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难再得,寻聚窟、何处问仙洲。想别后寄情,曾经剪发,病中永诀,不肯回头。岂知道、黄泉声寂寂,碧落恨悠悠。桂殿初奔,敲残兔臼,桃源再访,赚杀渔舟。
繁华消磨尽,三年真薄幸,一觉扬州。最苦难求毒石,未得神楼。似乱攀荷藕,千丝不断,对烧蜡烛,两泪难休。反羡伊家解脱,免却闲愁。
诗句解读
第一句:风流难再得
- 关键词:风流
- 注释:此处“风流”通常指才子佳人的风采。这里可能指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难以复制的那种风华绝代。
第二句:寻聚窟、何处问仙洲
- 关键词:寻聚窟、仙洲
- 注释:这里的“寻聚窟”可能是指寻找一个可以聚集的地方,而“仙洲”则可能是一个传说中的理想之地,代表着某种精神上的归宿或避世之所。
第三句:想别后寄情,曾经剪发
- 关键词:寄情、剪发
- 注释:在中国古代,剪头发往往象征着告别旧生活,开始新的生活。这里提到剪发可能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也可能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
第四句:病中永诀,不肯回头
- 关键词:病中、永诀、回头
- 注释:这里的“病中永诀”可能指的是因病去世的情景,而“不肯回头”则表达了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和不愿接受现实的心理。
第五、六句:岂知道、黄泉声寂寂,碧落恨悠悠
- 关键词:黄泉、碧落
- 注释:这两个词语都与死后世界有关,黄泉是阴间的代名词,碧落则可能指天堂。这里表达了对死后世界的无限遐想,以及对生者世界的留恋。
第七、八句:桂殿初奔,敲残兔臼
- 关键词:桂殿、兔臼
- 注释:桂殿和兔臼都是古代神话中的意象,这里可能用来形容仙境或者美好的事物被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第九、十句:桃源再访,赚杀渔舟
- 关键词:桃源
- 注释:桃源是一个传说中的美好地方,经常被用来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这里提到再访桃源,意味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繁华消磨尽,三年真薄幸,一觉扬州
- 关键词:繁华、真薄幸、扬州
- 注释:这三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和无奈。”繁华消磨尽”可能意味着过去的辉煌已经消失殆尽;”真薄幸”则表达了对时间的无情流逝感到惋惜;”一觉扬州”则可能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或事件中度过的一段时间,扬州在当时是一个著名的城市。整句诗透露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十四、十五、十六句:最苦难求毒石,未得神楼
- 关键词:毒石、神楼
- 注释:这两句诗描述了一种追求但未能如愿以偿的心情。”最苦难求毒石”可能表示为了追求某种东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最终还是无法得到;”未得神楼”则可能是说虽然尝试过很多次,但最终没有成功。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某种理想或目标的追求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落差。
第十七、十八、十九句:似乱攀荷藕,千丝不断,对烧蜡烛,两泪难休
- 关键词:似乱攀荷藕、千丝不断、对烧蜡烛、两泪难休
- 注释: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一种情感上的纠结和挣扎。”似乱攀荷藕”可能形容了复杂的情感关系或纠缠不清的局面;”千丝不断”则强调了这种关系或局面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对烧蜡烛,两泪难休”则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悲伤和无奈之情。整句诗传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于现状的无奈接受。
第二十、二十一句:反羡伊家解脱,免却闲愁
- 关键词:伊家、解脱
-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羡慕。”反羡伊家解脱”可能是说羡慕那些能够摆脱烦恼、过上轻松愉快生活的人;而”免却闲愁”则强调了这种解脱带来的轻松和愉悦。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当前生活中存在的烦恼和压力的不满,以及对那种更加轻松、快乐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