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
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
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这首诗是夏完淳在明末乱世背景下所做,以“春尽夜”为题,通过描绘春天夜晚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深深哀愁和无奈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晚鸦”、“花影”、“春归”、“重门”、“江南三月”、“新绿”、“皓魄”,等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国家危亡的感慨和无奈。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两句,通过晚鸦飞去和一枝花影送黄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种景象既是一种自然之美,又似乎暗含着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流离失所。这里的“黄昏”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国家命运的象征,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痛苦。
第二句“春归不阻重门”,则表达了一种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无奈和忧虑。尽管春天已经归来,但重门依旧紧闭,象征着国家的现状依然无法改变。这里的“重门”既是物理上的阻隔,也是心理上的阻碍,暗示了国家的命运如同重门一般,难以突破。
第三句“辞却江南三月”,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国家的衰败。这里用“辞却”一词,表达了对过去的告别,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绝望。江南三月,原本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现在却只能被告别,这无疑加剧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力感。这里的“三月”不仅指的是具体的时间,更是一种象征,代表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只能被告别。
最后一句“何处梦堪温”则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无奈。在寒冷的夜里,诗人无法找到可以安身的地方,无法温暖自己的梦境。这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描述,更是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这里的“梦堪温”既是一种生活的需求,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无法实现,诗人只能在冷清的夜里独自面对这一切。
诗中的其他意象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如“新绿”、“皓魄”等,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也隐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这些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同时,这些意象也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佳作。
夏完淳的《婆罗门引·春尽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夜晚的景象,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担忧。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时代沧桑和个人悲剧的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末乱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