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下菰蒲宿雨收,登高有客上林丘。
池荷卷翠花皆老,江树翻红叶尽流。
白下萧条偏近晚,新亭凋敝不宜秋。
良辰无那成虚掷,孤负黄花酒满瓯。

九日

雁下菰蒲宿雨收,登高有客上林丘。
池荷卷翠花皆老,江树翻红叶尽流。
白下萧条偏近晚,新亭凋敝不宜秋。
良辰无那成虚掷,孤负黄花酒满瓯。

注释:

  1. 雁下菰蒲宿雨收:大雁飞过菰蒲丛生的地方,宿雨已经收起。
  2. 登高有客上林丘:登上高处,有客人在山上。
  3. 池荷卷翠花皆老:池塘里的荷叶卷曲着,花朵都已凋零。
  4. 江树翻红叶尽流:江边的树木,叶子都变红了,纷纷飘落。
  5. 白下萧条偏近晚:南京的白门城(今南京明故宫)显得特别萧条,偏近傍晚时分。
  6. 新亭凋敝不宜秋:新亭(位于南京市南面)已变得破败不堪,不适合秋天这个季节。
  7. 良辰无那成虚掷,孤负黄花酒满瓯:美好的时光不能好好享受,辜负了盛开的菊花,酒杯里满是酒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感慨时光易逝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作者的个人感慨。

首联“雁下菰蒲宿雨收,登高有客上林丘”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大雁飞过时,雨水也停歇了,人们登上高山观赏风景。

颔联“池荷卷翠花皆老,江树翻红叶尽流”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荷花卷曲,花瓣都已经凋谢;江边的树木,叶子都变红了,纷纷飘落。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

颈联“白下萧条偏近晚,新亭凋敝不宜秋”,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和个人境遇的感慨。白门城的萧条,象征着国家的衰败;而新亭的破败,则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尾联“良辰无那成虚掷,孤负黄花酒满瓯”则是诗人对自己未能珍惜美好时光的悔恨。他感叹,如此美好的时节却不能好好享受,辜负了盛开的菊花,酒杯里满是酒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对过去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个人境遇的忧虑。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