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言愁。愁未了,我始言愁。总是愁城,何日破除方休。吴市里酒徒落魄,王生召我为俦。桓野笛,杨恽缶,并呼鼓史岑牟。
同作南冠楚囚。各相对唏嘘,亦复何求。散尽千金,一剑蒯缑空留。歌相乐、也因而泣,怎销磨短发盈头。只落得,两人白眼,共醉扬州。
梦扬州·邗上逢王考功西樵
公言愁。愁未了,我始言愁。总是愁城,何日破除方休。吴市里酒徒落魄,王生召我为俦。桓野笛,杨恽缶,并呼鼓史岑牟。
同作南冠楚囚。各相对唏嘘,亦复何求。散尽千金,一剑蒯缑空留。歌相乐、也因而泣,怎销磨短发盈头。只落得,两人白眼,共醉扬州。
注释:
①公:指朋友或友人。
②王考功:指诗人的朋友王西樵,考功是官职名。
③邗上:在扬州附近。
④王生:指王西樵。
⑤桓野笛:指古乐器横吹笛子。
⑥杨恽缶:指古乐器青铜钟。
⑦鼓史:指古代的鼓师和历史记载的史官。岑牟:即“岑参”,唐代诗人。
赏析:
《梦扬州》是一首七绝诗。全诗以作者对友人的忆念之情为线索,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扬州相聚的情景以及他们共同的感受和经历。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首句“梦扬州”是全诗的开篇。这里用“梦”字来表达作者对扬州这个美丽的地方的向往之情。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这里生活的人都会感受到这里的繁荣和活力;而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则可能因为环境的原因而感到孤独和压抑。因此,当作者再次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时,不禁感慨万分。
第二句“我始言愁”,承接上一句的“梦扬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自己,而“愁”则是作者对扬州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和思念之情。扬州的美丽景色和繁荣景象都让作者感到无比陶醉,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和空虚感。这种失落感来自于他对自己身世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第三句“总是愁城”,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忧愁。这里用“愁城”来形容扬州这个地方,暗示了作者心中的忧郁和不安。这种情绪不仅仅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所导致,更多的是源自于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扬州的繁华景象和美好回忆都让作者感到心潮澎湃,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一种无法摆脱的束缚和痛苦。
第四句“何日破除方休”,表达了作者对解决内心问题的渴望。这里的“何日”指的是什么时候能够消除内心的困扰和痛苦。而“破除方休”则意味着只有通过解决问题才能让内心平静下来。这种渴望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由和解脱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第五至第八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扬州的相聚情景,以及他们共同的感受和经历。这些诗句通过对扬州美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九句“吴市里酒徒落魄”描绘了扬州街头酒肆中的落魄之人形象。这里的“吴市”指的是扬州的市区,而“酒徒”则是指那些喜欢饮酒的人。这些落魄之人在酒肆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但他们的遭遇却让人感到辛酸和无奈。这些形象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第十句“王生召我为俦”描述了王西樵对自己的邀请。这里的“王生”指的是诗人的朋友王西樵,而“为我为俦”则是指王西樵邀请作者一起饮酒作乐。这个场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友谊。他们共同品味着美酒,畅谈着人生理想和未来展望,这让人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和温暖。
最后两句“桓野笛,杨恽缶,并呼鼓史岑参”则描绘了他们共同吟唱古乐的场景。这里的“桓野笛”、“杨恽缶”、“鼓史”、“岑参”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些乐器的组合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声,让人陶醉其中。同时,这也象征着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和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与友人在扬州相聚时的欢乐气氛以及他们对彼此的关心和思念之情。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