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愁切。
看山枕上,粉痕都歇。
吹箫月夜佳偶,到长安里,梨云晓发。
二十四桥望断,但枯坐悲咽。
似海燕、玳瑁双栖,忽地分飞浪花阔。
卢家少妇从兹别。
最伤心、渐近清明节。
杨柳软弱无柰,魂缥缈、幽辉斜月。
愿结来生,掌内玉环,莫道虚设。
消受得、半载温柔,命薄如何说。
雨霖铃 用柳耆卿韵,为杨汉人悼亡姬卢淑媛(壬午)
琴台愁切。看山枕上,粉痕都歇。吹箫月夜佳偶,到长安里,梨云晓发。二十四桥望断,但枯坐悲咽。似海燕、玳瑁双栖,忽地分飞浪花阔。
注释:琴台的忧愁让我倍感沉重。看着那枕上的粉痕都消失了,仿佛是吹箫的人在月光下的美好夜晚与心爱的人在长安里相会。然而,当梨花飘落在清晨的雾霭中,他们却匆匆分开了。二十四桥上,我望着远方,只感到无尽的悲伤和哀怨。那些像海燕和玳瑁鸟一样双栖的美丽景象,突然之间就分崩离析了。
卢家少妇从兹别。最伤心、渐近清明节。杨柳软弱无柰,魂缥缈、幽辉斜月。
译文:卢家的少妇从此要分别了。这最让人伤心的时刻,正逢清明节。杨柳柔软无力,无法承受离别的痛苦,只能任凭魂灵飘渺不定,在斜月的幽光中徘徊。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诗,通过描写一个女子与爱人别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感慨和无奈。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而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哀伤,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感情的抒发,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