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睡起,倚阑干、别是一番心绪。百五春光才过半,争奈重风叠雨。蜗健登墙,蛙欢吠沼,只有雏莺苦。欲医花醒,东风不肯为主。
渐是梦里清明,愁中寒食,南北山头路。烟重纸灰飞不起,粘人湿红新土。短短棠梨,恹恹杨柳,做弄空帘暮。绝无人影,鸭炉香死残炷。
念奴娇·雨
朝来睡起,倚阑干、别是一番心绪。百五春光才过半,争奈重风叠雨。蜗健登墙,蛙欢吠沼,只有雏莺苦。欲医花醒,东风不肯为主。
渐是梦里清明,愁中寒食,南北山头路。烟重纸灰飞不起,粘人湿红新土。短短棠梨,恹恹杨柳,做弄空帘暮。绝无人影,鸭炉香死残炷。
【注释】
①《念奴娇·雨》: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去》。双调一百零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②朝来:早晨起来的时候。
③倚阑干:倚靠在栏杆上。阑干:栏杆。
④心绪:心情、思绪。
⑤百五:指农历五月十五。
⑥重风:大风。
⑦“东风”二句:意思是说,东风虽然吹得猛烈,却不肯为主人吹开浓重的云雾。
⑧短:矮小。
⑨“恹恹”二句:意思是说,柳树和垂杨都长得又矮又小,好像在故意捉弄帘子一样,让人看着心里难受。
⑩“绝无”二句:意思是说,连一个行人的影子都没有,只有一盏烧了一半的灯,发出微弱的烟雾。残炷:燃尽的灯芯。
【赏析】
这是首咏物言情之作。词的上阕写自己独处孤寂的情景;下阕则写自己的孤独寂寞之状。全词以“雨”为题,从雨声写起,以雨收结。
“朝来睡起,倚阑干、别是一番心绪。” 词人一觉醒来,独自倚着阑干,感到别是一种心情。“倚栏”是此篇词作的起笔,也是全篇的着眼之处。
“百五春光才过半”,春天过了一半,天气还是不好:“争奈重风叠雨”。这两句是说百五(即初夏)时节的天气,刚刚过去一半,却又有大风大雨接踵而至。“争奈”,无奈也。“重风”,狂风;“叠雨”,连绵细雨。风雨交加之下,春意似乎更浓了。
“蜗健登墙,蛙欢吠沼,只有雏莺苦。”这三句的意思是,蜗牛爬向墙头,青蛙在塘边乱叫,只有幼鸟在啼哭。这里的“蜗健”、“蛙欢”都是拟人手法,用来形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惟雏莺苦”则是反衬作者此时的心情。
“欲医花醒”,是说想用春风把百花唤醒;“东风不肯为主”,则是说东风不肯帮助他驱散阴霾。“东风”二字点明了时节和时令。“东风不肯为主”,与苏轼《洞仙歌》中的“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渐是梦里清明”,这里说的是清明时节的天气和景色,但清明本是扫墓的日子,而词人此刻却在梦中,可见他内心的悲戚。“愁中寒食”,寒食节本无节日之意,而词人的心中却充满愁绪。“南北山头路”,是说词人在梦游清明节的路上,不知走到了哪里,只见南北两山之间的路。“烟重纸灰飞不起”,意思是说纸灰被烟雾盖住了,飞不起来。这几句写的是清明时节的天气和景象,以及词人在梦中所见所感。
“烟重纸灰飞不起,粘人湿红新土。”这两句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象和感受。清明时节,正是人们祭祀先人的时候,因此,词人此时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湿红”,是指新土上的红色痕迹,也就是人们在祭祀活动中留下的脚印和痕迹。
“短短棠梨,恹恹杨柳,做弄空帘暮。”这三句的意思是说,那小小的棠梨花和垂杨柳都在做弄着空帘子。“帘暮”,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天空。这几句写的是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和景象。
“绝无人影”,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这宁静的夜晚,竟然没有一个人影出现。“鸭炉香死残炷”,这里的“残炷”指的是熄灭的香炉里的余烬。这两句写的是清明时节的夜晚,以及词人的感受。
整首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和景象,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悲痛。同时,词人也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