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空山,暝烟赴处行人绝。为谁携恨到江南,泣尽枝头血。最是五更寒彻。一声啼、一声悲咽。纱窗惊散,蝴蝶游魂,梨花香雪。
才见飞来,料应未是经年别。吴山不减蜀山春,何事思归切。回首绿阴成叠。早东风、落红时节。闲情最苦,一春无绪,寸肠千结。

【注释】

①烛影摇红·子规:词牌名。

②暝烟赴处行人绝:指黄昏时,行人绝迹。暝,黄昏;赴,去;处,地方;绝,消失。

③五更寒彻:指五更时分。寒彻,极冷。

④惊散:惊动。

⑤飞来:指春燕归来。

⑥吴山不减蜀山春:指春天到来的时候,吴地的山和蜀地的山一样绿。这里用一个反问句式,强调自己思念故乡之深。吴、蜀,泛指南方各地。

⑦何事思归切:为什么如此深切地想到故乡呢?

⑧绿阴成叠:绿树荫成堆。绿阴,绿叶茂盛的样子。

⑨闲情最苦:闲情最痛苦。闲情,闲适的心情或情趣。

⑩一春无绪,寸肠千结:整年没有兴致,内心像一根丝线结成了许多节。无绪,没有兴致;寸肠千结,形容内心痛苦。

【赏析】

“烛影摇红 · 子规”是宋词名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黄昏时刻,看到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凄厉,不禁感叹自己的思乡之情。全词意境凄凉,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生动传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景。落日空山,暮霭四合,行人绝迹,为谁携恨到江南,泣尽枝头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凄凉的画面。这里的“落日空山”既点出了时间地点(傍晚),也渲染了一种孤寂、悲凉的气氛;“行人绝迹”则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怀念和思念之情。接着,词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子规啼声的情景。一声啼、一声悲咽,纱窗惊散,蝴蝶游魂,梨花香雪。这几句词将子规啼声拟人化,将其描述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它的哀鸣声从耳边传来,令人心生愁绪。

下片则是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描绘。才见飞来,料应未是经年别。吴山不减蜀山春,何事思归切。回首绿阴成叠。早东风、落红时节。闲情最苦,一春无绪,寸肠千结。这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他想起了故乡的山水、花木以及与亲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整首词以子规啼声为线索,将作者内心的思念之情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