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深集燕,暗叶下、一霜秋径。
乍玉散林珂,金消桂粟,人聚繁香小影。
向晚传呼回银烛,满月贮、冰壶双镜。
正天气渐寒,堂声初暖,羽苛觞政。
相映。
琼花艳资,淡妆馀靓。
更指马争筹,笋明春掌,笑看红儿夸胜。
歌扇承花,舞腰欺柳,袅尘无定。
莺学语俊梨园,醉色又餐烟杏。

十二郎,胡鼎甫招同李与行诸君及杨姬剧燕(壬午)

竹深集燕,暗叶下、一霜秋径。

乍玉散林珂,金消桂粟,人聚繁香小影。

向晚传呼回银烛,满月贮、冰壶双镜。

正天气渐寒,堂声初暖,羽苛觞政。

相映。

琼花艳资,淡妆馀靓。

更指马争筹,笋明春掌,笑看红儿夸胜。

歌扇承花,舞腰欺柳,袅尘无定。

莺学语俊梨园,醉色又餐烟杏。

【注释】:

壬午: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

竹深集燕:以竹为障,集燕于此。

暗叶:指竹叶微绿而未全脱。

乍玉散林珂:指月光如玉石般洒落。

金消桂粟:指月光如黄金般闪耀。

人聚繁香小影:指人影在月光下显得模糊。

银烛:银色蜡烛。

冰壶双镜:指月光如冰壶般透明晶莹。

天气渐寒:天气开始转冷。

堂声初暖:指室内温暖如春意。

羽苛(kē)觞政:指宴饮时的音乐节奏。

琼花:指月光下的梅花。

淡妆馀靓:指梅花的妆容虽淡却依然美丽。

更指马争筹:指赛马时争夺第一名。

笋明春掌:指嫩笋上新芽。

红儿:指美女。

歌扇:指歌舞时使用的扇子。

舞腰:指舞蹈时的身体扭动。

袅尘无定:指歌声悠长,仿佛飘荡在空中无法捉摸。

莺学语:模仿鸟鸣。

俊梨园:指美丽的梨园景色。

醉色:指饮酒后的醉态。

餐烟杏:指欣赏杏花之美,仿佛品尝了美味的食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月光下宴会的场景。整首诗通过对月亮、梅花和酒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歌的第一句“竹深集燕,暗叶下、一霜秋径。”描述了宴会的场景。竹子深处,聚集着人们,月光下,一条小路被霜覆盖。第二句“乍玉散林珂,金消桂粟,人聚繁香小影。”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明亮的月光洒落下来,如同玉石般灿烂,月光照亮了整个树林,使得树木上的桂花更加明亮,人影在月光下显得模糊。接着,第三至六句“向晚传呼回银烛,满月贮、冰壶双镜。正天气渐寒,堂声初暖,羽苛觞政。相映。琼花艳资,淡妆馀靓。更指马争筹,笋明春掌,笑看红儿夸胜。”继续描绘了月夜中的宴席。随着夜色渐浓,宴会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明亮的月光如同冰壶一般透明,映照出整个天空的美丽景象。诗人用“琼花”来形容月光下的梅花,形容其美艳无比;用“淡妆馀靓”来形容梅花的妆容虽淡却依然美丽;用“更指马争筹”来比喻赛马时的争夺和激动情绪。最后两句“歌扇承花,舞腰欺柳,袅尘无定。”则描绘了宴会中的舞蹈和歌唱情景。歌舞的节奏欢快,歌声悠长,仿佛飘荡在空中无法捉摸。诗人用“莺学语”来形容音乐和歌声的美好,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感人。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宴会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