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惺。识心停。
主客同宫湛湛宁。人牛不见形。
性真灵。像真灵。
动静无为混杳冥。圆空上下经。
【注释】
-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双调子”,五十五字。
- 定心惺:定心,即定心观。惺,通“醒”。
- 识心停:识别心性而停止杂念。
- 主客同宫湛湛宁:主客,即心与物的关系。湛湛,形容心境宁静、清澄明净。
- 人牛不见形:人牛,指人的欲念和牛的情欲。形,形体。
- 性真灵:真灵,真如、真性。
- 动静无为混杳冥:动静无为,即动静皆因缘而起而无执着。混杳冥,混同宇宙万物。
- 圆空上下经:圆空,即圆融的空性。上经,指佛经。
【赏析】
《长相思》是一首咏叹禅理的小词。全词以“定心惺”、“识心停”开篇,点题“禅”,然后由主客关系说到动静相生,最后归结到悟道成佛。词中“性真灵”、“动静无为混杳冥”、“圆空上下经”等句,均属禅语。
此词上阕写静坐冥想,下阕写动中有静,意在说明禅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首二句,点出禅学的要旨:“定心惺”,即“定心观”。“惺”,通“醒”,“定心惺”就是“定心观”。
三、四句紧承前两句而来。“识心停”即“识心观”。“停”,“止”,“识心停”即“止息心念”。
“主客同宫湛湛宁”一句,承接上文,说明定心观后的状态:主体(自己)与客体(事物)合为一体,达到一种清静的境界——“湛湛宁”。
“人牛不见形”一句,进一步描绘这一境界:主体与客体合为一体的状态,就如同人与牛一样浑然一体,分不出彼此的形貌。这是对禅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阐释。
“性真灵”一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真灵”,指本心或真性。“性真灵”,也就是回归到了本性。
下阕“动静无为混杳冥”一句,承接上阕,继续阐释禅学的要旨。“动静无为”,指一切动静都是因缘而起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法则可循;“混杳冥”,指一切都混混沌沌,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形象。这既是对禅宗“不立文字”的阐释,也是对禅宗“随缘不变”的阐发。
最后一句:“圆空上下经”,是禅宗对宇宙万物的概括性描述。它既指佛教的经典,又可以引申为天地万物、人生百态等。
此词以“定心惺”起笔,紧扣禅学主题,用“识心停”一词将定心观与止息心念联系起来,进而将主客关系、动静相生、悟道成佛等内容纳入其中,结构严谨、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