认为世事变幻莫测,人生如梦,不如及时行乐,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因此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