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此夜,隐隐微云掩。织女皇姑又相见。问千年嘉会,乌鹊填桥,谁怂恿、不遣灵期汗漫。
楼中人叹绝,况值迎秋,一叶梧桐落阶畔。正念远伤离,那得闲心,拈素缕、鸳针双穿。想荡子、回头望双星,也暗暗蹉跎,凉暄潜换。
【注释】:
- 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秋季的开始。
- 织女、皇姑:天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
- 乌鹊填桥:指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得以相会。
- 怂恿:促使,鼓动。
- 汗漫(hàn màn):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 楼中人:在楼上的恋人或情侣。
- 一叶梧桐:梧桐树叶落了一片。
- 念远伤离:思念远方的人或事而感到悲伤。
- 拈素缕、鸳针双穿:用白色的丝线和鸳鸯图案的针线一起缝制衣物。
- 想荡子、回头望双星:想象远行的男子回头看着双星,也就是织女和牵牛星。
- 蹉跎(cuō tuó):浪费时间。
- 凉暄潜换:天气由热转凉,温度变化不明显。
【赏析】:
这是一首七夕节的诗词,写的是织女与牛郎的爱情故事中的一段。诗中描绘的是他们一年一度相见的时刻,以及他们在鹊桥上相聚的情景。通过描写织女的思念和等待丈夫归来的心情,展现了人间的离别之苦和期盼之情。
首句“明河此夜,隐隐微云掩”,诗人以明亮的银河为背景,描绘了这一夜的宁静和美丽。第二句“织女皇姑又相见”,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织女再次与牛郎相见。第三句“问千年嘉会,乌鹊填桥,谁怂恿、不遣灵期汗漫”,诗人提问为何千年才一次的相遇,却有乌鹊搭成的桥梁,询问是否有人促使这种自由的安排。第四句“楼中人叹绝,况值迎秋,一叶梧桐落阶畔”,描述了楼中的恋人因为即将到来的秋天而感到哀伤,同时也提到了梧桐树叶落满地面的景象。
第五句“正念远伤离,那得闲心,拈素缕、鸳针双穿。”诗人表达了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描绘了女子正在忙碌地准备衣物的场景,她用白色的丝线和带有鸳鸯图案的针线一起缝制衣物。这一句反映了女子对于丈夫归来的期待和对日常生活的关心。
最后两句“想荡子回头望双星,也暗暗蹉跎,凉暄潜换”则描绘了一个浪漫的场景,诗人想象着牛郎在看到妻子织好的衣物后,转身望向星空中的双星,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天气的凉爽。整首诗通过对织女和牛郎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和珍视。