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阳閟晴彩,榴火湿朱光。
不知今日何日,烟霭涨蒲塘。
已过清明时节,未近重阳气候,对景自斟量。
应是家家雨,梅子要催黄。
向朝来,寻旧事,问江乡。
共言当此佳序,那肯负年华。
虽阻绣茵斗草,不废翠蕤剪艾,更结彩丝长。
昌歜缕香玉,情味付霞觞。
《水调歌头·和季琳端阳值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了端午节的天气变化;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对端午节的怀念之情。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词人在端午节时的美好时光。
注释:
- 葵阳:指夏日阳光。閟晴彩:遮蔽了晴朗的阳光。
- 榴火:指端午节期间燃放的爆竹声。湿朱光:映红的光线。
- 何日:何时。
- 烟霭:烟雾。涨蒲塘:水位上升。
- 清明时节:清明节的时节。重阳气候:重阳节的时节。
- 家家雨:处处都是雨水。
- 江乡:江边的故乡。
- 绣茵:绣有花纹的地毯。斗草:一种古代游戏。翠蕤(ruí)剪艾:用绿色植物编织的艾叶。
- 昌歜(cháng chǔ):香草。缕香玉:用香草制成的香料。霞觞(shāng):《诗经·小雅》中有“琼浆若玉”之说,此处以玉比喻霞觞。
译文:
夏日的阳光被遮蔽了,端午节的爆竹声映红了周围的景色。
不知今天是什么时候,烟雾弥漫,水位上升,仿佛到了端午节。
已经过了清明节的时节,还未接近重阳节的天气。面对这样的景色,只能自我斟酌。
应是家中家家都在下雨,梅子将要催熟。
清晨来的时候,寻找旧事,询问家乡的情况。
大家都说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怎么能辜负这大好的时光呢。
虽然阻碍了绣花的地毯和斗草的游戏,但也不放弃用绿色的植物编织艾叶,更结起了彩色的丝线长绳。
用香草制作的香料,情味与晚霞一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