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收。报远书、旋写旋休。梦影半残,落木萧萧成秋。几吟醉斜街晚,絮扬空、花药红稠。凉飙转,雕阑外、乱钟催送离愁。
联辔何时再游。知驻马湖阴,试酒楼头。听水听风,雪爪而今鸿留。教箫玉夜红桥好,为钓诗天与垂钩。颙望久,流萤旧地,频梦扬州。

梦扬州

梦回扬州城。 (梦回,梦到)

朵云收。报远书、旋写旋休。 (朵云:指天上的彩云;报远:传信;休:停止。这里说梦到了扬州,但是书信一来就停止了,不再继续下去。)

梦影半残,落木萧萧成秋。 (梦影:指梦中的景象;落木萧萧:指秋天落叶的声音;成秋:指秋天已经来临。)

几吟醉斜街晚,絮扬空、花药红稠。 (几吟:几次吟哦;醉斜街晚:醉酒在斜街上吟诵着;絮扬空:飘散在空中的柳絮;花药红稠:指红色的芍药花。)

凉飙转,雕栏外、乱钟催送离愁。 (凉飙:清凉的风;雕栏外:指外面的栏杆;乱钟:指寺庙中的钟声;催送:催促。)

联辔何时再游。知驻马湖阴,试酒楼头。 (联辔:指并驾齐驱;何时再游:什么时候能再次游玩?知:知道;驻马:停下马来;湖阴:湖边的阴地;试酒楼头:试着在酒楼饮酒。)

听水听风,雪爪而今鸿留。 (听水:听江水潺潺;听风:听江风呼呼;雪爪:指白色的鹤,也代指大雁;而今:现在;鸿留:即鸿雁南飞。)

教箫玉夜红桥好,为钓诗天与垂钩。 (教箫:吹箫;玉:美玉;夜红桥:晚上的红桥;为钓诗天与垂钩:指钓鱼是为了吟诗作文章。)

颙望久,流萤旧地,频梦扬州。 (颙望:仰望;频:频繁;梦扬州:指多次梦见扬州。)

赏析:

此词是苏轼于元佑六年(1091)中秋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扬州的怀念之情。全词以梦开头,以梦结束,首尾呼应,构思精巧。上阕主要写梦中所见景象,下阕主要写梦中所思之景。全词意境深远,含蓄蕴藉。

“梦回扬州城”,点题,表明这是一首咏史词。从“朵云收”一句看,词人此时正在外地,故云“梦”。

过片“梦影”两句,承上启下,写出了梦中所见之景——落木萧萧,一片秋意。词人由梦中回到现实,但梦境中那如画的美景却依然留在脑海。“几吟”二句,进一步渲染梦境的美妙。“几吟”二字,表明词人不止一次地陶醉于这美妙的梦境之中,而“醉”字又暗示出词人对扬州的无限眷恋。

“几吟”二句紧承前意,又宕开一笔写到词人听到的自然声音——“乱钟催送离愁”。“乱钟”三字既形容寺中钟声之凌乱,又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烦乱不安。“离愁”二字,既是实写,又暗寓了词人的离愁别绪。至此词情达到高潮。

过片之后,词人笔锋一转,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联辔何时再游?”这一句既是直抒胸臆,又是对下文的铺垫。

“知驻马湖阴”二句,写词人来到家乡后的情景。“驻马”二句,说明词人已来到家乡的湖边。“湖阴”二字,不仅说明了词人的位置,而且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试酒”二句,则表明了词人在故乡的生活情景。词人来到家乡后,先到酒家喝酒,然后登上楼头吟诗作赋。“试酒”二字,不仅表明了词人的生活情趣,而且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之情。

“听水听风”二句,承上启下。“听水”二句,写词人站在楼头眺望远方景色时所见到的景象。“水”和“风”二字,不仅描写了词人的听觉感受,而且写出了词人看到的景象。“雪爪”二句是说,如今看到的大雁已经离开了南方,而自己只能在北方思念它们。这里的“而今”,既是实写当前的情景,又暗含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箫玉”二句,是词人想象中的故乡生活。“教箫”二字,表明了词人在故乡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且还能吹奏箫曲自遣情怀。“夜红桥”、“垂钓”二句,则是词人想象中的故乡美景。“为钓诗天与垂钩”一句,更是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尾两句“颙望久,流萤旧地,频梦扬州。”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颙望”二字,既表明了词人对故乡生活的向往之情,又表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流萤”二句,则表明了词人因思念故乡而频频做梦,而且梦中总是回到扬州。“频梦”二字,既表明了词人对扬州的思念之情,又表明了词人在梦中的徘徊无定。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词人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对故乡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