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衣又值景荒凉,泽国砧声夜有霜。
病后欲寻元亮隐,愁来无复孟嘉狂。
树连凉馆迷秋色,潮落横塘冷夕阳。
却忆冶城山上约,不胜清兴搅吟肠。
注释:
九日 —— 即重阳节,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授衣又值景荒凉 —— 在秋天这个季节里,又逢重阳节,景色显得格外凄凉。
泽国砧声夜有霜 —— 泽国的秋夜,传来了捣衣的声音,似乎连空气中都凝结了霜花。
病后欲寻元亮隐 —— 自从大病之后,想要寻找陶渊明隐居的地方去避世。
愁来无复孟嘉狂 —— 心情忧郁时已没有昔日孟浩然的豪放和洒脱。
树连凉馆迷秋色 —— 树木连接着凉爽的亭子,让人感到迷茫。
潮落横塘冷夕阳 —— 夕阳西下,潮水退去,横塘显得冷清而寂静。
却忆冶城山上约 —— 忽然想起以前与友人在冶城山上约定一起赏月的情景。
不胜清兴搅吟肠 —— 无法抑制内心的愉悦和兴奋,以至于扰乱了诗人的诗性。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深秋时节,重阳佳节,独自登上冶城山,回忆起与友人相约赏月的情景,内心充满了愉悦和兴奋,但同时也被这些情感所困扰,导致他无法平静地吟诗作赋。
诗的开头“九日”点明了时间和节日,接着“授衣又值景荒凉”描述了重阳节的景象和心境。这里的“授衣”指的是为他人缝制衣物,而“景荒凉”则表达了重阳节的萧瑟和萧条。
“泽国砧声夜有霜”描绘了泽国的夜晚,砧声阵阵,似乎连空气都凝结了霜花,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气氛。
“病后欲寻元亮隐”表达了作者因病后的虚弱状态,想要寻找陶渊明那样的隐逸之地避世的想法。而“愁来无复孟嘉狂”则表明,由于疾病的影响和情绪的影响,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豁达和豪气,变得忧愁起来。
“树连凉馆迷秋色”描绘了树木连接着凉爽的亭子,让人感到迷茫。而“潮落横塘冷夕阳”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潮水退去,横塘显得冷清而寂静的景象。
“却忆冶城山上约”突然想起了以前与友人在冶城山上约定一起赏月的情景。而“不胜清兴搅吟肠”则表达了无法抑制内心的愉悦和兴奋,以至于扰乱了诗人的诗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色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因病后的虚弱和忧愁,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