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十年后,狂客尽芦中。屈指使君与仆,时数论英雄。我道穷如元叔,君道愁如洗马,慷慨两心同。莫唱公无渡,挂席正西风。
裁金缕,翻象拍,酒初浓。红衫窄袖起舞,低唱效伶工。昨日吴头楚尾,明日伯劳飞燕,今日莫匆匆。我去君犹在,独步任江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狂客尽芦中”的意思是:豪放不羁的客人已都聚集在芦苇丛中。“我道穷如元叔”“君道愁如洗马”,意思是:我的境遇像汉代王充一样贫寒;你的心绪如同汉代王章一样忧郁。诗人用典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与同情。最后两句写吴地和楚地分别,暗示着友人的去向,抒发了作者的惜别之情。“莫唱公无渡,挂席正西风。”意思是:不要唱歌告别,乘船正遇西风吹送。这两句是写景兼抒怀。诗人以“歌”代“别”,“挂席”代离别。“西风”代“送”,言友人即将离开自己,自己要为他送别,却因风大浪高而无法成行。全句写出了友人将离自己的不舍之情。“昨日吴头楚尾,明日伯劳飞燕,今日莫匆匆。”意思是:昨天还是吴国的边陲,今天已是楚国的边境了。明天就是伯劳飞燕,今天却不要匆匆忙忙。“今日莫匆匆”点明了时令,即秋。这是诗人劝慰友人不要急忙离开,因为秋天天气转凉,容易生疏。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又表现了他对朋友的关怀。

【答案】

①相见十年后,狂客尽芦中。②我道穷如元叔,君道愁如洗马,慷慨两心同。莫唱公无渡,挂席正西风。③裁金缕,翻象拍,酒初浓。红衫窄袖起舞,低唱效伶工。昨日吴头楚尾,明日伯劳飞燕,今日莫匆匆。我去君犹在,独步任江东(译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68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秋作于扬州,寄给远游的朋友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为赠别之作,从表面上看,是叙写两人的友情深厚、情谊深厚,实际上也是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开头两句:“狂客尽芦中,屈指使君与仆。”诗人把两位好友比做《水调歌头》中所描绘的狂客形象,说自己与使君(即孟浩然)、友人都在长江边的芦苇丛中相聚。他们都是才学出众的人,所以有“狂客”之说。屈指数数着时间,说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诗人用典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同情与担忧。

第三句:“我道穷如元叔,君道愁如洗马。”“我道”指的是诗人自己,“元叔”是汉代王充,字仲任,家贫,靠卖柴维持生活。他的《释闷》诗说:“百钱日穿十丈绳,重铸当悬于天庭。”诗人以此自况,表示自己贫困潦倒的境遇。“君道”指的是诗人的朋友孟浩然,“洗马”是指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史记·司马相如传》:“天子以为文成侯相如再使将军,材为天下第一,始著《子虚赋》。意言恢诞,天上人间,譬不当若此!”后人因此以“洗马”比喻才高气盛之士。“我道愁如洗马”意谓诗人自己就像汉代王章一样忧郁。

第四句:“慷慨两心同。”诗人以“歌”代“别”,“挂席”代离别。“西风”代“送”,言友人即将离开自己,“今日莫匆匆”点明了时令。这两句是写景兼抒怀。诗人以“歌”代“别”,“挂席”代离别。“西风”代“送”,言友人即将离开自己,“今日莫匆匆”。这两句是写景兼抒怀。诗人以“歌”代“别”,“挂席”代离别。“西风”代“送”,言友人即将离开自己,“今日莫匆匆”。这两句是写景兼抒怀。

前四句描写友人即将离去,诗人心中无限伤感。最后两句:“裁金缕,翻象拍,酒初浓。红衫窄袖起舞,低唱效伶工。”“昨日吴头楚尾,明日伯劳飞燕,今日莫匆匆。”这几句是写饯别时的歌舞场面和对友人的临别嘱咐。“昨日”二句,写宴饮中的歌舞。“今日”二句,写宴饮结束后的惜别之辞。

诗人以金缕衣、象拍乐伴奏、美酒盈樽来表现宴饮气氛的热烈和欢快。接着写歌舞表演:“红衫窄袖起舞,低唱效伶工。”这两句是写宴饮过程中的歌舞场面。“昨日”二句是写歌舞的内容:歌声哀伤动人,宛转悠扬。“今日”二句,写宴会结束时的惜别之辞:“明日”二句则写友人将要远行,诗人的嘱托:“伯劳飞燕”,指春天将至,鸟语花香,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但诗人担心友人一走便不再回来:“吴头楚尾”,指吴越两地分界处的吴县和楚国的南部边境一带。古人认为这一带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适宜隐居生活:“明日”二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莫匆匆”,意谓不要匆忙离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