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衣衫不扫妆。天边赵盾逼人忙。安得芳姿乞作婢。唤至。手将团扇扇王郎。
却羡摩诃池上路。行去。花梢口吸露珠凉。携手归来竹簟睡。枕臂。玉鱼吐出口脂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并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意。

“不着衣衫不扫妆”是写夏日纳凉的情景。纳凉,即在炎炎热日里乘凉,这里指夏天。着:穿。妆:打扮,梳妆。赵盾:春秋时期晋国卿族的一员,为晋献公之子,因助周平王诛杀外臣虢仲、虢叔有功,被封在曲沃。后来他联合韩氏、魏氏等灭掉了翼、虞、东阳、北扈等小国,使晋国成为霸主。逼人忙:形容天热得使人感到忙碌不堪。安:怎么。芳姿:美丽的女子的容颜或姿态。乞作婢:想求做婢女。唤至:呼唤过来。手将团扇扇王郎:用手拿着团扇给王郎扇风降温。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多用羽毛或兽皮做成。扇:摇动。王郎:这里指王夫人,是王熙凤的妻子。行去:行走着。摩诃池:指西施浣纱之处。《世说新语·容止》中载:西施在浙江会稽苎萝山浣沙时,水清见底,她在水中梳洗,轻纱如烟,纤腰袅娜,粉颈修长。后人因此称其住处为“苎萝村”。摩诃,即摩罗,梵语māhā。这里指西施。路:同“辂”,古时的一种车。口吸露珠凉,口:动词,吮取。这里泛指吸吮。摩诃:同“摩罗”,梵语māhā。这里指西施。却羡摩诃池上路,行去:却羡慕摩罗池边的路上,行去:走着。花梢:花枝的顶端。摩罗池:指西施浣纱处。这里指西施居住的地方。摩罗:梵语Maha。这里指西施。玉鱼吐:指西施所佩带的“沉香合”,上有一只玉制的鱼儿,吐着香。口脂香:指涂在嘴唇上的脂膏香气,这里泛指脂粉香气。枕臂:枕着手臂入睡。玉鱼吐出口脂香,枕臂:口中含着玉鱼,吐出嘴里的脂膏香气,枕着手臂入睡。玉鱼:玉饰的鱼形佩饰。口脂:搽在嘴上的脂膏。枕臂:把玉鱼放在手臂上当枕头。这里指西施所佩带的“沉香合”上的玉鱼,口中吐出脂膏香气,枕着手臂入睡。竹簟(chěn):竹子编织的席子。竹簟睡:用竹席子睡觉。竹席:一种用竹劈成的狭长片编制成的席子。簟:同“垫”,竹制的坐卧用具。枕臂;枕着手臂入睡,这里指的是西施所佩的“沉香合”上的玉鱼。玉鱼吐出口脂香。玉鱼吐:指西施所佩带的“沉香合”,上有一只玉制的鱼儿,吐着香。枕臂:口中含着玉鱼,吐出嘴里的脂膏香气,枕着手臂入睡。玉鱼吐:西施所佩带的“沉香合”上的玉鱼,口中吐出脂膏香气。玉鱼吐:西施所佩带的“沉香合”上的玉鱼,口中吐出脂膏香气。

【答案】

《定风波》

夏日纳凉情景描写词句

不着衣衫 不扫妆。

天边赵盾逼人忙。

安得芳姿 乞作婢。

唤至。手将团扇扇王郎。

却羡摩诃池上路。

行去。花梢口吸露珠凉。

携手归来 竹簟睡。

枕臂。

玉鱼吐出口脂香。

译文:

夏日里,我穿着轻薄的衣服和散乱地梳理好头发,没有穿戴整齐就来到庭院纳凉去了。

远处天空中的太阳像赵盾那样炙烤着大地。

我怎么能求得一个美女来给我做奴婢呢?

她来了,我赶紧把她召唤过来,让她拿一把团扇来为我扇风。

我羡慕摩诃池边上的路,因为那里有西施浣纱的美丽传说。

摩诃池畔的花树很高,树枝上挂着晶莹的水珠。

我与心爱的人并肩携手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凉爽宜人。

我们回来后,我躺在竹席上睡着了,枕臂而卧,梦中还闻到了口脂的香气。

赏析:

此词写于夏日纳凉之际。词人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夏日里纳凉的情景和心理活动,表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