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苦无悰,良辰忽以至。
临水叹将归,登高询故事。
共有龙山兴,载酒雁峰寺。
地暖气初肃,风紧叶欲脆。
久知瘴疠清,未觉风土异。
燕去诚知节,雁回有何意。
欲穷万里目,几席屡迁次。
烟霞荡远空,丝竹激悲吹。
菊蕊未堪餐,橘香薰欲醉。
汉臣荣佩萸,楚客思葺芰。
枫岸君滞宦,衡门我栖志。
忽聆岐路言,临觞发悲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九日重阳节时所作的《九日同何梁二公登雁峰寺》。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解读:

  1. 羁旅苦无悰,良辰忽而至。
  • “羁旅”指旅途中的漂泊生活,“苦无悰”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 “良辰”指美好的时光,“忽而至”表达了时间突然到来的感觉。
  1. 临水叹将归,登高询故事。
  • 面对流水,作者感叹自己即将离开这里返回故乡。
  • 登上高处,作者询问关于这个地方的历史故事。
  1. 共有龙山兴,载酒雁峰寺。
  • 这里的“龙山”可能是作者家乡的地名,而“载酒”意味着带着酒去庆祝或享受。
  • “雁峰寺”可能是一个旅游景点,而“共兴”可能指的是一起庆祝或欣赏这个地方的美丽。
  1. 地暖气初肃,风紧叶欲脆。
  • 描述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即天气开始变冷。
  • “风紧”可能指的是风力较大,而“叶欲脆”则描绘了树叶变得脆弱的情景。
  1. 久知瘴疠清,未觉风土异。
  • 虽然已经习惯了瘴气(一种疾病),但仍然没有意识到当地的环境与其他地方不同。
  • 这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环境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
  1. 燕去诚知节,雁回有何意。
  • “燕去”是指燕子飞走了,而“雁回”指的是大雁回来了。
  • 作者通过对比燕子和大雁的行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思考。
  1. 欲穷万里目,几席屡迁次。
  • 想要看得更远,但是座位却不断被移动。
  • 这表达了作者对于视野的渴望,以及由于环境变化导致无法实现这种愿望的无奈。
  1. 烟霞荡远空,丝竹激悲吹。
  • 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和音乐的美妙。
  • 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情感。
  1. 菊蕊未堪餐,橘香薰欲醉。
  • 菊花的味道不够美味,橘子的香味让人陶醉。
  •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美食的热爱。
  1. 汉臣荣佩萸,楚客思葺芰。
  • “汉臣”和“楚客”分别代指古代中国的官员和楚国的文人。
  •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怀念。
  1. 枫岸君滞宦,衡门我栖志。
  • “枫岸”和“衡门”分别代表不同的地理景观。
  •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不同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欣赏。
  1. 忽聆岐路言,临觞发悲慨。
  • “岐路”指的是岔路,而“临觞”意味着端起酒杯准备饮酒。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听到一些关于歧路的故事后,产生了悲伤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游历经历的诗。诗人在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与两位朋友一同登上雁峰寺,欣赏美景并交流感受。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山水、花木、鸟虫等景物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他对政治前途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