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夕何时,未三更,还是旧年华发。韵光暗度,怕听明朝乌鹊。东风未透,故园梅、肯舒新萼。莫怪屠苏传遍,饮来迟、他乡杯酌。
几处笙歌芳阁,忆灯前儿女,椒盘如昨。鸭炉烟烬,渐逗春衫香薄。强扶守岁,耐灯寒、翠钿斜落。到不如、早去寻眠,休教梦儿闲却。

注释:

  1. 汉宫春:词牌名。
  2. 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也是辞旧迎新、祭祀祖先的时刻。
  3. 未三更:还没有到三更天,即半夜时分。
  4. 旧年华发:指已经过去的一年。
  5. 韵光暗度:指月光暗淡地穿过云层。
  6. 乌鹊:乌鸦。这里比喻喜鹊,因为它在新年到来时会叫喜。
  7. 东风未透:东风还未吹来,春天尚未到来。
  8. 故园梅:故乡的梅花。
  9. 肯舒新萼:梅花不愿意开放新芽。
  10. 莫怪屠苏传遍:不要让屠苏酒(一种古代的新年饮料)传播开来。
  11. 他乡杯酌:在自己家乡之外的地方饮酒。
  12. 几处笙歌芳阁:有几处地方正在演奏笙歌和歌唱。
  13. 忆灯前儿女:回忆元宵节前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情景。
  14. 椒盘如昨:指家中的椒盘还在,意味着家人还在。
  15. 鸭炉烟烬:用鸭子形状的炉子烧完的香烟已经消散。
  16. 春衫香薄:春天的衣服香气很淡。
  17. 翠钿斜落:翡翠制成的首饰掉落了。
  18. 早去寻眠:早点去睡觉,以避开寒冷。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除夕之夜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飞逝、年华易老的感慨以及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除夕之夜,时光飞逝,岁月难留。“此夕何时,未三更,还是旧年华发。”这三句是对除夕之夜的描绘,通过询问时间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韵光暗度,怕听明朝乌鹊。”这句中的“韵光”可以理解为月光,通过描述月光穿过云层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东风未透,故园梅、肯舒新萼。”这句中的“东风”指的是春天的风,通过对春风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故园梅、肯舒新萼”则进一步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下片写除夕之夜的欢庆活动。“几处笙歌芳阁,忆灯前儿女,椒盘如昨”。这里的“笙歌芳阁”指的是宴会上的音乐和欢笑声,而“灯前儿女”则是对家人的回忆。通过描述这些场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鸭炉烟烬,渐逗春衫香薄。”这句中的“烟烬”可以理解为蜡烛燃烧后的灰烬,通过描述蜡烛燃烧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强扶守岁,耐灯寒、翠钿斜落。”这句中的“守岁”是指在除夕之夜守着旧岁的结束和新岁的开始,而“翠钿斜落”则形象地描绘了翡翠饰品掉落的景象。通过描述这些细节,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除夕之夜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