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重地,东临碣石,朔风塞马萧萧。台上呼鹰,碛中走狗,千人弓箭横腰。牙纛抗招摇。看雕翎落处,雨血风毛。日暮山空,寒乌饥兔正悲号。
将军坐地分曹。有健儿行炙,美女弹槽。再打一围,扬鞭归去,戍楼画角声高。何似霍嫖姚。笑当年猿臂,射石空劳。顾语参军,醉中磨盾好挥毫。

【注释】

辽西:指东北。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

台上:指临高台处。招摇:旗杆。雕翎:鹰之羽毛。雨血风毛:形容箭如雨下,飞毛腾空。

日暮:傍晚。寒乌、饥兔:指天边落日和长空飞过的兔子。

健儿:勇士。行炙:烤火取暖。美女:指军中的妇女。弹槽:弹弓。再打一围:再组织一次围猎。扬鞭归去:指打猎归来。戍楼画角声:指戍楼上的号角声。何似:不如。

猿臂:比喻力大无穷。射石空劳:徒然用力射石头,毫无用处。顾语参军:回头对参军说。参军:指作者自己。磨盾:磨刀。

【赏析】

这是一首写塞上生活和狩猎情景的小令。词中描写了一幅壮阔的塞外风光图,表现了将军们豪迈的精神风貌。

起首四句,先写塞上风物。“辽西重地”,指出此地地处边陲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临碣石”,则点明地理位置,为后文“朔风”二句作铺垫。“塞马萧萧”,以“萧萧”二字状马之疾,又点出了塞外的寒冷天气。而“台上呼鹰,碛中走狗”,则写出了狩猎时那种紧张激烈的气氛。这四句,从空间到时间,从静态到动态,描绘出一幅雄浑的塞外狩猎图,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接下去两句,写将军们在台上指挥狩猎的情景。“千人弓箭横腰”,是写他们的威武与气魄。“牙纛抗招摇”,则是写他们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样子。“看雕翎落处,雨血风毛。”则是写他们射击准确,箭无虚发,场面十分壮观。“雕翎落处,雨血风毛”,形象地写出了箭如雨下,飞毛腾空的生动场面。“日暮山空,寒乌饥兔正悲号”,则是写日落西山,万籁俱寂之时,寒鸦野兔也不免发出凄厉的鸣叫。

过片三句承上启下,由景入情。“将军坐地分曹”,写将军们分队狩猎,有条不紊。“健儿行炙,美女弹槽”,写军士们一边烤火取暖,一边饮酒唱歌,其乐融融。“再打一围,扬鞭归去,戍楼画角声高。”是说打完一围之后,将士们挥舞着马鞭,凯旋而归。“何似霍嫖姚,笑当年猿臂,射石空劳。”是说比起当年的英雄霍嫖姚来,这些将士们虽然力大无穷,但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顾语参军,醉中磨盾好挥毫”,则是写将士们酒酣耳热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塞上生活的诗篇。

通过对塞上生活的描绘,歌颂了将士们豪迈、英勇、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语言质朴自然,风格雄浑奔放,充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